变革,这个时代的宿命
2012-01-17
要是花飞鸟唱的暮春可说是清新的话,那草长虫鸣的初夏,应该就是绚烂了罢。“四月秀葽,五月鸣蜩”,这是《诗经》对这春夏时令更替的诠释。苟日新,日日新,“变化”是这世界的常态,倘真要追问起天地间或有不变的事务,恐怕只有“变化”本身了。
回顾这几年,经济环境到底有些不太平。全球金融危机后,紧接着欧债危机,各国轮番救市的号角还未消弭,地区冲突和政治变革又接踵而至,此时无论是印度的小商贩,墨西哥的农场主,英国的中介服务商,香港的茶餐厅店主,温州的立人集团,美国的雷曼兄弟,都难逃倒塌直至败亡的厄运。
在这个时代,先知先觉的智者也许从不缺乏,然而未雨绸缪的共识却是世所罕见。从一百五十年前的“洋务运动”到十年前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器物文明的模仿到精神文明的探究,是固步自封,是鹦鹉学舌,抑或是批判借鉴?在封闭和半封闭的时代,中国人用了整整一个半世纪的时间来摸索……且不论“猫论”和“摸石过河论”的内在逻辑性,单就它作为主旋律对于凝聚两代中国人的共识,确是值得鼓舞的。
无疑,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是“低碳经济”!有幸作为“低碳经济板块”的再生资源产业早已定位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历史经验可以看到:“十一五”期间,有多少再生铜、再生铝企业从筚路蓝缕的小作坊,摇身变为登堂入室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有多少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等项目科技攻关取得突破性成果。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中国大地确确实实已经进入机器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的黄金时代。可以预见: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依托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再生资源产业还将迎来下一个腾飞的五年、十年……
在前行的路上,我们也不应该漠视:变革的过程常常是发端于危机,并且终其全过程都与“风险和阻力”共生。时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特别是原油及金属市场出现下滑,美元的持续坚挺,欧元区经济体可能更进步一恶化,都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然而,正如一位颇有远见的企业家所说的:不在市场低迷时转型,我们将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
既然格局早定,潮流夙成,与其被动拖延,无所作为,使企业未来限于更狭小更迷茫的生存空间,还不如以更加敏锐的目光,深邃的洞见,利用目前难得的时机,完成企业管理和技术上的变革,力争成为未来再生资源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