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
2012-01-17罗艾毕玉华王丽娟星吉辛宇方鹏骞
罗艾, 毕玉华, 王丽娟, 星吉, 辛宇, 方鹏骞
从卫生领域看,卫生资源可分为卫生人力资源、卫生物力资源和卫生财力资源,而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1]。卫生人力资源是以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延长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全面的国家卫生规划所需要的多种资源中的一种资源,包括卫生部门和相关单位从事和提供卫生服务和与之相关服务的一切人员,具体指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保健人员、康复师、营养师、口腔医生、社会卫生工作者等,他们是受过不同卫生教育与职业培训,能够根据人民的健康需要提供卫生服务,并贡献自己才能和智慧的人[2]。开展卫生人力资源研究,可以使卫生服务供给更好地适应卫生服务需求的发展。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是卫生服务利用公平的前提,也是居民获得健康公平的基础。本文根据数据来源,从卫生经济学理论角度,对青海省卫生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医生、护士等4类人力资源进行分析研究,从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及地理分布角度对青海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次研究对象为青海省全部医疗机构人员,资料来源于《青海省统计年鉴2010年》、《青海省卫生统计年鉴2010年》,主要包括青海省卫生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医生、护士等4类人力资源状况。
1.2 青海省面积和人口分布情况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 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全省共辖1市、1地、6州,分别是西宁市、海东地区、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见表1。
表1 青海省卫生人力资源人均拥有情况
1.3 评价方法
采用Lorenz曲线和Gini系数评价分析方法。Lorenz曲线越接近对角线、Gini系数越接近0,表示卫生人力资源分布越公平,反之Gini系数越接近1表示卫生人力资源分布越不公平。参照经济学中Gini系数标准,Gini系数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以上则属高度不公平的危险状态[3]。
2 结果
2.1 青海省卫生人力资源拥有量
青海省每千人拥有卫生人力资源量呈差异显著,拥有量最多的地区是西宁市(7.55人),最少的地区是海东地区(2.35人)。见表1。按照每平方公里拥有卫生人力资源量呈差异显著,拥有量最多的地区是西宁市(2.219人),最少的地区是玉树藏族自治州(0.005人)。见表2。
2.2 青海省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Lorenz曲线和Gini系数
将卫生人力资源按各地每千人口拥有量由小到大排序,以调查各地人口累积百分比为横坐标,人力资源累积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制出青海省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Lorenz曲线,如图1所示。根据表1的基本数据计算得出各项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Gini系数,结果与Lorenz曲线显示情况一致。按人口分布的Gini系数由小到大排序为医生(G=0.21)、卫生人员(G=0.24)、护士(G=0.30),由图1可知,按人口分布评价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医生公平性最佳,卫生人员次之,护士公平性最差。
表2 青海省卫生人力资源区域拥有情况
2.3 青海省卫生人力资源按地理分布的Lorenz曲线和Gini系数
将卫生人力资源按各地每平方公里分布量由小到大排序,以调查辖区面积累积百分比为横坐标,人力资源累积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制出青海省卫生人力资源按地理分布的Lorenz曲线,如图2所示。根
图1 青海省卫生人力资源按人口分布的Lorenz曲线图
3 讨论与建议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青海省1市、1地、6州卫生据表2的基本数据计算得出各项卫生人力资源按地理分布的Gini系数,结果与Lorenz曲线显示情况一致,按地理分布的Gini系数由小到大排序为医生(G=0.79)、卫生人员(G=0.80)、护士(G=0.82)。由图2可知,青海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地理公平性远不及人口公平性,均达到高度不公平的危险状态。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从人口配置角度来看,卫生人力资源分布公平性呈现较为合理的状态,主要是因为以市(地、州)为测量单位,范围较大,每个单位都包含城市(镇)和农村(牧区),差异并不显著。如果缩小测量单位范围(以区、县或者乡镇为测量单位),由于卫生资源分布个体差异增大,则基尼系数会相应增大,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状况也将会趋于不公平。
图2 青海省卫生人力资源按地理分布的Lorenz曲线图
3.1 地理分布公平性差,呈高度危险状态
青海省地广人稀,卫生服务半径大,特别是牧业地区人口居住极为分散。从卫生人力资源地理分布来看,已经达到高度危险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卫生系统长期以来采用以每千人口卫生资源拥有量指标对各地区进行衡量并予以分配,而忽视了资源配置的地理因素和空间分布,导致卫生资源大多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地区,而地广人稀的地区则极度匮乏。按每平方公里拥有卫生人员计算,最多的地区是西宁市(2.219人),最少的地区玉树藏族自治州仅为0.008人。
3.2 各类人力资源区域配置存在差异
从上述Gini系数的测算结果来看,各类人力资源区域配置存在差异。从各州、地、市来看,西宁市无论从人力资源的人口分布还是地理分布来看,相对公平性最好。从人口分布来看,海东地区作为农业地区公平性最差,其余6个牧业藏族自治州中,从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来看,玉树藏族自治州公平性均最差。青海省城市、农区、牧区3大区域之间的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是导致总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公平的主要因素。
3.3 各类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不够且不均衡
从每千人口拥有人力资源看,青海省卫生人员平均4.25人,2010年全国每千人口拥有卫生人员4.37人;而执业(助理)医师青海省为1.73人,全国为1.79人;青海省护士为1.46人,全国为1.52人。从上述Gini系数的测算结果可见,无论是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相对来说医师公平性最好,护士公平性最差,医护比1︰0.84,按照卫生部要求未达到1︰2的比例,根据卫生部统计,2010年全国医护比为1︰1.16,青海省护士数量严重缺乏。
3.4 建议
按照人口拥有量分析评价,青海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总体状况较好,说明近年来卫生人力资源规划和配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正在逐步实现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可及性。但根据本研究结果发现,青海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出青海这样地广人稀的西部地区在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上存在公平缺失的现象。
3.4.1 加大财政投入,创造工作环境 加大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整体投入,只有在财政投入保证、设施设备完善、医疗保险保障等前提下,才能解决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等相关问题[4]。加大对农牧区财政投入、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政府为农牧区群众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本保障,同时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吸引人才队伍的政策环境,营造能留住人才的政策氛围;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和农村卫生机构人员经费的投入,特别是要保障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待遇,把村级卫生机构建设纳入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公共财政投资范围之中,把乡村医生纳入农村卫生队伍之中;同时,探索解决聘用人员、乡村医生的养老等保障问题,为选人用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单位多方的积极性,设立以财政投资和单位注资相配套的人才开发基金。
3.4.2 制定配置标准,改善区域差异 进一步提高地理
公平性,卫生人力资源不能单纯依据人口数来配置,而是要以区域卫生服务人口、服务半径、服务成本为参考因素,尤其是在农村牧区、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地区,要适当增加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从需求和需要两个角度进行合理布局,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为单位,制定符合客观实际和发展要求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准[5]。对市(州、地)、县、乡卫生人员配置重新进行核编核岗,重点调整城乡卫生人力分布,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镇医疗卫生机构中具有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到农村牧区服务,引导城镇卫生技术人才到农村牧区基层从事卫生技术工作,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提高村级卫生人才素质。优化医师、护士和乡村医生队伍结构,制定和落实人才合理分布与合理流动政策。
3.4.3 建立灵活机制,拓宽人才渠道 不断推进卫生人事分配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制和人事代理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岗位津贴制、绩效工资制,不断优化用人环境,职称评审中,注重业绩,淡化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外语和论文要求。努力拓宽人才吸纳渠道:一是对口帮扶,结合城市医师支援农村项目等,对偏远落后地区的卫生服务开展定期帮扶,解决农村牧区卫生人力资源不足、人才缺乏的困难;二是多点执业,允许城镇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可以实行医师多点执业;三是市场建设,建立和完善卫生人才交流平台,将人才配置由组织调配变为市场配置,变“单位人”为“社会人”。
[1]程晓明.卫生经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1.
[2]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
[3]魏敏琦.浙江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7.
[4]金建强,王云霞,梅乔生,等.农村地区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6):330-332.
[5]陈资全.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状况分析与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25(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