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都市圈物流能力评价研究

2012-01-16金凤花马洪伟富立友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都市上海物流

金凤花,马洪伟,富立友

(上海电机学院 商学院,上海 201306)

上海都市圈物流能力评价研究

金凤花,马洪伟,富立友

(上海电机学院 商学院,上海 201306)

在界定物流能力含义的基础上,从经济基础、物流规模、信息规模3方面构建了描述物流能力的指标体系。以上海都市圈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物流能力进行了评价。依据主成分载荷系数、主成分得分及排序等结果数据,分析了各城市的物流能力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上海保持着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都市圈核心地位,江苏省城市更善于从都市圈核心获取物流发展优势,南京和杭州两省会城市需开发物流联动发展模式,物流从业人员较好地发挥了人才效用等结论。

都市圈;区域物流;物流能力;主成分分析法

我国对都市圈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关注国域或省域范围的宏观研究,对都市圈概念的界定一直未完全统一。大部分学者倾向于“由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与若干周边城市、地区共同构成的,以核心城市职能的空间集聚和扩散为条件,在空间上密切关联,职能上有机分工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复合体,以模糊的城市日常生活圈的空间范围为界限”的概念界定[1-2]。

上海都市圈的相关研究中,李文强[3]等利用区域专业系数和区域配置系数测算上海都市圈第二、第三产业专业化优势,反映上海都市圈的产业分工现状;罗守贵[4]等测算了上海都市圈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强度,并与GDP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分析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周围城市的联系;浦承嵩[5]等运用协方差方法分析中心城市上海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效应及各市场间的联系;高汝熹[6]等定性分析上海都市圈与长江三角洲的区别,并对上海都市圈的空间圈层结构进行了细致划分;刘美华[7]等运用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划分对53个城市的潜力值进行测算,构划了上海都市圈新的城市等级体系。这些基于产业专业化、经济辐射效应、都市圈等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关注上海都市圈经济的发展,很少涉及都市圈物流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体系中第一、第二产业所提供的基础,而且经济活动的最终完成亦需要物资在不同区域间顺畅的流转。这种顺畅的流转不是凭借单个企业的物流服务所能实现,而是需要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管理体系、物流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服务支持;因此,对都市圈物流的研究应结合区域物流的研究成果,从科学评价分析都市圈内各物流主体的发展状态着手,分析都市圈物流对都市圈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有利因素,并避免不利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实现充分发挥物流的服务本质。本文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海都市圈16城市的物流能力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全面分析都市圈物流能力的结构,有利于科学地定位各城市在上海都市圈的物流地位,剖析物流能力发展面临的利弊因素,为促进上海都市圈的物流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更好地为都市圈经济发展提供正向动力。

1 物流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国内外学者在对物流能力进行研究时,较少研究区域或城市的物流能力,而且更多的是从企业物流竞争力角度研究物流能力的内涵,关注企业领域中的物流服务运作能力或物流服务绩效,不适用于城市或区域的物流能力研究[8-11]。对区域物流能力的描述,谭清美[12]以货物周转量与旅客周转量的折合数据描述物流能力;冯华[13]以6个指标的综合数值描述2006年部分省区的区域物流能力;王岳峰[14]、王小丽[15]以“在区域范围内的物流部门对本辖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供的物流支撑和物流服务的能力”对区域物流能力进行界定。本文将沿用王岳峰界定的概念,借鉴《中国物流年鉴》及上述研究,分别从经济基础、物流规模、信息规模3个方面构建物流能力指标体系,综合描述上海都市圈各城市的物流能力,如表1所示。

表1 物流能力描述指标体系Tab.1 System of logistics capability description index

在上海都市圈16个城市中,有部分城市未能开通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物流规模中未将铁路运输量和航空运输量纳入;有些城市统计年鉴中没有统计货运周转量的相关数据,无法选取此指标;物流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选取,是借鉴相关研究及物流统计年鉴中指标的选取方式,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的数值作为统计值;信息规模的指标中没有按照经济体系和物流体系进行细分,因为信息建设的发展不仅是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也为整个区域经济的所有行业服务,同时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原则,以城市电信业务总量来描述。

2 上海都市圈物流能力评价

2.1 指标数据

依据表1的描述指标体系,结合2011版《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相关城市统计年鉴,获取指标数据如表2所示。

2.2 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对上海都市圈物流能力进行评价。主成分分析法是由Hotelling于1933年提出,主要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根据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结构关系的研究,分析影响经济过程的几个综合指标,使综合指标彼此不相关且为原始变量线性组合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16]。

表2 物流能力描述指标数据表Tab.2 Statistics of logistics capability index

设原有p个变量x1,x2,…,xp,且每个变量(或经标准化处理后)的均值均为0,标准差均为1,结合载荷系数Uij(i,j=1,2,…,p)将原来的p个变量综合成p个新变量,新的综合变量可表示为

这些综合变量分别是原变量的第1、第2、第p个主成分,y1在总方差中占的比重最大,其余综合变量y2,y3,…,yp的方差依次递减。具体分析时,依据判断准则选取前几个主成分,实现化繁为简、体现问题实质的目的[17]。

2.3 实证评价研究

将表2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后,输入软件SPSS18.0中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结果中,Bartlett球度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表明原有变量适合作主成分分析;同时获取KMO值为0.614,表明比较适合作主成分分析。依据特征值大于1与特征值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标准提取两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91.852%,基本保留了全部的信息。主成分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表3 主成分载荷矩阵表Tab.3 Principal component load matrix

第1主成分中,指标I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I10(物流相关行业从业人员)、I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I7(货物运输量)、I8(公路运输量)的载荷相对比较大,只有I3(工业总产值)表现为非常微弱的负向作用,而且I9载荷相对而言表现的影响较弱,水运并没有发挥其在运量和成本方面的优势,则第1主成分表示物流产出,即商品销售规模的扩大,将拉动物流服务需求的增长及最终实现;第2主成分中,指标I3和I4(人均生产总值)的载荷比较突出,而I6,I7,I9,I10,I11(电信业务总量)表现为相对微弱的负向作用,负向指标中I9,I7,I10相对较强,则第2主成分表示工业发展与物流发展的对抗能力,即工业发展规模与物流规模之间的抗衡。

结合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获得两个主成分的得分,并依据两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计算得出16个城市的物流能力评价值,并对物流能力进行排序,如表4所示。

表4 主成分得分值表Tab.4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

3 结 论

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对物流能力的界定,从经济基础、物流规模、信息规模3个方面构建了物流能力的描述指标体系,基于上海都市圈16个城市2011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物流能力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上海以其都市圈核心城市地位,在物流产出、工业发展方面均表现出突出的优势,与其经济领导地位相匹配。但是从主成分2中可知,上海的工业发展势头强于物流发展,这符合上海工业厚重的发展基础;而上海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未能从工业发展中充分汲取促进其发展所需的能量,物流业对工业的服务支持潜力仍需深入开发。

(2)在物流能力地位的排序中,大部分位于前列的城市属于江苏省,表明江苏省更好地以自身的物流规模满足了区域经济的服务需求,而且更善于从核心城市上海获取物流发展优势,充分利用了都市圈的群体效应。浙江省只有杭州和宁波位于前列,这两个城市本身是浙江省经济发展规模比较突出的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有利于物流发展的经济需求,同时利用自身物流基础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浙江省其他城市与上海市有一定空间距离,因此应加强与浙江中心城市——杭州、宁波的经济、物流等方面的联系,才能更好地改善现有的远区劣势,以省内中心城市作为从都市圈核心城市获取优势的媒介。

(3)南京和杭州虽然都是省会,但物流能力方面的发展均不如苏州,表明苏州很好地利用了与核心城市上海的邻接优势,以经济联系带动了物流联系,获得了双赢;其他城市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优劣势,寻求适于联动发展物流的运营模式,更好地在同质的发展与竞争并存的环境中获取有利因素。

(4)依据第2主成分的数据,上海、南通、扬州、镇江、泰州、嘉兴、湖州、舟山和台州的物流发展优于工业的发展,这些数据并不表明工业发展的滞后,而是体现出应加强物流能力的支持效用,为区域工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支持力。

(5)物流从业人员在第1主成分中的载荷系数较大,表明物流相关行业从业人员为物流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正向支持,人才效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上海都市圈应依据现有的物流人才规模,结合专业培训、高校人才基地等手段提升物流人员的构建层次,同时以良好的人才发展规划环境,保障避免物流专业人才的流失。

[1] 郭爱君,冯琦媛.兰州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9(6):137-140.

[2] 陈美玲.城市群相关概念的研究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3):5-8.

[3] 李文强,罗守贵.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上海都市圈产业分工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3):54-63.

[4] 罗守贵,金芙蓉,黄 融.上海都市圈城市间经济流测度[J].经济地理,2010,30(1):80-85.

[5] 浦承高,李 红.都市圈经济辐射效应的协方差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4-76.

[6] 高汝熹,吴晓隽.论大上海都市圈[J].城市,2008(11):37-43.

[7] 刘美华,罗守贵.基于潜力模型的上海都市圈城市等级划分[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903-3904.

[8] Yeung Kwong,Zhou Honggeng,Andy C L,et al.The impact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capabilities on exporters'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2,135(2):741-753.

[9] Cui Lianguang,Susanne H.Networks and capabilities as characteristics of logistics firm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1,40 (5):1004-1011.

[10] Mohamed N,Gilbert A,Andrew P.Determining a logistics provider's flexibility cap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0,127(1):39-45.

[11] Sohn S Y,Han H K ,Jeon H J.Development of an air force warehouse logistics index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logistics capabilitie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7,183(1):148-161.

[12] 谭清美,冯凌云,葛 云.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3(8):22-24.

[13] 冯 华,胡 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物流能力研究[J].商业经济,2009(10):16-17.

[14] 王岳峰,刘 伟.区域物流能力柔性规划的内涵、特点与概念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31(1):165-168.

[15] 王小丽.河南省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2011(4):94-95.

[16] 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7] 薛 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Evaluation of Logistics Capacity of Shanghai Metropolitan Area

JIN Fenghua,MA Hongwei,FU Liyou
(School of Business,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Based on constructed index system of logistics capacity,logistics capacity is defined in terms of economy basis,logistics size,and information size.Taking 16cities of the Shanghai Metropolitan Area as the object of research,logistics capacity is evaluated by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logistics capacity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load coefficients,scores and sequence,etc.,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The city of Shanghai is kept as the center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due to its economic status;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can capture more advantages for logistics development from Shanghai;Nanjing and Hangzhou as provincial capitals should explore development mode for logistics linkage;Employees in the logistics business can well show their talents.

metropolitan area;regional logistics;logistics capacity;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金凤花(1982-),女,讲师,博士,专业方向为区域物流发展、物流与供应链管理,Email:kim0421@sina.com

F 259.22

A

2095-0020(2012)03-0184-05

2012-05-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7107200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资助(11YS272);上海电机学院科研启动经费项目资助(12C402)

猜你喜欢

都市上海物流
上海电力大学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