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融合新技术构建智慧校园
2012-01-16
电子科技大学:融合新技术构建智慧校园
建设概要
数字化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阶段。它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学校环节(包括实验、教室、设备等)、资源(如公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电子科技大学作为首批985重点建设高校,一直以来很重视全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校在2005年建设清水河校区时就提出了建设“绿色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的建设理念,在清水河校区建设办公室下专设“数字化部”,专门负责清水河校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经过七年多的建设,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进展,数字化校园初具规模。
建设思路
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科技大学新校区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书》中,明确指出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路,提出:
统一规划重协调,安全稳定筑基设
数据整合为共享,信息互通避孤岛
架构先进出水平,扩充灵活显特色
分步实施保完善,政策机制是保障
数字化校园应始终围绕建设目标实施整体解决方案,其建设内容如图1。
图1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化校园层次结构
建设成果
电子科技大学经过多年的建设,尤其是学校在清水河校区建设时加大了对数字化校园的投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校园网实现万兆主干,具备多个公网出口
建成沙河校区、清水河校区校园基础网络,具有万兆主干,支持IPV4/IPV6双栈,同时具有电信网和教育网的公网出口(电信带宽3.5G,教育网出口2G,移动1G)。无线网络覆盖大部分校区,信息点4万多个。
建成校园专网,承载数字化校园关键应用
校园专网覆盖清水河校区所有建筑物,承载一卡通、安全监控、消防监控、大屏幕播放、校园广播等多个关键及特殊应用,与校园网实现物理上的隔离,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
建成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全校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
在清水河主楼A2区二楼建成1200平米的数据中心,建成以小型计算机(SUN E25k、E6900、两台IBM P570)、300余台服务器(包括托管服务器)、数据存储磁盘阵列(130T容量)、备份磁带机构成的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承载全校数字化校园支撑平台及关键业务,实现关键数据的容灾和应用系统的热备,为各应用系统、数字图书馆、邮件系统、虚拟主机等提供管理、维护与技术支持。
建成数字化校园支撑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建成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共享数据库平台、中间件平台、统一门户平台四大数字化校园支撑平台,为数字化校园提供有力支撑。
建成多个数字化校园关键应用系统,基本覆盖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学习
已建成OA系统、教务系统、研究生系统、人事系统、学工系统、迎新系统、高基系统、教师个人主页等20余个业务系统,为全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
实现校园一卡通,建立学生终身邮箱
校园一卡通跨越清水河校区和沙河校区,终端数量高达1万多个,覆盖所有食堂、学生宿舍每层楼以及教学楼、图书馆、商业街、体育馆等。功能不仅涵盖传统的消费,以及水控和电控,而且与其他众多应用系统接口,实现图书借阅、通道管理、门禁、停车场管理、寄存、复印、机房上机、校内交通车、考勤、会议签到、数字迎新等功能。我校学生邮件系统采用的是微软Exchange平台,专门为我校学生服务,该邮箱为终身免费邮箱,目前该邮箱共有用户约7.4万个,为我校学生在校交流和毕业后校友之间的沟通以及与学校的联系提供了畅通的渠道。
建成数字化教学平台及数字课程中心
沙河校区及清水河校区建成多媒体教学系统,300多间多媒体教室完成了网络化建设,实现了远程开关电子锁、一键上下课和多媒体设备的远程管理,并可实现课程教学的直播。
引进美国Blackboard教学平台,建成学校课程中心。中心功能完善,运行稳定,不仅有上传下载课件、在线布置完成和批改作业这样的基本功能,还有同步和异步交流功能及小组协作学习功能。Blackboard教学平台涵盖学校教学信息化涉及的各个层面的需求。
建成网络课堂,上面具有较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成为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平台,并在各级精品课程申报中起到了支撑作用。
实现数字化校园软件正版化
电子科技大学是第一批与微软签定“CA”协议的高校之一,实现了学校桌面系统及办公软件的正版化。
特色与效益
以服务为导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数字化应用
不要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要基于对象,以用户为本构建信息化服务系统,这始终是电子科技大学在教育信息化道路上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信息化的目的,是方便师生生活、学习和工作。作为学校信息化部门,站在用户角度思考来构建服务系统,改善用户体验,使师生乐于使用信息化系统。基于这样的考量,在构建信息系统的初期,信息化部门就广泛和职能部门合作,了解使用人员的需求和特别关切,并以此作为构建信息系统的基础。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和在校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一个系统,学校信息化部门在建设系统初期时,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做了很多人性化的改进。例如,为了方便学生在宿舍洗衣,学校在一卡通洗衣计费终端上设计了特有的先预扣费后按实际结算的模式,在保证了用户卡安全的同时,也节省了用户的等待时间。在宿舍一卡通电控系统上,为了不至于使宿舍突然欠费断电,学校又追加上线了房间电费预提醒模块。
规范化、标准化信息系统数据,实现跨系统数据和业务整合
随着学校对信息化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新的数字化系统不断上线。在学校已建好的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库的基础上,如何使新上线的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的接入已建好的共享体系结构,避免新的信息孤岛,是学校信息化部门考虑的重点问题。为此,电子科技大学信息部门制定了数据标准、机构代码标准、应用软件开发规范、统一身份认证接入规范与技术标准等众多标准化规范,使得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交互与共享得以实现。2009年上线的数字迎新系统就融合了学工、财务、一卡通、后勤等众多系统的业务数据。学校制定了的校园一卡通接入规范,使得图书借阅系统、通道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场系统、寄存系统等众多数字化系统能够方便接入校园一卡通系统。
融合新技术,构建智慧校园
电子科技大学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始终关注信息化发展的新动向,并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与创新。目前,电子科技大学已初步以虚拟化、云技术、物联网、三网融合、移动通讯为手段,建立开发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科技大学早在2009年就实现部分部门网站等WEB服务及部分业务系统往VMWare虚拟机上迁移,利用虚拟化统一存储管理及高可用性,在降低能耗、提高物理硬件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服务质量。随后虚拟化在众多数字化系统(诸如数字图书馆)上广泛使用。2011年云存储系统全面上线,为全校师生提供云存储服务,使校内师生随时随地享有快捷、免费的存储服务,在保障了数据安全的同时,也方便了校内数据共享;校园IPTV依托三网融合的技术发展,向校内学子提供优质教育视频资源,拓展了教育渠道;同时电子科技大学广泛和移动运营商合作,也独立开发出移动校园客户端,目前已针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开发ios和android客户端,针对非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开发WAP平台,利用WIFI、2G/3G移动网络的随时接入性,使得校内师生利用移动终端可及时访问校内资源。
自主研发和专业采购齐头并进,保障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高素质、职业化的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是学校信息化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专门培养电子类信息化高级人才的“985”高校,在人才培养和储备上具有优势。在专业性要求较高的业务系统上,学校是采购专业、成熟的商业系统。如图书借阅是采用的美国的Innovative Interfaces公司的产品,在线学习是采用Blackboard公司的产品。,学校也注重培养和壮大自己的研发队伍。2012年3月住建部和教育部联合组织的专家对“电子科技大学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项目验收时给予学校的评价是:“发挥学科优势,整合既有资源,平台由学校信息中心自主研发,工作成效显著”,并一致通过验收。四川省教育厅将电子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节能监管平台作为示范项目在川内高校进行推广。由学校开发的政府权力公开透明系统被川内多家区县政府部门采用,自主开发的移动校园系统也在学校内获得了好评。
多方合作,拓展信息化渠道
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专门培养电子类信息化高级人才的“211”“985”高校,在人才培养和储备上无疑具有优势,也吸引了众多IT企业与学校合作信息化系统。电子科技大学通过与微软、谷歌合作,使得校内用户可是免费使用正版软件好校内搜索,通过与富士康、卫士通合作展开校内虚拟化、云存储等方面研究,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合作拓宽校内移动领域应用。
保障体系
运维管理
数字校园的运行维护管理在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持续的时间是最长的。因此,运维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体验。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中心作为全校信息化规划、建设单位,不仅要负责每年新的数字系统上线工作,还要面对日益增多的基础设施(如网络设备、服务器等)及应用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且系统规模、耦合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系统变更风险加大,与此同时,校内师生对IT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却越来越高。这对信息化建设单位的人员、技术及管理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人员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中心将技术含量较低、琐碎的维护工作,如网络设备、一卡通终端设备、多媒体教室等设备的维护工作以“外包”的形式交由后勤集团专门的维护部门来维护,将有限的人员投入到核心系统和业务上。对信息化建设部门来说,这是服务“外包”,对学校来说是“内包”。由于维护部门只做维护,而信息化建设部门则专注技术核心,从而更专业。另外,对于信息中心内部的管理,则采取“监”、“管”、“治”结合的模式。“监”一方面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如机房日常管理制度、小型机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并将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与员工的工作考核挂钩;另一方面,采用各种数字化监控系统,如服务器监控、网络设备监控系统ITManager,将学校众多服务器硬件、网络设备以及应用系统运行状态监控起来,并和短信网关接口,实现有软硬件故障时及时通知提醒。“管”主要是指人员合理分工,并专攻某一领域,如数据库管理员专注于数据库安全、数据备份、数据接口开发等工作,而安全管理员负责VPN、防火墙、漏洞及端口扫描等服务器安全工作。“治”是指定期的评估与决策,如每月的小型机运行情况(如cpu、内存、磁盘使用情况等),每月的网络流量、每月的服务投诉情况等,及时了解校内师生使用喜好,从而为运维提供决策依据。
推广机制
信息化系统的普及程度,不是靠信息化系统数量的多少,也不是信息系统的盲目上线,不能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系统的推广使用,除了需要转变观念外,还需要有多方位的推广渠道。电子科技大学在传统的公告加邮件通知基础上,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并在学生访问量较大的BBS系统上发帖推广和答疑。深入各学院和机关单位举行座谈调研,了解用户关切,对用户进行免费培训;通过举办推广活动,奖励、鼓励用户使用信息化系统。另外,通过编写数字化校园指南,将印制好的使用手册免费发放给校内各部门及新生,便于在校师生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