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为何滑入大债时代?
2012-01-16郑渝川
□文/郑渝川
《大债》
[英]约翰·兰彻斯特 著 林茂昌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年3月版 35.00元
由美国金融海啸引爆的2007-2009年金融危机,以及随后出现并续至今日的欧债危机,本质上都是债务危机。约翰·兰彻斯特所著的《大债》一书,就试图揭示当前环绕全球的债务链条的形成原因。
有别于其他描述并解释金融危机的读本,《大债》中采用了大量通俗的类比、比喻手法,力求让普通读者达成相对准确的理解。作者在书中戏谑地指出:“金融,和人类其他形式的行为一样,在20世纪里发生了一场大变革。”
这种变革,即复杂型金融衍生性商品的出现,本意是用来让金融系统效益更加良好、运行更为平稳、发挥资产储备价值的一项发明,但设计者如果忽略了衍生品商品在发挥避险作用,也可能加大风险。因而当混杂着选择权和期货、外币、债券等产品组合的复杂型金融衍生性商品推向市场后,就大大增大了人们理解衡量风险的难度。
1994年,J·P·摩根(摩根大通)一个由杰出投资精英组成的掉期交易团队,开始致力于研制金融衍生品的系列产品,包括“信用违约互换”(CDS)、“合成担保债务凭证”(Synthetic CDO)等。金融衍生品被设计出来后,成为华尔街世界乃至全球同行的最爱,加上投资基金和评级机构基于趋利心理而自动解除审查职责,直接导致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被叠加放大。这更是成为13年后引爆金融风险的炸弹。
约翰在《大债》中指出:“不必有疯狂的金融,也能实现繁荣的经济。”加拿大没有跟随美国和英国等国家的步伐放松金融监管,也因此成为G8国家中唯一不必对银行纾困的国家。加拿大从该国曾发生的经济危机和其他国家的有关事件中汲取了教训,培养出一种对系统风险的务实观;在加国,证券化主要用于增加流动性,而不是生产CDS和CDO型商品的工具;政府还规定,任何人的贷款超过房价八成,都必须对债务投保。加强金融监管的结果,是自2004年起GDP年均增长11%的成绩,相比之下,美国是5%,这也再次证伪了一些疯狂经济学家鼓吹放纵金融才能活跃经济的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