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九贴敷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及IgE的影响
2012-01-15张秀英胡玲潘旭萍高燕勤郑仪宁
张秀英, 胡玲, 潘旭萍, 高燕勤, 郑仪宁
伏九贴敷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及IgE的影响
张秀英, 胡玲, 潘旭萍, 高燕勤, 郑仪宁
目的 观察伏九贴敷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IgE的影响。方法 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予伏九贴敷疗法,夏季从入伏日起,每10天贴1次,计3次;冬季从入九日起,每9天贴1次,计3次,每次贴0.5~2h。1年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总结患儿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及ECP、IgE结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患儿白天和夜间哮喘发作次数、血ECP、Ig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伏九贴敷疗法防治哮喘患儿复发确有疗效,明显改善哮喘患儿ECP、IgE。
哮喘/免疫学; 伏九贴敷疗法; ECP; IgE; 外治法; 儿童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西医多采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1],中医多采用口服中药制剂、外用疗法等。“伏九贴敷疗法”作为一种外治疗法,因其方便、无副反应、疗效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代医学已逐步证实穴位贴敷可使哮喘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免疫球蛋白IgA、IgG 水平明显升高,CD4/CD8比值降低[2];同时穴位贴药还可直接地反射的调整大脑皮质和植物神经系的功能,改善机体的反应性,增强抗病能力[3]。本院儿科采用伏九穴位贴敷疗法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并观察其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及免疫球蛋白IgE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07/2010-07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收治门诊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6岁35例,7~14岁25例;轻度12例,中度42例,重度6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中的诊断及分级标准[1]。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哮喘的诊断标准[4]。
1.2.3 中医辨证标准(缓解期) (1)肺气亏虚:面色淡白,乏力,自汗,易于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2)脾气亏虚:食少便溏,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3)肾气亏虚:动则气促,面色淡白,形寒畏冷,下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2)年龄3~14岁;(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2)对药物及胶布过敏者。
1.5 治疗方法 将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细辛等按一定比例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取双侧肺俞、膈俞及膻中、天突穴,于三伏、三九天进行穴位贴敷,夏季从入伏日起,每10天贴1次,计3次;冬季从入九日起,每9天贴1次,计3次,每次贴0.5~2h。1年为1个疗程。
1.6 检测方法 患儿治疗前后空腹12h于清晨抽静脉血3mL,分离血浆,-20℃冷冻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ECP、IgE(试剂盒由武汉华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检测步骤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7 观察指标 记录患儿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及ECP、IgE结果。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各项检测指标进行自身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每月哮喘发作次数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每月哮喘发作次数比较(±s,n=60,次)
表1 治疗前后每月哮喘发作次数比较(±s,n=60,次)
注:与治疗前比较,at=20.26,33.93,P<0.05。
项目 白天 夜间治疗前2.50±0.37 4.10±0.11治疗后 1.40±0.20a 2.70±0.30a
表1结果表明,经穴位贴敷治疗后患儿白天及夜间哮喘发作的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ECP、IgE变化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ECP、IgE的变化(±s,n=60)
表2 治疗前后ECP、IgE的变化(±s,n=60)
注:与治疗前比较,at=6.07,2.38,P<0.05。
项目 ECP值(μg/L) IgE值(IU/mL)治疗前11.93±8.01 73.20±50.10治疗后 5.07±3.54a 55.00±35.10a
表2结果表明,经穴位贴敷治疗后患儿血清ECP及免疫球蛋白IgE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安全性观察 60例患儿中出现局部皮肤发红28例,0.5~1d自行消失;出现局部皮肤小水泡8例,1~2d自行消失,不需特殊处理;24例穴位敷贴的患儿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当支气管哮喘患儿受到某些自然因素刺激或影响时,其机体可产生特异性IgE。相关研究显示,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是B淋巴细胞产生的IgE与位于肥大细胞表面及嗜酸性粒细胞表面相关受体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引起脱颗粒现象出现和炎症活性介质的大量释放,最终导致患儿支气管出现痉挛,显著充血,渗透性明显增强等情况[5]。其中嗜酸细胞炎症是哮喘气道的重要慢性炎症。激活的嗜酸性粒细胞释放ECP、主要碱基蛋白、酸性细胞蛋白X等毒性蛋白而发挥致炎作用。临床研究证明,ECP是反映哮喘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客观指标[6]。由此可见,ECP、IgE对评价哮喘患儿的气道状态和指导临床用药都极有价值。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哮证”,主要是由于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留伏,外邪触动伏痰,痰阻气道所致。伏九贴敷疗法是根据《内经》“天人相应”的理论,按照“冬病夏治,夏病冬防”的原则,以“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经络学说理论为基础研制而成。肺俞、膈俞为主穴,病位主要在肺,故取肺俞;膈俞位居上焦,且为血会,合用加强疗效;天突穴及膻中主治病症均为肺部疾患。根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合之”,所选药物以白芥子辛温,利气豁痰,温中散寒,入肺经,利膈宽胸而化痰饮;细辛祛风散寒,温肺化饮;甘遂泻水逐饮;延胡索行气活血,使气行而水行;生姜为引,使诸药之性透过皮肤渗入脉络发挥作用。药穴相配,同时贴敷时间选在三伏和三九天,是因为三伏天时,体内阳气最旺盛,而三九天,有“冬至一阳生”之说,此时人体内阳气也渐渐上升,这样人体阳气得天阳相助,有助于辛温、通经、逐瘀之药与经络共同作用,内扶正气,将病邪驱除体外,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疗法后支气管哮喘患儿白天及夜间发作的次数均明显减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伏九贴敷疗法治疗后,患儿血ECP、IgE明显降低,这与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和发作次数减少相一致,证明伏九贴敷疗法对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复发确有疗效。同时该方法简便,使用安全。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6.
[2] 单翠英,林忠嗣,卞镝,等.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及免疫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845-846.
[3] 罗明,张惠.三伏天穴位敷贴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6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12):26-27.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7.
[5] Rubira Garcia N.Tumor necrosis factor[J].Allergol Immunopathol(Madr),2000,28(3):115-119.
[6] 蔡晓红,胡云良,陈小芳,等.小儿哮喘不同时期气道炎症改变的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9):550-551.
211900江苏 南京,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
张秀英(1978-),女,主治医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小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E-mail:kaoyanzjw@163.com。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4.010
R562.2+5
B
1674-3865(2012)04-0312-02
2012-05-23)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