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兴趣的多向度营建——提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效果之尝试

2012-01-14萧仕平兰启发

关键词:基本原理概论理论课

萧仕平,兰启发

(集美大学政法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学习兴趣的多向度营建
——提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效果之尝试

萧仕平,兰启发

(集美大学政法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青年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有限,这是困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难题,要破解难题,应该多向度营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一,教学目标上,紧扣学生关注焦点,激发学习兴趣。其二,教学形式上,营造课堂良好气氛,巩固学习兴趣。其三,在教学管理上,运用适宜激励机制,强化学习兴趣,由此改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状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兴趣;学习

青年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有限,这是困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难题[1],笔者“以创新思维构建多维度特色化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和“青年学生思想成长新特点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研究”两个课题组联合以不同专业不同年段的400名集美大学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展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状况的调查,其调查结果佐证了这一点。在调查中,被调查对象对于“若思政课为选修课则你认为同学选修的情况”问题的回答情形如下:

表一 若思政课为选修课则你认为同学选修的情况

这个调查问题为“若思政课为选修课则你认为同学选修的情况”,我们没有以“学生是否有兴趣”这样的字眼设计提问,因为在目前阶段,对一门课程的选修,学生选课的出发点就是兴趣,学生选修与否,反映出来的就是学生对该课程的感兴趣与否。因此,“若思政课为选修课则你认为同学选修的情况”这个设计可以使我们了解到,站在学生立场上,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与否的总体状况。由问卷结果可见,“很少有同学会选修”和“学生基本不会选修”两种回答,占被调查者的74.8%,由此可见,站在学生立场上,他们认为,对思想政治理论兴趣不大的学生还占多数的。

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情况如何呢?如果分别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课目,调查学生最喜欢哪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则情况如下:

由表2可见,在“最喜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问题里,选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生占全部被调查者的12.4%,相比于其他课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被接受度更是不高,反映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兴趣有限。那么,何以去破解这个难题,从而收到该门课的良好教学效果呢?

表二 最喜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既然如此,要摆脱困境,破解难题,我们可以尝试紧扣学生兴趣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通过多向度营造学生的兴趣,从而改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状况。

一 教学目标上,紧扣学生关注焦点,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05方案”的四门必修课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整个教材涉及的都是一些极具概括性、抽象性的命题,阐述的是宇宙、社会、人生的大道理,逻辑缜密、理论性高、思辨性强。然而就青年学生的现状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青年学生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都在不断增长,这些情况造成他们更关心与自身有直接关系的一些问题和事物,而对与自己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或事物则兴趣有限。就大学学习来说,他们希望在教材中或课堂上能够找到、听到与自身有切身关系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答案。由此,从教学角度而言,如果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能抓住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直面学生现实需求,紧扣学生的关注焦点,则能接通他们的兴奋点,从而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有学者指出,当前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切入点就是“日常工作和生活”[2],确实,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重在学以致用,即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论以指导、改善人们的生命活动样式,从而提高人的生命活动状态,使其趋向于自身自由、自觉的全面发展。以“日常工作和生活”作为基本切入点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体现在我们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恰恰就是要首先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做到直面学生需求,紧扣学生的关注焦点。问题在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如何做到直面学生需求,紧扣学生的关注焦点?

首先,要善于把学生的已经意识到的显性、直接需要揭示出来,与教学内容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社会多元化背景下,进入大学阶段,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意识到许多人生、社会方面的显性、直接需要,如,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恋爱关系?怎样处理好课程学习与提升能力的关系?将来如何择业、如何创业?大学阶段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毕业后才能更好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等等。如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坦然面对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遇到的上述困惑,能够积极应对学生成长过程中人生意义的困惑、生命追求的茫然、个体行为的失范等议题,由此去有效化解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压力,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马克思主义离自己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自然就能激发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亲切感和学习兴趣。

其次,要善于把学生易于忽视的那些隐形需求挖掘出来,使学生能对其加以正视,并转化为学生的直接需要和关注焦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现实生活中,青年学生往往出于对自己的过高或过低估计,对社会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在这个时候,他们是极其需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的引导,因应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这种需要透显出来,让学生领会到他们需要借助哲学思维去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需要正确的理论去指导他们思想行为。如果青年学生的这样一些隐形需求被挖掘出来,为他们所正视,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诸多内容便与他们关注焦点对接起来了。又如,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者。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行动指针,学生日后要走向现实社会,这一点就意味着,如果青年学生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那么,他们对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就会有深一步的领会和理解,一旦学生真的能这样去做,现实的社会生活也就不再那么陌生了。因此,引导学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是挖掘出了学生的隐形需求,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同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搭建使学生走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平台。

二 教学形式上,营造课堂良好气氛,巩固学习兴趣

通过直面学生需求,紧扣学生的关注焦点,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青年学生的心理的相对不稳定性,如果没有对学生由兴趣而激发出来的学习热情的有效维护,学生投入课堂的积极性会被日渐冲淡。因此,要使学生的兴趣能有效地持续下去,并转化成对课堂参与的切实性和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阶段持续巩固学生被激发出的学习兴趣。而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教学开展中,课堂是实现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场域也就在于课堂的良好气氛的营造。

要营造课堂良好气氛,应讲究方法、技巧,根据具体内容而灵活多变,具体地说,有效的新课导入、相应的课堂讨论、广泛的联系实际等等,这些都是营造课堂良好气氛的有益方法。

1.有效的新课导入。“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即使学生事先对该门课充满兴致,也会让学生最终泄气,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教师上课必须讲究开头的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2.相应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一种基于现代教学观念而通过师生及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达成目标的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动口、动脑,并获得自身的体验,充分展示了其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教师则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借助学生间相互合作探索,使学生相互吸收、相互完善,激发思维碰撞,产生思想火花,通过整个活动过程,最终实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理解、探索和创新。因此,精心设计、选择讨论的内容,并灵活设计讨论的方式能够获得学生欢迎,最终有效地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广泛的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作为青年学生中大多数人对感性和现实的问题总比纯理论更有兴趣,所以教学内容上的联系实际有助于实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使学生保持兴趣,进而生动活泼地参与到学习来。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是由一系列范畴、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但它源于生活,因此,如果教师能从社会经济、政治实际、生活实际以及学生个人思想实际中精心鉴别,仔细筛删,精选出那些能论证理论、揭示联系、反映本质的事例加以运用,无疑是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的。比如,在讲解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时,可以结合学生所追捧的青年偶像如马云、比尔盖茨人等创业过程;讲授第四章政治经济学原理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可供大家理解经济问题的电影—— 《首席执行官》,这样可使学生生动地领会原本枯燥的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富有趣味。

三 在教学管理上,运用适宜激励机制,强化学习兴趣

激励在管理学中被广泛运用,它极大地调动了人的积极性,激发了人的进步动机。同样,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指向传给学生,由此去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因为,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正面评价即鼓励,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外界的承认,自我需要也得到了满足,自尊心、自信心会随之增强,从而得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学习的积极性也渐渐提高。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则容易产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有效的激励应该是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管理中可以采取的有益方式。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呢?具体说,我们可以采取两类做法。

1.情感激励。感情具有巨大的感染效应,可以使教育双方产生心灵效应,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由浅入深的“服从——认同——内化”的转变。所以教师要尽力与学生建立起真挚、亲密的感情关系,以情动人。具体地说,教师应凭自己的真挚情感建立与学生良好的关系,然后利用自己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其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学生亲其师,然后信其道,乐其道,从而积极地接受教师的授课,不断保持盎然的学习兴趣。

2.信心激励。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人们表现出良好行为时,从正面加以引导,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有利于良好行为的巩固和加强。教师利用或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教学过程,并使其有成功的喜悦体验,以不断提升他们的信心,有了信心,学习热情就更能被激发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尤其是差生多一些表现与发挥的机会,讨论辩论问题时让他们积极参与,注意倾听他们的发言,若回答正确,则给予高度的评价,即时鼓励,甚至可以考虑建立一套新的成绩评价的体系,给予发言学生一定的成绩作为激励,使学生学习兴趣能得以维护。

总之,通过以上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管理三个面向的努力,多向度营造学生的兴趣,建立以学生兴趣为重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将有助于改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

[1]丁春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现状、问题与原因 [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2):108-112.

[2]纪亚光,张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8):121-123.

[3]李克英.激发兴趣不断激励 [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6):66-68.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est in learning——a attempt on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teaching the lesson“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Marx doctrine”

XIAO Shi-ping,LAN Qi-fa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The young students'interes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limited,which distresses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To solve problems,we should build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students on many ways,thus improve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Marx doctrine"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tene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intersting;study

G 447

A

1671-6493(2012)02-0094-04

2011-08-28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创新思维构建多维度特色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GXSZLLK201002);福建省教育厅项目“青年学生思想成长新特点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研究”(JA11410S);集美大学政法学院课程建设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建设研究”

萧仕平 (1965—),男,福建顺昌人,集美大学政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哲学。

(责任编辑:吴姝)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概论理论课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