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能力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2012-01-14林妙花兰石财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学院旅游大学生

林妙花,雷 竞,兰石财

(福建农林大学 东方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7)

一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制度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为确保大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模式,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产物,独立学院只有突出自己的特色,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综合素质高、就业能力强的人才,不断提高自身办学质量,才能实现自身健康持续的发展。这里基于就业能力理论,探讨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结构构成要素,并提出优化独立学院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供参考。

二 就业能力概述

(一)就业能力概念

就业能力的研究起源于欧美国家。1909年,Beveridge首先提出了 “就业能力”这一概念,之后,就业能力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和深化。到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从管理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研究就业能力,众多相关的经验性研究也逐渐深入进行,就业能力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虽然 “就业能力”已经较为普遍地使用于各个研究领域,但就业能力的概念依然没有统一的界定。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潜能的自信[1]。国际劳工组织将就业能力定义为:可以加强个人通过利用可得到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以获得和保持体面劳动,在企业内部或在各种职务间晋升,以及应对技术与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的和可随身携带的能力及资格[2]。外国学者、研究机构等虽然对就业能力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大多数研究者都赞同这样的观点,即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包括态度、个性等可变化的核心技能群。

我国关于 “就业能力”的研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后才开始有人关注这个问题。国内较早研究就业能力的学者郑晓明认为,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3]。之后我国其他学者对就业能力及其结构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数文章认为,就高等教育角度而言,就业能力指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实践,在毕业时具有获取工作、维持工作与晋升职务的能力,是大学生个人拥有的且对用人单位有吸引力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组合。

(二)就业能力结构

由于对就业能力具有不同理解,因此,关于就业能力结构或内容以及大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就业能力,国内外学者同样也没有达成共识。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 (ASTD)、麦尔·伏吉特 (Fugate)、奈特和约克 (Knight&Yorke)、麦奎德和林赛(Mcquaid&Lindsay)、普尔和斯韦尔 (Pool&Sewell)以及我国学者郑晓明、谢志远、汪怿、张丽华、张云仙、闫大伟、郭志文、宋国学等人对这一问题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与高等教育、社会文化观念的实际情况出发,就业能力结构由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个性化能力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基础性能力指大学生就业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技能,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应聘能力、适应能力、思考能力等。专业性能力指大学生经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和锻炼所具备的本专业领域的知识、素养与技能,包括专业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岗位所需的特殊技能等。个性化能力指大学生个人所具备的且被用人单位认可与看重的具有发展潜力和差异性特点的个性品质总和,包括创新性、创业性等。基础性能力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必备条件;专业性能力是大学生独立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个性化能力是大学生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 基于就业能力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结构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投资多元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特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4]。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模式,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产物[5],起源于1993-1995年产生的一些高等院校内部以民办机制运行的二级学院,1999年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开始形成规模,2003年教育部正式将 “国有民办二级学院”正名为 “独立学院”并进行了规范[6]。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受师资力量、资金投入等方面的约束,加之专业设置、学科布局等结构性的矛盾,致使独立学院大多参考、借鉴甚至是照搬公办高校的办学经验、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造成了其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差甚远的状况。如何提升独立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不仅关系到此类院校正在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成败,更关系到这类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一)基于就业能力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作为独立学院开设的诸多专业之一的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面临着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错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乏行业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在实用技能方面缺乏必需的实践操作能力,基本处于 “动手能力不如专科生,理论能力不如研究生”的尴尬状况,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独立学院应明确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从而为提高其就业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综合当前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独立学院自身的优势及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性等因素,我们认为,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为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就业能力佳的 “应用就业型”高级旅游管理专门人才。

(二)基于就业能力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结构

为实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其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充分地满足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独立学院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时应十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对学生的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个性化能力三个方面加大培养力度,以确保教育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基于就业能力理论以及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结构分析,见如下表:

表1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结构分析

四 基于就业能力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优化途径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与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若干差距和错位,直接影响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顺利就业及其发展。因此,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时应以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树立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人才质量观,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的应用就业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同时使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办学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以促进自身健康持续发展。

(一)树立以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实现理想与自我价值的阶梯,直接影响着的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使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体现了当前社会求才、个人成才、高校育才等多方面的结合,对高校、大学生本人和社会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作为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更新传统教育理念,树立起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个性化能力作为学生基本素质的内在要求,并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中切实贯彻落实,从而确保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就业能力,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取得竞争优势。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专业性能力的有效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课程体系是直接对应于行业需求、专业知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只有具备扎实的、符合行业岗位需求与学生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才有保障,学生才能具备优良的就业能力结构。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培养 “应用就业型”旅游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目标,按照 “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注重创新”的改革理念,综合学科与专业知识体系要求,开设出既凸显专业特色又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系列课程;同时,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地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改革,从而保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优化学生的能力结构,提高就业能力。

(三)强化学生专业性能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性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学生独立工作的前提与基础,高校应将学生专业性能力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建立和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性能力的培养。基于旅游业的行业特点、旅游人才需求特征以及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特性等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管理才能的培养,又必须特别重视学科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着力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此才能培养出就业能力强、适合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因此,结合独立学院自身办学优势,确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增开旨在增强专业性特别是实践能力的课程,并加大在这方面的师资、设备、实训室等的投入;另一方面强化实践性体验学习模式,鼓励和规范社会实践与见习活动,将课程综合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纳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增强学生工作经历的积累,在实践中或在模拟工作环境中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缩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性能力,尤其是实践操作能力。

(四)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创造良好的培养平台

综合探索旅游业发展动态、服务区域和地方经济、旅游企业实践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构建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平台,有利于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尤其是专业性能力。通过产学合作,强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必备条件。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可以深入企业,与旅游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获得行业发展状况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质,有效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与素质,以真正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旅游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学校可以通过与旅游企业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旅游管理人才的理解和要求,以提高学生能力为导向,适时地调整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平台,更好地实现专业技能、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以确保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

(五)优化学生个性化能力,激发大学文化氛围

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是提升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个性化能力的有效保证。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可以通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积极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计划、挑战杯竞赛,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及行业调研;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开放性、创新性实践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积极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官方、非官方组织的各种赛事、节事活动,如 “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行业技能大赛、校园创业活动等。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可以使得自身的创业性、创造性得到不断的挖掘与发挥,从而实现自身个性化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为今后职业生涯的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个人潜质。

(六)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的全过程管理控制体系

首先,结合高校教育质量标准和旅游行业的人才要求,制定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其次,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师生共同参与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管理评估控制体系;最后,构建由旅游用人单位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所组成的社会反馈评估体系。通过搭建由高校、大学生、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在内的,涉及质量标准、评估控制体系、社会反馈评估等方面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评估体系,实现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全过程管理与控制,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高校的高度重视,更离不开政府部门、大学生个人、用人单位、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努力,这里仅侧重于从高校的角度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等问题。随着社会、行业、专业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的研究将会不断地被深入探索。

[1]王 颖.基于高等教育影响的个人就业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2]郭志文,宋俊虹.就业能力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6):86-91.

[3]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91-92.

[4]R.J.Sternberg,J.A.Horvath.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27-37.

[5]谷再秋,于 福.独立学院“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11,(2):152-154.

[6]邱德雄,盛正发.我国独立学院办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6):32-35.

猜你喜欢

学院旅游大学生
初等教育学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旅游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