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贞昌当选党主席 民进党何去何从
2012-01-14李立
■ 李立
5月27日,苏贞昌以过半的得票率当选民进党新任主席。苏贞昌的当选可以说毫不意外,因为竞选本届党主席,苏贞昌是志在必得,而且早就深耕厚植,无论实力或人脉,其他参选者都难望其项背。
苏贞昌走马上任平衡各派
6月4日,民进党公布第一波新党务主管人事,包括由前台北县副县长林锡耀出任秘书长,前“立委”林育生、李俊毅和前党部发言人林右昌出任副秘书长,前“陆委会主委”、驻美代表吴钊燮接掌政策会执行长,前民进党发言人林俊宪、前苏贞昌办公室发言人王闵生出任党部新任发言人。
秘书长林锡耀还是苏系人马。在苏贞昌竞选台北县长时负责苏的宣传工作,苏贞昌胜出后又给苏当副县长。2004年陈水扁要调离县长任上的苏贞昌时,苏点名要林锡耀当代理县长。可见苏对林锡耀的重视。
三位副秘书长都是平衡出来的,苏系的林育生、谢系的李俊毅、游系的林右昌,除了吕秀莲外,“四大天王”中的三位在党内都有代言人。其中李俊毅颇有看点,在苏、谢一直见面快闪的情况下,苏主动启用谢长廷的爱将,被视为结束“苏谢心结”、开启合作新页。对此,老到的谢长廷回应:“恩恩怨怨难计算,是是非非选择忘!”真忘?假忘?要看政治利益。
政策会执行长是民进党主席的智囊,负责在党内提交政策建议,对民进党的方向和立场有重要影响力。苏贞昌召回了已回到大学教书的吴钊燮任这个职位。吴钊燮政治色彩深绿,曾任陈水扁办公室的副秘书长,2004年担任“陆委会主委”,任上忠实执行陈水扁的“去中国化”政策。陈水扁任期将满时又派他出任“驻美代表”,成为台湾首位民进党籍的“驻美代表”。此时启用吴钊燮,苏贞昌当然有讨好“独派”的算计,但也显示他在大陆政策上老人走老路的真实意图。
人事就是政治,苏贞昌这个新班子照顾到各派系的利益,请“独派”色彩浓厚的人物回朝,显示他将改变“酷吏”作风,先要在党内稳住阵脚,解决山头林立的老问题;同时,他也将延续民进党一贯的大陆政策,先吃定“独派”的票源再说。
经过这次“卡苏”、“打苏”的民进党主席选举,苏贞昌吃到了“不结缘”的苦头。他一向“整碗捧去”,不给别人留有余地。与陈水扁切割,骂谢长廷“奸巧”,视吕秀莲为空气,讽蔡英文出工不出力,虽然他在民进党内资历、能力、实力样样具备,但党主席的选战打得如此难看,他最终意识到自己一定要软下身段。
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他就跑到牢里看陈水扁,先安抚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连线”,免得他们真的另行组党,给民进党搅局。
苏贞昌上任后的第一步虽迈得不错,但后面的考验还很多、很严峻,“立委”姚文智表示将拭目以待,希望在接下来的一级主管的任命,苏贞昌能够用人唯才,不要考量派系或个人背景。可以想见,未来苏贞昌有任何的闪失,都可能再度引发党内巨大的政治风浪。
民进党改革难言乐观
苏贞昌上任后,在党内,必须因应蔡英文势力的不断壮大;在党外,必须走出和传统民进党不一样的路线。而民进党进入“苏贞昌时代”以后,能否大开大阖地开创新局,恐怕不能寄予乐观的看法。
这场党主席选举,有两大效应:一是显示蔡苏二人势均力敌,宣告苏贞昌与蔡英文竞逐2016候选人之战提前开打;二是预告民进党的转型工程,将与“苏蔡之争”纠缠在一起,更难施展。
所谓“党内”,苏贞昌2016 攻顶,蔡英文为其强劲对手,应可确定。所谓“党外”,便是绿营之外,包括中间选民和蓝营支持者。2016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仍是国民党和民进党对决,衡诸最近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经验,当选安全票数皆在投票数5 成以上,意味苏贞昌如只获得绿营选民支持是不足以当选的。蔡英文败选后所称“只差一哩”,所差者即为绿营以外的选民对民进党依然“不安心、不放心”,蔡英文的问题,同样会是苏贞昌的问题。
苏贞昌就任党主席以后,如何以廓然大公的立场与兼容并蓄的胸襟,整合各路山头派系?如何以前瞻具体的政策和理性务实的路线,展现民进党堪可重新“执政”的能力?这不仅是苏贞昌的使命,也是对他的考验。苏贞昌要想达到这些目标,恐怕是困难重重。
苏贞昌当选感言一再强调团结,声称自己“已放低身段”,仿佛就要改变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个性。然而,2014年选举,民进党各派系必然极力争取提名,苏贞昌会不会借机排除异己?会不会大举拔擢子弟兵,以布局2015年党内台湾地区领导人初选?会不会联手新潮流,垄断党内资源?都是党内普遍存疑的问题,加上蔡英文期待“成为民众的选项”,谢系、游系及蔡英文又都俟机而动。可以想见,苏贞昌接任党主席后,即使在党务上兴利除弊,幅度也不会太大。
比较困难的是,苏贞昌如何整合党内众意,提出具体政策,成为负责任的反对党。在野4年多,民进党除了抗争、反对外,从未提出可行的政策方案,精明的台湾选民,当然不会支持一个“为反对而反对”的政党。
至于民进党转型与路线调整,苏贞昌似也不可能有所突破。因为,苏贞昌权力基础未稳固之际,若贸然倡议党的转型和路线调整,必然会受到党内质疑,对他自己当然不利。
同样,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也难有重大突破。苏贞昌当选党主席,外界最为关注的还是苏贞昌的两岸立场与政策主张,即苏贞昌当选党主席之后,民进党现有的两岸政策会不会调整?民进党与大陆的关系会不会有大的改变?这是涉及到民进党重新再起和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观察苏贞昌近来一系列关于两岸关系的表态,预示着未来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仍将停留在技术和策略层面,而不会有根本上的战略性调整;苏贞昌领导下的民进党恐怕很难在两岸政策方面出现重大突破。
尤有甚者,苏贞昌当选党主席,掌握了党机器,却要面对党内2016“挺蔡反苏”的强大势力的公开集结。这必使苏蔡竞逐2016的权力斗争更趋激烈,也必使民进党的转型工程更加困难,甚至将告搁浅。苏蔡二人为尽量争取代表绿营在2016 出线,即必须照应包括“独派”在内的各种势力,寸土必争。于是,“权力斗争”就绑住了“路线转型斗争”。“独派”既将苏说成不是“独派”,他就更必须与“独派”修补关系。苏贞昌在两岸关系上,既已如此画地自限,他还有什么“领导民进党转型”的空间?
根据苏贞昌近来关于两岸关系的表态,没有大幅修正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想法,未来仍会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调,只是态度和方法稍趋缓和而已。
苏蔡之争是赤裸裸的权力斗争,而苏蔡二人,由于势均力敌,必须笼络各派系以赢得2016 在党内出线,所以很难实现脱胎换骨的大转型工程。
苏贞昌能救民进党吗?
民进党此次党主席选举,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选举结果表明,许信良的意见固然未成主流,但“台独”色彩鲜明、立场僵硬的蔡同荣、吴荣义等人也一样被“边缘化”,这显示民进党的党意已经发生微妙变化。未来,苏贞昌如果无法满足这种党意,只是一味含糊蒙混,恐怕不见得会得利。
另外,民进党主席选举之后,表面上民进党发展进入所谓的“苏贞昌时代”,但实际上党内主流精英更希望蔡英文能够代表民进党参选下届台湾地区领导人,这在党主席选举过程中得到充分反映,只是其他党主席参选者实力与苏贞昌有很大差距才让苏得以当选。这也预示着围绕下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争的苏蔡矛盾将是未来民进党内部最重要的一对矛盾,党内的改革与两岸政策的调整等,均将围绕这一矛盾展开,因而很可能让两岸政策成为党内权力斗争的牺牲品,预示着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调整将更加困难。
民进党现在百病缠身,亟需转型,苏贞昌能救民进党吗?苏贞昌刚刚上任,岛内诸多评论固然对他抱有一定的期待,但多数却甚为悲观。问题出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民进党本身,受结构性因素制约,力主改革的动力尚不足,而阻力却依然强大。谁推动改革,弄不好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另一方面在苏贞昌个人。苏贞昌谋取民进党主席职位,并非志在救民进党,而在要利用民进党的资源,帮助自己实现更高的政治企图。如果改革可能伤及自己,不改革可能自己会更安全,那么以苏贞昌的个性,他当然会选择后者。
然而民进党毕竟是百废待举,这个党主席要面临的挑战接踵而至。
一是两岸关系。不承认“九二共识”,是民进党2012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失败的关键原因。但是迄今为止,民进党内有人要求苏贞昌调整政策,但却不给以调整政策的空间。苏贞昌既不改变“台独”立场,坚持以“台湾共识”取代“九二共识”,却又希望推动与大陆的交流,甚至访问大陆;苏贞昌既要安抚“台独”基本教义派,又要争取获得中间选民的支持,这些都说明,苏贞昌在做“完全做不到”的事情。最后,苏贞昌大概又是以圆滑、暧昧的态度敷衍过去,而唯一的改革仅仅是恢复了“大陆事务部”而已。
二是派系共治。民进党以派系共治为主,殊不知近年来加速腐败,派系共治早已演变成派系恶斗。这次民进党主席选举中,一路上演众人围剿苏贞昌的戏码,即是典型表现。苏贞昌担任党主席后,如急于培植自己势力,一碗饭独吃,势必引起其他派系联合反弹;如果刻意让出利益去安抚其他派系,到时自己想参选2016,这些派系又将成为一道道障碍。
世代交替也是问题。这次党主席选举突显了民进党后继乏人,但如果引进、培养新人,那些老人又会造反,处处掣肘。民进党现在已成群狼争食的森林,苏贞昌将如何处理?
三是最后一搏。苏贞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目的在2016年代表民进党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对于年近65 岁的苏贞昌来说,在进军台湾地区领导人之位的征途中,可谓屡败屡战。2016年对苏贞昌来说,可谓是其政治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机会了。但苏贞昌在党内缺乏人和,几次权力争夺使他与蔡英文、谢长廷等都仇恨深结。未来民进党内挺苏与反苏将成斗争主轴。蔡英文已表态要参与竞争,还有谢长廷、陈菊等在鸭子划水,不论2014年选举结果如何,毕竟到2016年时间还长,苏贞昌即使在层层围堵中脱颖而出,恐怕也已遍体鳞伤,更何况变数尚多。不过话说回来,2016年的确还遥远,苏贞昌能否代表民进党征战2016,就看其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