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2012-01-14谭舯

黄埔 2012年6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

■ 谭舯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精彩纷呈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以引人入胜的活动形式和极富价值的人文底蕴,深深地嵌入各个时代的生产生活,成为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传统节日依然具有广泛基础和盎然生机,在增进民族认同、加强社会团结、扩大文化影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传统节日的悠久历史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祭祀和庆祝活动。在早期,人们处于“山中无历日、寒暑不知年”的状态,生产生活周期性不强,虽然经常举行祭祀和庆祝活动,但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节日。到后来尤其是进入文明时期以后,随着天文历法知识不断丰富,人们的劳作休整规律日益明显,祭祀和庆祝活动逐渐在时间节点上相对固定下来,成为节日。比如在夏代,人们根据木星运行轨迹确定了一种时间单位──年(当时称为“岁”),并且定期在年头岁尾举行祭神祭祖活动,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中国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春节从产生至今已经历时三四千年,中国传统节日历史之久远由此可见一斑。

在古代,传统节日发展大致经历了3 个阶段。1.萌芽期(先秦时期):大多数传统节日初露端倪,许多后世流传的节日习俗开始产生。2.形成期(秦汉时期):除了春节,端午、七夕、重阳等一些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基本得以确定。3.定型期(唐宋时期):各种传统节日的仪式安排和意义诠释趋于成熟,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节日体系。据《岁时广记》等文献所记载,宋代具有较广泛影响的节日多达50 个以上,比如元旦、立春、人日、上元、正月晦、中和、寒食、清明、上巳、佛诞、端午、立秋、七夕、中元、中秋、重九、小春、下元、冬至、腊日、交年、岁除等等。此后几个朝代基本上沿用了这一节日体系。

传统节日的发展是一个继承和沿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充实和创新的过程。在每个时期,传统节日都要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进行主动的或被动的调整。因此,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传统节日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由不定型走向定型、由不完善走向完善,其中充满了各种变更和损益。以春节为例,作为年头岁尾的节日,夏代春节的时间是在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商代改为十二月,周代改为十一月,秦代改为十月,汉代中期又恢复到正月。在时间上固定后,春节的名称继续演变,如汉代称正月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称元正、元日、元会,隋唐称元日、岁日、元正,宋元明清各代称元日、元旦、新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公历(阳历)纪年,将农历新年正式命名为春节。除了时间和名称,春节的过节和庆祝方式自古以来更是经历了诸多变化,每个时期都有所补充和丰富,又有所淘汰和改进。

传统节日的变化和创新,不仅表现在纵向的时间维度上,而且表现在横向的空间维度上。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论是传统节日的设置方式还是庆祝方式,各个地区和民族都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色。从地区来看,各地的节庆习俗五花八门、差异甚大。大的方面如纪念对象,同样是端午节,古代楚人纪念屈原,吴人纪念伍子胥,越人纪念勾践,还有的地方纪念陈临、马援或伏波。小的方面如节庆食品,北京过春节的特色糕点是黍米糕,山东是枣糕,东北是面花,福建是糕粿,广东是米粉饼,湖南、湖北是糍粑。从民族来看,各民族孕育了斑斓各异、多种多样的传统节日。据统计,我国56 个民族从古到今的传统节日总共有1700 多个,其中汉族的传统节日约有500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1200多个。这些节日中有的是许多民族所共有,也有的是某个民族所独有。各个地区和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是中华民族节日体系的组成部分,都对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节日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传统节日的文化特质

千百年来,传统节日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深受官方、文人、百姓等各界重视、推崇或喜爱。在古代,官方对传统节日虽有局部的控制和规范,但更多的是采取认同、支持和参与的立场。官方不仅直接创立了一些传统节日,如据传元宵节源于汉文帝刘恒、寒食节源于晋文公重耳,而且每逢重要节日,都要举办相关的庆祝活动,如从周代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在春节举行盛大的朝正、团拜等活动。官方还建立了放假制度,如从唐代开始,春节享有政府法定假日,包括年前3 天年后3 天,到宋代,各种节日假期加在一起多达69 天。传统节日是历代文人创作的基本主题和灵感来源,自古以来围绕各种传统节日产生的诗词、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其中不乏传颂千古的名篇佳作。

与官方和文人相比,对传统节日参与更深、情感更真、联系更紧的还要算普通百姓。普通百姓不像官方那样讲究排场和规模,但对过节的每个环节和要求丝毫不马虎;他们不像文人那样富有诗情画意,但对节日同样充满热情和虔诚。传统节日与历代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密不可分。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取消夏历纪年,大多数传统节日被排除在国家法定假日体系之外,1929年春节一些地方更是动用行政手段查抄年货,试图禁止人们过春节,然而收效甚微,广大民众仍然利用一切可能条件依照原有习俗度过传统节日。这足见传统节日对普通百姓影响之深。

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够对中国社会产生持续、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说,应该归因于传统节日所具有的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从物质层面来看,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传统节日已经形成一个包括饮食、衣物、装饰、习俗、活动、仪式、禁忌等诸多元素在内的物化体系。这一完整的物化体系涵盖面宽、渗透力强、可及性高,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要自觉不自觉地受其影响。通过以年度为单位进行周期性重复,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记忆得以一次次地延续,传统节日则得以一代代地传承。从精神层面来看,人们并非是为过节日而过节日,而是赋予节日以相应的人文意义和价值,其中包含了许多积极、健康的内容。节日外在的习俗易改变且易过时,内在的精神却更长久也更珍贵。正是传统节日所蕴含的积极、健康的精神追求,为其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节日在精神层面的文化特质主要有5 项。一是颂扬爱国。端午节的纪念对象因地而异,但流传最广的还是屈原。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屈原身上充分体现了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情操和宁可牺牲生命也决不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类似例子还有清明节的前身寒食节对介子推的纪念。二是追求美好。人们在节日里都要向亲朋好友、邻里同事致以善意的祝福,同时要梳理自己以往的功过得失,对将来发展许下美好的心愿。传统节日为人们创造了一次次精神更新的机会,在其心中注入活力和希望。三是重视情感。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节日与亲人团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传统,春节、清明、中秋、重阳等节日更是如此。除了对温暖亲情的向往,还有对真挚爱情的追寻,其代表是七夕节。四是崇尚科学。传统节日的形成,并不是随意确定的,而是具有很强的科学依据。各个节日布置井然有序,与星月运转和农业生产规律有机契合,充分反映出人们合理安排劳作休养的杰出智慧和科学态度。五是关注健康。在确定传统节日体系上,西方一些国家以宗教纪念为主线,中国则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线,因此节庆活动中包含了许多关注健康的内容。春节祝福平安、清明外出踏青、端午驱恶避邪、重阳登高望远、腊八熬制粗粥等,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习俗。

台湾的传统节日文化

台湾的传统节日文化源于祖国大陆。17 世纪明末清初时期,福建、广东两地居民大量移入台湾,带来了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各种传统文化。据康熙三十三年即1694年编纂的《重修台湾府志》记载,当时台湾的岁时节日有元日、元宵、春祈福、清明、洗佛、端午、乞巧、中元、中秋、重九、冬至、送神、岁除等。虽然由于地缘关系,台湾的传统节日形成了一定的地域特色,但总的来说,不论是时间安排还是习俗内涵,都与祖国大陆的传统节日保持了高度的同构性。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开始引入本国的文化理念和节日体系(祝祭日),不过效果并不明显,台湾民众依旧遵循传统节日的时间劳作生息,开展相应的节庆活动。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回归中国,台湾传统节日摆脱殖民文化压制和干扰。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200 余万军民随之迁入,岛内的节日文化趋于丰富多样。1954年,台湾颁布《纪念日及节日实施办法》,将节日分为纪念日、传统节日、一般节日三大类。为了适应统治需要、强化政治认同,当局一方面以法定假期的形式,刻意突出“国庆节”、“和平纪念日”、“行宪纪念日”等政治性节日,另一方面则对传统节日进行管控和改造。在各种传统节日中,被官方改造最大的是清明节。1972年,清明节被改为“民族扫墓节”,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又被改为“蒋公逝世纪念日”。到80年代后期,随着冷战结束,台湾政治和社会环境日益自由、开放,传统节日的政治色彩逐步减弱,传统节日文化进入新的繁荣发展时期。在官方和民间共同推动下,台湾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传统节日品牌,如元宵节台北县平溪乡放天灯、台南县盐水镇放蜂炮、台东县炸寒单活动,端午节台北市祭江大典,基隆中元祭,等等。

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传统节日发展史,再次印证了海峡两岸在传统文化上具有深厚而明确的渊源关系,也充分说明了两岸同胞在民族认同上具有广泛而坚实的历史根基。每逢传统节日来临,都能自然而然地唤起两岸人民共同的记忆、思绪和情感。传统节日已经成为祖国大陆和台湾加强联系、深化交流的有效介质,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两岸包机。2003年两岸首次实行春节包机,2006年实行节日包机(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到2007年实行周末包机,再到2008年实行平日包机,可以说,两岸直航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借助传统节日实现的。当前,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不论是祖国大陆还是台湾,传统节日文化都遇到了西方节日文化的严峻挑战。在一些城市和人群中,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受到推崇和追捧,传统节日越来越边缘化、空心化。如何保护传统节日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捍卫民族身份的重要标识,建设大家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摆在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文化
文化与人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