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7例涉嫌暴力犯罪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特征分析

2012-01-13肖艳红马开军张晓东

四川精神卫生 2012年2期
关键词:障碍者自控力杀人

肖艳红 伍 毅 陈 优 马开军 张晓东

57例涉嫌暴力犯罪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特征分析

肖艳红 伍 毅 陈 优 马开军 张晓东

目的探讨近十年纳入上海市刑事侦查总队的57例涉嫌暴力犯罪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特征。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符合入组标准57例的犯罪学特征、人口学资料及疾病诊断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结果男性多于女性,非婚状态多于在婚状态,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多于高中及以上学历者,40岁及以下者多于40岁以上者,城市户籍多于农村户籍。37例定性为暴力犯罪,临时起意者多于有预谋者,且作案多无现实动机,暴力主要指向家人及熟人,且手段残暴者多见,同时又有近三分之一的暴力犯罪者将暴力指向自身。病种以精神分裂症居首,抑郁症或严重抑郁情绪者其次,应激相关障碍第三。结论精神障碍患者暴力犯罪具有无预谋性,突发及不可预测性,受疾病症状影响缺乏现实动机,自控力明显减弱,家人及熟人易成为其暴力指向对象,作案手段凶狠残暴,有慈悲杀人及过剩杀人、杀人后自杀现实。病种以精神分裂症居首,其次为抑郁症,再者为应激障碍,精神症状中以幻觉、妄想、抑郁、焦虑、易激惹危害为大。

精神障碍 暴力犯罪 犯罪特征

精神障碍者暴力犯罪、消极自杀、慈悲杀人,其后果非常严重,极具毁灭性,严重影响社会安全。本文就2002~2011年纳入上海市刑事侦查总队的57例精神障碍者涉嫌暴力犯罪案例为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精神障碍患者暴力犯罪的犯罪特征。现报道于后。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搜集自上海市刑事侦查总队2002年~2011年共57例有精神障碍者涉嫌暴力犯罪的记录材料(材料完备,内容详实)。纳入标准:鉴定诊断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的诊断标准[1];类型为涉嫌凶杀、伤害、强奸、抢劫和纵火。

1.2 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对纳入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案例的犯罪特点、人口学及疾病分类特征;暴力犯罪有否预谋、动机、暴力指向,残暴程度;实施暴力犯罪的精神障碍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城乡差别;何种精神障碍、何种症状易于发生暴力犯罪。

2 结 果

2.1 涉嫌暴力犯罪精神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57例中,男性 43例(75.4%),女性 14例(24.6%);在婚状态 20 例(35.1%),非婚姻状态37例(64.9%);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包括中专)37例(64.9%),高中及以上 17 例(29.8%),不详 3例;≤40岁 37例(64.9%),>40岁 20例(35.1%);城市户籍 36 例(63.2%),农村 19 例(33.3%),2 例不详(3.5%)。

2.2 涉嫌暴力犯罪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特征比较(见附表)。

附表 涉嫌暴力犯罪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特征比较[例,(%)]

2.3 病种与犯罪特征比较 57例中,精神分裂症28 例(49.1%),其中暴力犯罪24 例(85.7%),纯粹自杀4例(14.3%),24例中受幻觉、妄想支配暴力犯罪9例(37.5%),因琐事争吵,患者自控力减弱,亲情淡漠9例(32.1%),受现实动机支配4 例(16.7%),动机不明 2 例(8.3%);抑郁症或有严重的抑郁情绪15例(26.3%),其中纯粹自杀12例(80%),杀人后自杀2例,杀人1例;应激相关障碍8例(14%),其中杀人并自杀5例,自杀3例;酒精性精神障碍1例(1.75%),杀人后自杀;器质性精神障碍1例(1.75%),强奸后凶杀;吸毒所致精神障碍1例(1.75%),定性凶杀;精神发育迟滞1例(1.75%),定性凶杀;性心理异常1例(1.75%),不慎自杀;急性妄想症 1 例(1.75%),抢劫运钞车。

3 讨 论

本文显示,以男性、非婚姻状态、40岁以下、初中及以下文化者居多,男性以暴力犯罪为主,女性以自杀为主,与沅江红一致[2]。另外,城市户籍多于农村户籍,与既往报道不同,其原因可能与上海城市化程度高,精神障碍者所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大,以及城市居民法律意识强,善于寻求法律援助有关。

其次,精神障碍患者暴力犯罪具有无预谋性,突发及不可预测性,动机缺乏现实性,自控力明显减弱,平常口角极易成为凶杀的诱因,精神症状亦为主要暴力犯罪动机,家人及熟人作为精神障碍者的暴力指向对象居多,且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暴力犯罪凶狠残暴,直击要害,且有慈悲杀人及过剩杀人、杀人后自杀现象。

再次,病种以精神分裂症居首,且主要以暴力犯罪为主,大多为凶杀,主要以受幻觉、妄想支配杀人及因琐事争吵自控力减弱杀人为主要原因;二为抑郁症,本症暴力主要指向自身,自杀多见,并见有慈悲杀人现象;三为生活应激障碍,本障碍以自杀杀人为主,存在慈悲杀人及集体自杀现象。

四是精神障碍者暴力犯罪易于将暴力的矛头指向家人及自身,其中幻觉、妄想,尤其是命令性幻听及被害妄想危害极大。除此之外,精神障碍类疾病发病期间患者往往无自知力,治疗往往采取被动及强制就医的形式,加之社会及家庭带给患者本人的歧视、压力[3,4],而且本类疾病又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及人格,使其变得没有自控力,缺乏亲情,漠视社会常规,并由此导致太多的负面情绪,如抑郁、焦虑、敌意、攻击、愤怒、易激惹。同时,作为精神障碍者的监护人,不得已对精神障碍者实施了违背患者本人意愿的决定,亦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与风险。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沅江红.64例精神疾病暴力犯罪司法鉴定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5,17(9):517.

3 Crisp AH,Gelder MG,Rix S,et al.Stigmatization of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es[J].Bri J Psychiatry,2000,177(1):4 ~7.

4 高士元,费立鹏,王向群,等.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家属受歧视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2):82 ~85.

DF795.3

A

1007-3256(2012)02-0106-03

200090 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肖艳红 伍毅 陈优) 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马开军 张晓东)

(收稿:2011-12-13)

猜你喜欢

障碍者自控力杀人
11招,提升自控力
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绑架杀人潜逃24年终落网
自灸 睡眠障碍者的自救
读《做个有自控力的小孩》有感
听觉障碍者社会融合的现状与路径叩问
可怕的杀人风
自控力自控力是有限的
可怕的杀人风
中职德育教育中的自控力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