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2012-01-13颜秋媚李先锋
汪 莉 颜秋媚 张 兆 李先锋 张 千
(1广西南宁市中医院护理部,南宁市 530012;2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南宁市 530021)
心理疏导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汪 莉1颜秋媚2张 兆2李先锋2张 千2
(1广西南宁市中医院护理部,南宁市 530012;2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南宁市 530021)
心理疏导;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并发症;预防;护理
脑血管病居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的第一位[1],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学的监控引导下,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直接治疗,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但是作为新型技术,患者对介入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故手术的安全感很低,在术前会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临床治疗效果[3]。我们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术前心理疏导让患者充分认识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减轻其心理焦虑程度,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标准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病房行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96例,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实施干预,并进行前后对照。对照组50例采用神经介入治疗的常规护理,实验组4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
1.2 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经CT或MRI证实为脑血管病(CVA);②符合神经介入治疗的适应证;③年龄<70岁。排除标准:①有记忆障碍或既往有精神障碍史的患者。符合以上标准并最终入选的患者96例,其中实验组46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50例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4~70 岁,平均(50.3 士 11.5)岁,其中颅内动脉狭窄26例,颈动脉狭窄15例,急性脑梗死9例;实验组46例,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36~69岁,平均(52.8±10.7)岁,其中颅内动脉狭窄22例,急性脑梗死13例,颈动脉狭窄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经股动脉穿刺,给予全脑血管造影或者选择性血管造影;在明确病变部位情况下,根据患者的病变特点和病情性质,通过微导管,在导丝导引下,将相关药物、球囊或者支架等置入病变部位。
1.4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神经介入治疗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方法:心理疏导由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进行。在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后,责任护士每天分管固定的6~8名患者,与患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在医生明确患者准备做介入治疗后,责任护士按照既定的心理疏导指引,完成这项工作。①疏泄:与患者交谈,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以及痛苦等,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情绪反应模式。②理解:对患者表达的需要给予确认和支持,使其感觉到心理寄托。③采用图片形式,讲解手术的过程,消除患者及家属对介入手术的疑虑。④激励:给予患者安慰、解释与积极暗示,指导其从正向、有利的方面看待现实。⑤采用深呼吸训练,引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或者聆听音乐。⑥允许亲属陪伴在患者身边,帮助其获得所需要的心理和社会支持。⑦与患者探讨常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方法示教。⑧家属辅导。
1.5 观察指标 ①在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由责任护士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4]进行评定,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 。②责任护士观察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记录。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
2 结果
2.1 焦虑评估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均存在焦虑情绪;实验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焦虑评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SAS评分比较 (分)
2.2 并发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部分并发症(皮下出血、排尿困难、腰痛)的发生情况,实验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P=0.021、0.027、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n)
3 讨论
3.1 脑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并发症 脑血管介入诊疗包括经导管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血栓形成的溶栓、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等,虽然痛苦小,但有较高的风险。经过近10余年的发展,脑血管内治疗技术在应用材料和临床经验上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血管再通治疗可使缺血性卒中患者免遭残疾的厄运,有报道其初步临床试验的病例数虽然较少,但其血管再通率高达90%[5,6]。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精细而复杂,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脑栓塞、脑出血、高灌注综合征、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及低血压、血管痉挛、皮下血肿、尿潴留等,发生的原因错综复杂,部分并发症的预防较多地依赖于医生术前对患者病情的评估、手术方案和操作过程的个体化及技术的改进[7]。患者的护理是介入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手术的成功和保证患者顺利恢复有重要作用。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对应激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视。
3.2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况 在遭遇应激事件时,个体感到无法预测和控制,便会产生危机感,从而出现焦虑情绪。在介入治疗患者中这一状况得到了临床调查的支持。资料显示,进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有术前焦虑者占55.3%[8]。林汉英等[9]对 98例介入治疗患者评估结果显示,具有中度及以上焦虑的占32.70%,SAS得分与年龄无相关,与风险认知存在直接关系。另一调查[10]表明,在80例介入治疗患者中有高达96.2%的人治疗后24 h内出现失眠。这种负面的心理状态可促发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颅内压升高。这些反应将直接影响脑血管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帮助患者度过这段时间是护理的重要内容。有学者认为对介入治疗的相关医学信息缺乏了解是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医学信息的宣传教育是对介入治疗患者最重要的心理支持[11]。研究证明[12],家属是患者最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者。家属的情绪变化及心理状况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情绪以及患者的救治及康复。就诊过程中,所有的重大决定大都需要家属判断、决定,其心理尤其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信息支持可以满足家属的需求,缓解家属的焦虑,促进其自我控制和做出决定的能力。
3.3 心理疏导对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本研究的前期调查发现,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前、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与文献报道的相似[9]。这些焦虑情绪多来自患者应对知识缺乏、对手术的安全感、皮下血肿、制动的不耐受等方面,需要针对性地干预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才能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患者的康复。本研究通过制定规范的心理疏导并由责任护士实施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显著缓解,皮下血肿、尿潴留、腰痛等并发症降低,促进了病人的愈合。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对患者采取系统的心理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实践中我们体验到,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给患者留下正面的专业感,但在沟通中是否能传达出真正的积极关注是十分重要的,为病人的最佳利益着想,才能实现与其有效沟通。
[1] 李永坤,刘新峰.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1,11(2):152 -158.
[2] 凌 锋.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2):3.
[3] 廖金娥.心理护理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5,6(1):6 -7.
[4] 汪向东,王西林,马 弦.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2):127.
[5] Castano C,Dorado L,Guerrero C,et al.Mechanical thrombectomy with the Solitaire AB device in large artery occlusions of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a pilot study[J].Stroke,2010,41(8):1836 -1840.
[6] Smith WS,Sung G,Saver J,et al.Mechanical thrombectom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final results of the Multi MERCI trial[J].Stroke,2008,39(4):1205 -1212.
[7] Yadav JS,wholey MH,Kuntz RE,z.Protected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versus endarterectory in high risk patients[J].The New England Joumal of Medicine,2004,351(15):1493 -1501.
[8] 李 敏.脑卒中抑郁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93.
[9] 林汉英,罗莎莉,许秀丽.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水平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3):1 -2.
[10]易汉娥,乐革芬,赵洪洋,等.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失眠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9):568 -569.
[11]张素兰.39例危重神经介入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心理需要及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8):1276 -1278.
[12]陈娟带.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护理[J].微创医学,2010,5(4):420 -421.
R 743
B
1673-6575(2012)05-0539-02
广西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编号:201109051C)
2012-05-07
201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