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任敢担当的设备管理专家——记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广州石化副总工程师岑奇顺
2012-01-13□
□
“设备国产化的关键在于人们观念的转变,不能光停留在嘴上,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因为设备国产化不仅是节约投资的问题,还关系到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
“技术精湛权威、作风严谨务实,负责任、敢担当”。这是岑奇顺给广州石化很多技术管理人员的印象。
岑奇顺,广州石化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自1982年从华东石油学院化机专业毕业后,凭着对石油化工设备管理工作的执著和热爱,在石化行业一干就是30年,逐渐成为一名在石油化工行业以及与行业相关的设计、研究、制造企业享有知名度的设备管理行家。他先后有4项成果荣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国家授权。2011年,他被评为“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
支持“国货”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
“设备国产化的关键在于人们观念的转变,不能光停留在嘴上,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因为设备国产化不仅是节约投资的问题,还关系到整个民族工业的发展。”岑奇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广州石化S-Zorb装置有两个特殊滑阀,该阀结构复杂,用材特殊,采用的是进口产品,价格昂贵,被誉为“金子做的”。由于动作频繁,介质冲刷厉害,导致阀芯容易磨损。如果采用进口备件,不仅价格高,设备采购周期长也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在岑奇顺的牵头组织下,目前该滑阀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国产阀不仅能满足工艺的使用要求,而且使用寿命比进口的长,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30%~50%,国产化的效果十分明显。”炼油四部副部长黄耀球告诉记者。
“当然,设备国产化也不能盲目,国内技术达不到要求的,该进口的还是得进口。”岑奇顺表示,之所以采用国产化设备,主要是基于自己对国内制造能力和水平的熟悉、对设备特点的深入了解以及对选择制造厂家的认识和了解。
近年来,岑奇顺参加了几乎所有炼油化工重大装备的国产化工作,如大型往复式压缩机、大型乙烯三机、大型冷箱、加氢反应器、大型挤压造粒机、大型球罐、大型风送系统等等。这些设备均是国内第一次研制,经过生产实践应用,证明效果非常好。
“国产化为企业节省了很多投资,增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后劲。在参与这些工作中,我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提高了技术水平。”岑奇顺兴奋地说。
□ 岑奇顺在仔细倾听裂解气压缩机“心跳”。
勇于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装置大修后的运行结果充分证明了岑总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化工二部副部长曾芳勇肯定了聚乙烯循环气压缩机K4003密封改造的效果。然而,在当初决定采用何种密封方式的时候,曾芳勇并不完全赞同岑奇顺提出的干气密封方式。
聚乙烯装置的心脏设备——循环气压缩机K4003,多次因密封问题导致非计划停车。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技术人员决定对该设备的密封进行改造。在各方为采用何种密封方式争执不下时,岑奇顺力排众议,最终决定采用国产的干气密封方式,并在2011年化工区大修改造中成功实施。改造后,K4003一直运行平稳。
裂解装置自1997年投产以来,未对保冷材料进行过大面积的更换,设备、管道保冷防护层结露滴水,设备支承座、人孔、阀门、管道支架、引压管件等结冰,保冷失效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岑奇顺建议将保冷材料从传统的普通泡沫玻璃更换为低温弹性保冷材料,并在2011年的大修改造中成功实施。经测试,保冷改造后仅丙烯、乙烯制冷压缩机蒸汽用量每年节约的费用就在500万元以上。
敢于拍板源于过人的技术和自信
“岑总技术过硬、作风严谨,凡事要求用数据说话。”机动部设备二室主管黄宁辉是2011年化工区裂解“三机”大修的技术负责人,岑总在关键时刻敢于拍板的作风让他十分敬佩。
裂解“三机”大修是广州石化2011年化工区大修改造的主线项目,其检修进度每推迟一天,都会影响整个化工区的开工时间,甚至会影响到化工区年度生产指标的完成。然而,大修刚一开始,裂解气压缩机就给技术人员出了个难题:缸盖揭开后发现高压缸部分隔板损坏严重,必须更换或者修复。
为确保检修时间,岑奇顺及时请总部专家和相关厂家研讨处理方案。由于检修时间紧、要求高,讨论会上与会专家意见不一:有的认为可以修复,有的认为要全部更换,还有的建议要升级材质,才能满足四年一修的要求。全部更换当然最为稳妥,但裂解气压缩机只有短短20天的检修时间,全部更换在时间上根本来不及。怎么办?大家都把目光投向岑奇顺。
岑奇顺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凭着对设备以及国内压缩机厂家技术的了解,最终拍板作出了隔板“部分更换、部分修复”的处理方案,并安排人员对更换和修复过程进行全程监造和跟踪,隔板制作进度每天一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新隔板如期到货,裂解气压缩机检修按期完成。
作为中国石化设备管理方面的专家,岑奇顺每年都要多次参加中国石化组织的设备鉴定会、项目论证会、项目评审会、方案审查会等,为中国石化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尽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