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李安喜: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李安喜系列报道之四
2012-01-13□
□
在齐鲁石化,领导干部们“怵”李安喜,职工群众却敢跟他开玩笑。但不管是在领导干部,还是在职工群众眼里,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
李安喜“很凶”。哪怕是在上千人的大会上,只要这位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齐鲁石化总经理一开口,气场就会被完全打开。拍着桌子训人的事时有发生,比如:“我想问一问,这煤炭是谁买的?怎么这么贵?不花你家的钱是不是?”台下有人紧张,更多的人觉得痛快,掌声雷动。“凶”,更多的时候,是工作状态下李安喜的“标签”。
其实在齐鲁石化人的眼里,李安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他会在隆冬的清晨五点,到岗位上看望上夜班的职工,让频受困倦、疲乏侵袭的在岗员工,精神为之一振。“门口有人喊,李总来看望大家了。当时的反应是,这么大的领导,会在这个时间来看我们?倒班20年没碰上过。”橡胶厂丁二烯车间职工燕玉珍说。
但当李安喜真的站到面前时,她相信了:“李总满眼的血丝,但精神特别好。后来听说,李总开工作会议一夜没睡。”
这样的事很多。热电厂孙凤霞回忆,20年前李安喜在热电厂干党委书记的时候,有位女工友半夜三点临产,离医院又远。孙凤霞尝试着给厂值班打电话——尽管这确实不是值班应该管的事,接电话的正是李安喜。15分钟后,李安喜派来的汽车开进偏僻的生活区,拉上产妇直奔医院。
“李书记那时候就说领导心中有职工,职工心中有企业。我心里面早就把他当成了主心骨,把企业当成了家。”所以,当2010年7月听说李安喜又回到齐鲁石化的时候,孙凤霞和工友们一阵激动,“可能别的职工不太了解,但我们知道,李书记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领导,我们一切都会好起来。”
孙凤霞们的激动,显然一时半会儿影响不到当时齐鲁石化的所有人。在李安喜回来后连续三天,公司大门口就被上访群体堵上了。在这之前几天,茂名石化的办公大楼同样人山人海。不过,那是上千名职工群众,冒雨为赴齐鲁履新的李安喜送行。
开完生产早会,李安喜把公司领导班子留了下来,抬手一指大门外:“除了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坚守岗位,其他各位跟我去门口接访去。”
门外,大声喊着“我们要见李总”的上访群众,远远看见李安喜大步流星地走来,大出意料,顿时一阵躁动,“李总来了,李总真来了”。
李安喜走到门口,一把扯掉拦在中间的警戒线,面带微笑地步入上访人群中。看着大多头发花白的上访人员,他大声说:“咱们都这把年纪了,毛主席的话可能都记得住。毛主席曾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按政策办事。今天也是这样,政策允许的事情我们会努力去做。政策范围外的事情,我们会对大家讲清楚。我回来就是来为大家服务的,我们一定会把大家的事情放在心上。这么大热的天,大家先回去吧,也可以派代表到我办公室里来谈,别站坏了身体。”李安喜掷地有声,上访人群热烈鼓掌。
□ 李安喜亲自接待上访群众。
□ 昔日堵门上访,今朝上门感谢。
□ 李安喜在供排水厂职工食堂检查倒班饭质量。他要求“要让职工的饭盒里再多几片肉”。
□ 70多岁的家属工李文芝,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上前紧紧地拥抱“好人”李安喜。
“那是我最后一次去上访,看见他,听了他的话,我信了。”家住虎山生活区的一位群众说。李安喜言出必行,随即安排相关人员,“按照不突破政策底线,不给上级添麻烦,不引起连锁反应”的原则,多方筹措,为全公司3700多位劳动家属解决了养老保险问题。
“以前是吃儿女的,花儿女的。尽管孩子孝顺,可自己总觉得是个累赘。这下好了,每个月1000多块钱收入,也能给家里买点东西,也能给孙子添个玩具,心里别提多痛快。”75岁的劳动家属李云芝说。
2011年5月13日,齐鲁石化“文明小广场”拉开帷幕,李安喜到场祝贺。以前一直充当看客的劳动家属,这一次也精心编排了节目。谁知快要登台的时候,忽然下起了雨,组织单位怕淋着大伙儿,想提前结束。老太太们不干:“我们一定要表演给李总看,不让我们上场,我们明天就去上访。”
节目如期表演,老太太们精神抖擞尽情挥舞,李安喜在台下鼓掌。跳着跳着,李云芝来到李安喜跟前,说:“李总,您对我们真好,抱抱您行不行?”李安喜哈哈一笑,起身握住了李云芝的手。李云芝泪如雨下,使劲抓着李安喜的肩膀不放,泣不成声。其他表演者都舞到跟前,围着李安喜,一边流泪一边舞,在场许多观众感动落泪。
“从因为一肚子怨气去上访,到为了不能给领导表达感激之情说上访,这前后是多么大的转变啊。”一位来访的中央媒体记者感慨。
李安喜回到齐鲁,受益者绝不仅仅是劳动家属这一个群体。两年来,齐鲁石化按照李安喜的“带着感情、设身处地、依据政策、尽力而为”的要求,先后解决了11个群体的利益诉求,帮扶困难员工10550人次,走访、慰问员工家属13万人次,发放帮扶探访资金4000多万元。不仅如此,全公司1448名困难人员,全部与公司各级领导、职工代表建立“一对一”联系帮扶对子,形成了全方位的帮扶救助机制。
在在岗职工看来,李安喜倾力帮扶这些困难群体,是一件“暖人心”的事,“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亲人、身边人,他们生活安稳了,我们上班也就踏实了。”炼油厂一油品车间工会主席李庆祥说。
实际上,李安喜最关心的还是改善在岗员工的待遇。刚回齐鲁,李安喜每到一个车间,都会详细询问职工的收入。在第二化肥厂丁辛醇车间,听班长郑鲁说大伙儿对收入感到不满意时,李安喜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好好干,告诉大伙儿,只要把效益拿回来,咱们的收入一定会提上去。”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是职工利益的源泉。”职工们信了。节能降耗、降本减费,指标提升,生产优化,短短两年,齐鲁石化赢利能力大幅攀升,重回中国石化一流企业方阵。李安喜兑现诺言,在总部政策支持下,让在岗职工收入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我们上班,往小里说是为了养家糊口,往大里说,是体现自己的价值,没有比收入提高更有说服力的了,感谢李总。”郑鲁说。
职工待遇普遍提升以后,李安喜更关注分配的质量。“企业大事,奖惩二字。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2010年底,齐鲁石化有的单位在奖金分配上,差距拉得很大,引起基层职工强烈不满。有职工在公司论坛上公开表示“希望李总管一管,因为李总心里有职工”。
□ 李安喜中秋节走访困难职工家庭。他要求工会设立主题探访,每月走访慰问一个困难群体。
□ 李安喜看望全国劳动模范张汉周。
一直强调“职工情绪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信号”的李安喜,敏锐地感觉到了职工的想法。在经过广泛调研后,齐鲁石化召开了领导干部和职工代表联系人会议。在会上,李安喜痛斥个别单位分配不公开、不公平,“有的人,要钱不要脸了!”他这一声吼,后来被好多职工制作成手机彩铃广为传播。
待遇提升,分配公正,职工们气顺劲足。2011年7月,李安喜再次到第二化肥厂检查工作,在岗职工一片掌声。在他离厂的时候,化验楼上的女职工暗地里商量:“李总没来咱们化验室,等他走到楼下的时候,咱们一块儿喊一声‘李总您好’吧。”大伙儿兴奋异常欢呼雀跃。远远看着李安喜略显疲惫地走过来,准备带头的李晓红,嗓子却一下子哽咽了:“要不咱们算了吧,咱们一喊,别的车间肯定也喊,影响李总工作就不好了。”
李安喜不知道,在他一路走出第二化肥厂的时候,在旁边的化验楼上,20多位职工,一直用激动的目光默默地目送他,她们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李总,您好。”
李安喜也不知道,他刚回齐鲁的时候,好多职工听说茂名石化上千人为他送行,觉得“不真实”。但是现在他们说:“如果李总现在离开齐鲁,我们都要去送他,去的人要比茂名石化多得多。”
李安喜还不知道,现在12万齐鲁石化职工以及家属,最心疼的就是他“越来越疲惫的身体”,最盼望的就是“李总能多多保重身体,能多带着我们干几年”。不过也有人感到矛盾,面对新华社记者的采访,职工李志强说,“盼着李总留在齐鲁多干几年,但是又怕他这么玩命地干,身体受不了。李总身体垮了,我们齐鲁对不起他”。
新华社记者孙爱东采访完李安喜的事迹,难抑激动:“我不但看到了一位优秀的国有企业管理者,对我个人而言,思想上都是一种升华。李安喜的言行,会影响我以后的工作状态。有这样一位好带头人,齐鲁石化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