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短讯

2012-01-13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2年5期
关键词:太空站航天中心太空舱

印度火箭发射法日卫星

据报道,2012年9月9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LSV)从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将法国和日本的两颗卫星发射入轨。

火箭成功部署了法国的“斯波特”-6(Spot-6)对地观测卫星,也将日本学生建造的Proiteres微卫星发射进入太空。

Spot-6卫星可以收集高分辨率图像,可分辨1.5m大小的物体。两颗Spot-7预计在2014年发射。Spot-6和Spot-7将补充“昴宿星”-1A和“昴宿星”-1B。Spot-5于2002年发射,已经超过设计寿命。Spot-6和Spot-7将把Spot对地观测项目持续到2023年。

本次发射是印度第100次航天任务,包括发射本国火箭和发射印度制造的卫星。

(编自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2012-09-12)

俄罗斯第一颗私人卫星将在2013年发射

据俄新社2012年9月24日报道,俄罗斯Dauria航空航天公司总裁柯克里奇日前宣布,俄罗斯第一颗由私营公司建造运行的卫星将在2013年发射。

这颗DX1系列卫星质量为50kg,设计用于“调整卫星平台,监视全球海域舰船的运行,对星上各有效载荷进行试验。”

柯克里奇还表示,第二颗卫星DRE的研制工作将从2012年底开始,数颗DRE级卫星将被建造用于提供太空成像。

Dauria航空航天公司不仅将建造卫星,还将运营卫星并提供市场服务。

(编自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2012-09-25)

“伽利略”再射两星进行全系统验证

继2011年成功发射两颗“伽利略”在轨验证卫星之后,2012年10月12日18点15分欧洲再次成功发射2颗“伽利略”卫星,此举是欧洲导航系统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这4颗卫星将组成一个迷你的卫星星座,可对全系统进行验证。4颗卫星是满足导航服务的最小数量,利用卫星信号获得维度、精度、高度及时间参数。

这两颗分别以David和Sif(来自捷克和丹麦的孩子的名字)命名的“伽利略”卫星由德国OHB公司制造,于10月12日欧洲中部时间20∶15从位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成功发射。经过3小时45分后准确到达距离地球约23 200 km的轨道上。至此,“伽利略”导航系统初期星座的导航卫星颗数已达4颗,可满足卫星导航定位验证的最低要求,包括测量经、纬度和高度以及时间参数等。根据目前的计划,欧洲到2015年底之前将部署18颗“伽利略”导航卫星,足以为公众提供服务。到2 0 2 0年“伽利略”导航系统全部完成时,将在3个绕地轨道上布置30颗卫星,比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 P S)的卫星数量多6颗。

位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和图卢兹的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先后参与了“伽利略”卫星D a v i d和Sif的发射和控制过程。发射7天之后,卫星的控制移交给了位于德国慕尼黑附近奥伯芬霍夫市的“伽利略”控制中心。此后,卫星导航设备开始投入工作:“伽利略”控制中心启用卫星的原子钟,信号发生器和传输设备。

卫星后续阶段的操控则由多国共同完成,德国的控制中心负责监控卫星和星载仪器的情况,包括卫星飞行轨道控制。意大利的控制中心负责原子钟的同步和导航数据的生成。比利时将参与和支持德国“伽利略”控制中心在未来数月的测试。预计2 0 1 3年春季“伽利略”卫星导航接收器将可首次接收到导航信号。当接收器能够接收到4颗卫星的信号时,它就可以准确计算出自己在地面上的位置。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星载原子钟非常精确,可提供十亿分之一秒的时间信号,并且在一百万年内只会产生1s的误差。按设计,“伽利略”系统开放服务同时接收2个频带的信号时导航的水平误差可小于4m,垂直误差可小于8m。而欧洲宣称的系统最高导航精度将达到1 m以内。

(编自新华网2 0 1 2-1 0-1 5)

SpaceX公司的“龙”飞船成功与国际太空站对接

2012年10月11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的“龙”太空舱飞抵国际太空站并成功与其对接,完成了SpaceX公司CRS-1货运补给任务的关键阶段。

宇航员利用国际太空站的机械臂抓住“龙”太空舱,并引导其与太空站的“和谐”舱段对接,“龙”太空舱预计停留时间为18天。SpaceX公司CEO艾伦·马斯克称,“龙”太空舱能为国际太空站提供货物补给,这是该任务以及商业太空飞行的关键时刻。

下一步,国际太空站乘员将对太空站与龙太空舱之间的通道加压,开启舱门后运输货物,其中包括乘员补给、飞行器硬件、实验装置,以及一个用于储存科学样本的超冷冰箱。

CRS-1是SpaceX公司将执行的12次商业补给服务任务的第一次任务,CRS合同价值16亿美元。美国目前只有SpaceX公司的“龙”太空舱能够执行货物往返于太空站和地球的任务。

“龙”太空舱预计2012年10月28日从国际太空站分离,并将国际太空站上的废旧硬件,以及质量为1 000kg左右的科学样本送回地球。

(编自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2012-10-12)

俄罗斯“联盟”飞船携带3名宇航员飞往国际太空站

据报道,莫斯科时间2012年10月23日14时51分,“联盟”运载火箭携带 “联盟”载人飞船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飞向国际太空站。

“联盟”火箭液体燃料核心段和捆绑助推器按照计划点火和分离,发射8分45秒后,“联盟”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之后按计划展开两架太阳电池帆板和通信天线。

按照计划,“联盟”飞船将在莫斯科时间2012年10月25日16时36分与国际太空站对接。

“联盟”飞船中3名宇航员分别是俄罗斯宇航员诺维茨基、列尔金,以及美国宇航员福特。3名宇航员将在太空中停留143天,2013年3月15日返回地球。

(编自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2 0 1 2-1 0-2 4)

日本先进陆地观测卫星-2进行系统热真空试验

据报道,日本先进陆地观测卫星(ALOS-2)于2012年10月16日开始在日本筑波航天中心进行热真空试验,试验预计11月底结束。热真空试验旨在验证在模拟太空环境中,卫星电气性能和热控制能否正常工作。

ALOS-2卫星是“大地”(DAICHI)卫星的后续任务,“大地”卫星用于测绘、区域观测、灾难监视和资源调查。ALOS-2卫星的能力更胜一筹。日本宇航探索局(JAXA)正在进行研发活动,提高广域和高分辨率观测技术,以满足未来需求。

这些需求包括:受灾地区灾难监视;坚持更新国土和基础设施相关的数据集;有效监测耕地;对热带雨林进行全球监测以确定碳汇现象。ALOS-2上携带的有源微波L波段先进合成孔径雷达(PALSAR-2)频率为1.2GHz,可以全天时、全天候执行监视任务。

ALOS-2卫星将具有聚束模式(1~3m)和高分辨率模式(3~10m),“大地”卫星携带的PALSAR雷达仅为10m。

通过显著扩大观测范围,ALOS-2卫星的观测频率将显著提高。ALOS-2卫星还具备左视和右视观测功能,这是“大地”卫星和PALSAR雷达都不具备的。

(编自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2012-10-23)

猜你喜欢

太空站航天中心太空舱
揭开韩国航天中心的神秘面纱
被困太空舱
冲向太空站
NASA and Space Exploration
中医“太空舱” 助力“治未病”
充气展开太空舱的发展历程
俄罗斯加速建设东方发射场
图片新闻
探访宇宙太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