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研究
2012-01-12艾伟强师颖新
艾伟强,师颖新
(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研究
艾伟强,师颖新
(大连民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受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预警系统是确保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阐释构建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指标独立性分析法,对影响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进行筛选,确定其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标体系,分析体系的特点与构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预警指标体系赋权,建立预警评价模型。
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标;预警模型
一、引言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牧区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安全方面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牧区问题已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内蒙古牧区地跨西北、华北和东北,当前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内蒙古牧区亟需施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涉及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还关系到该地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能否实现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战略问题。
构建内蒙古牧区的可持续发展监测预警系统,是实现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该系统的使用,可以将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映出来,以便及时、准确地提出防范措施,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体系。
二、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及框架
1.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预警指标体系也将是庞大而复杂的有机体。王雄[1]将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总结为系统性与层次性、可测量性与可比性等七方面;郭志涛等[2]针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将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概括为实用性、规范性等四个方面。根据已有研究,并结合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可以提炼出本研究在预警指标体系设置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该指标体系要求能够全方位、综合地反映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因此,必须对它们的层次结构和相互作用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既不以偏概全,又要突出重点。要选择能体现各方面发展情况的指标,并将其有机地联系起来。
(2)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原则。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其评价体系既要对内蒙古牧区当前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又要对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或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评价,以反映未来发展趋势。因此,该体系的评价指标既包括反映现状的静态指标,也包括体现未来发展趋势的动态指标。
(3)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现实性指该体系指标的选择应从实际出发,尽量采取概念清晰、易于采集到数据的指标,在满足评价要求的前提下多采取现实中统计较为全面的指标,或者是可以通过转化换算得到的指标。可操作性指评价则是指标体系应该易于操作,具有实践价值,同时要避免采用过于抽象、模糊的指标,以便于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推广。
2.层次结构的确定与指标选取
综合分析已有关于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进行该问题研究所面临的最大难处在于如何选取一套能够全面反映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为了实现不繁杂,又不失偏颇,本文按照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制定了三个层次的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
(1)目标层: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
(2)支持系统层:经济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资源环境支持系统;
(3)指标层: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的基本单元,由一系列指标来反映支持系统的功能,通常由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指标构成,具体为:
1)经济支持系统(15项指标)。从内蒙古牧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别从经济增长、结构、效益三个方面建立了反映内蒙古牧区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
2)社会支持系统(13项指标)。从内蒙古牧区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别从人口就业、科技教育、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建立了反映内蒙古牧区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
3)资源环境支持系统(9项指标)。从内蒙古牧区资源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别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两个方面建立了反映内蒙古牧区资源环境状况的指标体系。
三、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构建
1.预警指标体系筛选
上述预警指标体系的框架包括了能够反映内蒙古牧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发展状况的多项指标,其中某些指标与分析目的不相关,参考相关研究成果[4-5],本文采取一定的技术方法进行指标筛选:
(1)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指标主成分分析。为了满足指标体系的完备性与针对性,一般指标体系选取了37项指标因子,但评价时,需要用较少的指标来较全面地反映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监测预警水平,为此需要选择那些和较多指标有相关关系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即主成分指标。
基于理论分析需要,结合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实际,本文采用数理分析和主观判断相结合的方法来选择主成分指标。即得到指标具体数据后,首先计算各支持子系统内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并构建相关系数矩阵;然后,将相关置信度有一半以上大于0.95的指标选出,筛掉的是独立指标,它们与独立性分析得到的指标共同构成评价指标;最后,分别计算这些指标的平均相关系数且求其平均值,选出相关系数有一半大于该值的指标,将这些指标单列表,征得专家同意后给出主成分评价指标。
(2)指标独立性分析。评价指标需具有以点带面的效果,因此必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彼此重叠最小,相关性也最小,本文以相关系数小于0.9作为候选指标独立性标准,将相关系数大于0.9的指标合并,结合专家意见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独立性较强的,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
经过上述两种方法分析处理后,确立了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基本指标26项,见表1。
表1 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标体系表
2.预警指标体系的赋权
由于上述各项指标在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不同,在利用上述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预警分析之前,需要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参考此类科研分析中常用的做法[6],本文选取层次分析法进行处理,确定各层(A—R—P)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加以排序分析,具体方法与步骤如下:
(1)请专家构造各层次判断矩阵。针对目标层、支持层和指标层分别请多位专家定量赋值构造判断矩阵,赋值方式为对同一层次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其结果以L.Saaty的1~9标度法表示,见表2。如指标P1与P2比较,当P1相对于P2稍重要时赋3,明显重要时赋5,同等重要时赋1。由此可以构造出P层对R层的判断矩阵以及R层对A层的判断矩阵。
表2 1~9标度的含义表
(2)各判断矩阵权重的计算。利用上述判断矩阵的权数w1,用几何平均法计算权重,进行相应元素单排序;再计算λmax—Pi的最大特征值。数学模型为:
(3)一致性检验和层次单排序。定义一致性指数CI=λmax-n/(n-1),进行矩阵一致性检验。当CI=0时,λmax=n,判断矩阵满足完全一致性,CI愈大,矩阵一致性愈差。利用上述矩阵结果计算各矩阵CI值,结果CI均小于0.1,表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4)评价模型(体系)总排序。利用层次单排序结果再次计算各层次的组合权重值,对于高层下的第二层,其层次单排序即为总排序,它仍是一个正规化向量。
假设R层所有因素R1,R2,R3的组合权重值分别为r1,r2,r3,与其对应的P层权重值分别为P1j,P2j,…,P26j,j=1,2,3,由此可按r,p值进行R层(支持层)针对P层(指标层)而言的组合权重值。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到:
3.预警评价模型的建立
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是单目标的,对于特定的支持系统来讲,预警指标的主要因子是不同的,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中R层(支持层)和A层(目标层)的评价模型如下:
其中,W为各项指标的权重值,R为变化量指标,R=(R评价年-R基准年)/R基准年
依据上述数学模型,利用各支持系统监测的具体指标数值,就可以随时对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趋势作出预警报告。
四、结束语
虽然预警理论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已经有所应用,但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仍旧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的建立对于实现内蒙古牧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所建立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仅是对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的初步研究,由于监测预警对象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随着内蒙古牧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逐步改善,其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也应该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内蒙古牧区特征的新变化,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体系方面,还是在应用方法方面都有待于作进一步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1]王雄.赤峰市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及预警[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43-55.
[2]郭志涛,师旭超.小城镇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研究[J].基建优化,2006(2):52-54.
[3]王晓鹏,增永年.基于多元统计和AHP的青藏高原牧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与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6):139-145.
[4]单慧.企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12-18.
[5]朱晔,叶民强.区域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32-38.
[6]马林,左峰.内蒙古生态屏障工程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279-323.
Early Warning System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astoral Areas in Inner Mongolia
AI Wei-qiang,SHI Ying-x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astoral areas in Inner Mongolia is affected by such factors as economy,society,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It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set of early warning system scientifically and practically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astoral areas in Inner Mongolia.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arly warning system concern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astoral areas in Inner Mongolia,screens the indicator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se areas through the method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index independence analysis,so as to determine the early warning indicator system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astoral areas in Inner Mongolia,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indicator system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ner Mongolia,and weighs the early warning indicator system and constructs the early warning model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pastoral areas in Inner Mongolia;sustainable development;early warning indicators;early warning models
F205
A
1009-315X(2012)04-0338-04
2012-02-28;最后
2012-05-07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点项目(10AMZ006);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青年项目(09CMZ02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DC10050201)
艾伟强(1982-),男,辽宁北票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研究。
(责任编辑 董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