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忽悠中国制裁伊朗
2012-01-11
●本报驻美国、日本、德国、埃及特约特派记者 李勇 李珍 青木 黄培昭 ●本报记者 谭福榕 ●魏辉 柳玉鹏
美国财长盖特纳10日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与以往主谈人民币汇率问题不同,这次盖特纳带来一个更急迫的任务:游说中国减少伊朗石油进口。在美欧准备对伊石油禁运的大背景下,拉中国等东亚国家加入被西方看做“封锁三角”的最后那条线。在中国互联网上,有人则用“精神分裂”形容美国的尝试。因为在几天前,美国刚公布了新军事战略,将中国和伊朗并列为战略对手。不过中国学者金灿荣认为,这倒很符合美国作为“一把手”的行为方式——“打压你或者让你效力都是应该的”。他同时表示,中国没必要捧美国的场,毕竟中国还没到必须选边站的地步。美国舆论也对盖特纳的出访表现得“很心虚”,认为他“注定会失望”的分析占了绝大多数。还有报道称,华盛顿的政策正把中美又一次置于“碰撞航向上”。与此同时,世界更担心的是美伊的“大碰撞”。
既打压中国又要中国配合
“盖特纳亚洲之行聚焦伊朗”,《华尔街日报》用这样的标题强调美国财长访华的目的。报道称,盖特纳在北京将敦促中国减少进口伊朗石油,加强国际制裁对伊朗金融业的打击。伊朗原油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1%,是继沙特和安哥拉之后中国的第三大石油供应国。法国《世界报》称,美欧都已做出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的姿态,如果中国、日本这样的买家也配合制裁,就会让已陷入国际孤立的伊朗更加形单影只。禁运更多是一种“外交示威”,警告伊朗“我有能力兵不血刃打击你的要害”。
不过,几乎没人看好盖特纳的“新使命”。美国彭博社10日说,美国关于减少进口伊朗石油的呼吁恐怕不会在中国官员中引起共鸣。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统计,中国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进口国,中国与美国立场并不一致,不同意制裁损及伊朗人民和伊朗经济。《华尔街日报》称,盖特纳在北京可能会面对“狐疑的观众”,中国官员担心失去一个重要的石油供应来源。对中国而言,这一问题还与民族主义政治重叠,北京不希望被外界看做屈服美国压力而制裁他国。但美国的压力也许在促使中国放慢投资伊朗油气工程的步伐。报道援引一名学者的话说:“中国将以退为进,他们不会告诉美国不会一道同行,但将含蓄地表示‘你们不要告诉我们怎么做。”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说,石油禁运如果导致油价上涨,将对中国造成更大打击,因为中国的石油储备远不如美国。
在外界看来,中国还有一个说“不”的理由,就是美国上周公布的新军事战略。《华盛顿邮报》10日援引一名中国学者的话说,华盛顿刚出台的军事战略报告可能会加强中国的反对,因为该报告将中国作为有潜力威胁美国经济和安全的国家。报道称,盖特纳可能会失望而归。如果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拒绝合作,华盛顿将大受挫折。日本《每日新闻》评论称,奥巴马在5日发表的新国防战略中,将目光对准经济、军事都抬头的中国。此外,美国还宣称另一个目标是伊朗。尽管这也许是奥巴马为了连任而有意做出的“强硬姿态”,但如果美国既要抑制中国又要抑制伊朗,中国是不会响应美国孤立伊朗计划的。法新社说,有分析人士表示,从法律条文来看,美国新的制裁方案将把美国与中国推向碰撞的轨道,制裁伊朗可能引发新的中美紧张。
西方媒体还很关注中国9日对美国新国防战略的回应。英国《卫报》以“中国就美国国防战略聚焦亚洲发出警告”为题称,在美国强调在亚太加强结盟,增加基地来回应中国崛起后,中国国防部警告美国“谨言慎行”,这是目前为止北京对美国新战略的最全面回应。
美国针对中国的行动不止于此。据《华尔街日报》10日披露,奥巴马还计划成立一个美国政府工作组,专门监督中国贸易和商业违规现象,以便白宫在选举年对北京更加强硬。
“这完全符合美国一贯的行为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这样评价美国既打压中国又要求中国配合的做法。他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国自认为是“一把手”,认为打压你批评你是应该的,同时还认为你为它效力也是应该的。这就是美国一贯的自我中心心态,从来都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对美国的这种心态,中国不要太理会,涉及到具体利益,该坚持就要坚持。如果美国制裁与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的中国企业,中国可以对美国企业采取反制裁。
各国加快寻求替代方案
同样被美国提要求的还有伊朗石油的另一大进口国——日本。日本《东京新闻》10日报道说,在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后,盖特纳亚洲之行的下一站是日本,相信在中国拒绝美国的要求后,美国会全力向日本施压。伊朗现在态度强硬,根本不会考虑日本的为难之处。如果真和伊朗关系破裂,日本经济很可能马上出现下滑反应。日本《经济新闻》评论称,在美伊矛盾当中,受害很大的却是日本。如果美欧国家一致停止从伊朗进口原油,伊朗石油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国,中国在美伊对立中获利,日本打算在2012年重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宝座的目标变得遥远起来。正在海湾国家访问、寻求稳定石油供应的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10日对伊朗问题表示“非常关切”。但法新社报道说,日本已得到阿联酋的保证,该国将“补偿”日本石油进口缺口。
“制裁伊朗是否会引发国际石油危机?”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9日提出的这个问题代表了当前国际社会的一大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