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2012-01-11朱丽萌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欠发达生产总值城市化

□朱丽萌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13)

城市化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朱丽萌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13)

省域城市化和县域城镇化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但影响程度和路径不同。城市化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一是要树立大中城市化的理念,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促使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城市群或城市带成为城市化的主要载体,以此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二是必须加大推进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化进程,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共促县域经济的繁荣;三是必须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加快城乡协调的改革进程,形成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双赢格局;四是必须充分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现代化水平。

城市化;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

城市化已经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通过大力推进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同观点。[1][2]加快推进城市化因此成为我国以及国内众多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作为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连接点,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折射出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强弱和农村经济的繁荣程度,同时还直接影响着区域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进程。城市化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产业升级,推动农民、农村和农业等“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许多县(市)也将城市化战略作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明显,城市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必然不同,不可能一概而论。本文以欠发达的江西省为例,从省域城市化和县域城市化的角度出发,实证分析城市化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结合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分析,综合评价城市化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城市化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

一、省域城市化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人口城市化的主要路径有两条:一条是农民进入大中城市转化为城市居民;一条是农民进入县城或建制镇转化为城市居民。如图1显示。无论是哪种路径,均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笔者首先从省域城市化的视角,实证分析城市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图1 人口城市化的主要路径

考虑到数据的可取性和可类比性,以及县域经济凸显的农业、农民、农村问题,这里借助全省的农业、农民、农村等相关指标,实证分析省域城市化对县域农业、农民、农村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农村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指标代表农业发展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代表农民生存状态、“农村人均用电量”指标代表农村经济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指标代表城市化状况,对省域城市化和农村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用电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以实证考察省域城市化和县域经济两者大致的内在关联。

有关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已经表明,目前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如刘耀彬(2006)利用协整关系检验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方法,得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互为推进的;[3]姚丽芬、刘爱英、龙如银(2010)利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整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理论,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是长期均衡关系。[4]鉴此,本文以江西省为例,依据1978——2009年全省城市化水平和江西农村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用电量的数据资料,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衡量全省城市化进程对江西县域经济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全省城市化水平和江西农村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用电量的变动均呈明显正相关。参见表1。

表1 江西全省城市化对县域经济影响模型及与全国的比较

表1显示,从省域城市化视角来看,全省城市化对江西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县域“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江西城市化对江西县域农村经济的影响与全国城市化对中国县域农村经济的影响相比,相距甚远。中国城市化对中国县域农村经济的影响程度大致为江西城市化对江西县域农村经济的影响程度的3倍多。这表明江西全省城市化进程,虽然与全国城市化进程一样,对县域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均产业了积极影响,但对江西县域农村经济的影响远不及全国城市化对我国县域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

二、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前文从省域城市化的角度,重点探讨了欠发达地区省域城市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其中,既包括了农民进入大中城市转化为城市居民的大中城市化过程,也包括农民进入县城或建制镇转化为城市居民的县域城市化过程。下面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县域城市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通常,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典函数为Y=a+βLnX。其中,Y代表该区域城市化水平,X代表该区域人均GDP,a和β为常数。由此,可以直接推导出以下指标ε:ε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区域城市化水平增加一个百分点对人均国民产出增长产生的推动作用。[5]

笔者依据此模型,以江西为例,探讨江西县域城镇化在江西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鉴于数据资料和行政区划变更的限制,笔者分别依据1999年至2009年江西县域城镇化水平和人均生产总值的历史数据,以及江西80个县(市)城镇化水平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截面数据,进一步分析江西县域城镇化与县域经济的相关性。

(一)近十年江西县域城市化在江西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图2 1999-2009年江西县域城镇化水平和县域人均生产总值的散点图

图2显示,江西县域城镇化水平与人均生产总值呈正相关。采用区域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经典函数模型,依据江西县域1999年至2009年的相关数据资料,得到的江西县域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模型如下:

该模型显示江西县域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由此测算出ε=0.45%。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江西县域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对该区域的人均生产总值增长产生0.45%的推动作用。

(二)1999年江西各县(市)城镇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图3显示,1999年江西80个县(市)城镇化水平与人均生产总值基本呈正相关。采用区域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经典函数模型,依据1999年江西80个县(市)的相关数据资料,得到的县域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模型如下:

该模型显示江西80个县(市)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但相关性明显偏弱。由此测算出ε=0.08%。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江西各县(市)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对人均生产总值增长产生0.08%的推动作用。

图3 1999年江西80个县(市)城镇化水平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散点图

(三)2009年江西各县(市)城镇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图4显示,2009年江西80个县(市)城镇化水平与人均生产总值基本呈正相关。采用区域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经典函数模型,依据2009年江西80个县(市)的相关数据资料,得到的县域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模型如下:

该模型显示江西80个县(市)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但相关性明显偏弱。由此测算出ε=0.12%。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江西各县(市)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对人均生产总值增长产生0.12%的推动作用。

图4 2009年江西80个县(市)城镇化水平和人均生产总值的散点图

综合分析表明,从县域城镇化的视角来看,无论是采用纵向数据资料,或是横向截面数据资料,江西县域城镇化对江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均表明县域城镇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非常有限。江西县域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均没有超过0.5%。

三、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动力机制分析

以上是仅考虑单一的城市化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这里进一步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入手,主要从城市化、工业化、投资、消费、农业等五个方面综合考察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具体采用人口城市化水平 X1、工业化水平X2、人均固定资产投资X3、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X5共五个指标,并用“县域人均生产总值Y”指标代表县域经济发展。以江西为例,笔者分别依据1999年和2009年江西各县(市)的截面资料,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

(一)依据1999年江西各县(市)数据对县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分析

依据1999年江西80个县(市)的相关数据资料,利用eviews6.0软件,最终得到的回归结果参见表2。回归模型为:

表2 1999年江西80个县(市)县域经济发展影响机制分析

在1999 年的模型中,原有变量X1、X3、X4未能通过检验。这表明1999年江西各县(市)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其中工业的贡献最大,而且占绝对优势。正是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促进了江西各县(市)经济快速发展。

(二)依据2009年江西各县(市)数据对县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分析

采用同样方法,依据2009年江西80个县(市)的截面数据,对江西县域经济发展的机制进行分析。利用eviews6.0软件,最终得到的回归结果参见表3。回归模型为:

表3 2009年江西80个县(市)县域经济发展影响机制分析

在2009年的模型中,原有变量X1未能通过检验。这表明2009年江西各县(市)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工业化水平和农业的发展,以及投资和消费的拉动。2009年,江西各县(市)经济发展中工业的贡献仍然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农业的贡献,再是消费的贡献,最后是投资的贡献。

上述分析表明,无论是1999年,还是2009年,江西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受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受工业的影响程度大。2009年,投资和消费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但县域人口城镇化始终未能成为影响江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城市化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根据前面的分析,江西省域城市化对江西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与全国城市化对我国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差距明显;江西县域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均没有超过0.5%。而且,无论是1999年,还是2009年,县域城镇化均未能成为影响江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力。鉴此,本文提出城市化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如下:

(一)欠发达地区要树立大中城市化的理念,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促进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城市群或城市带成为城市化的主要载体,以此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根据前面的实证分析,城市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限,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发展滞后。从江西来看,江西在全国尚处于欠发达的状态,中心城市发展普遍偏弱,尚处于经济发展的聚集阶段,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有限。以省会城市南昌为例。2009年南昌市(包括市辖县)创造的GDP183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5.8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4.29%和19.93%,成为江西举足轻重的中心城市。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为10.19%,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为25.9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为26.89%。毫无疑问,南昌是江西发展最好的城市。但是,如果将南昌与我国沿海地区的开放城市、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进行对比,城市聚集作用明显偏弱。2009年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包括市辖县)人均创造的生产总值达62699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29314元。同年,南昌(包括市辖县)人均创造的生产总值仅36982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仅20451元。与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相比,南昌城市聚集效应也明显偏弱。2009年南昌的人口规模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四,仅稍大于太原,与合肥接近,但南昌的生产总值规模、第二产业增加值规模仅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五,略高于太原,南昌的地方财政收入则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一。从人均规模来看,2009年南昌的人均生产总值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排名最后,与排名倒数第二的太原人均相差多达5347元;南昌的人均第二产业增加值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太原;南昌的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一,与排名倒数第二的太原人均相差888元。就南昌现有的能量而言,它对于人们的吸引力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与周边地区无法形成产业梯度。正因为如此,以南昌为中心的紧密经济圈和城市群至今未能形成。中心城市的发展滞后,不仅严重制约了江西省的城市化进程,而且未能积极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欠发达地区必须加大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共促县域经济的繁荣。前面的分析已经表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但这些地区刚刚跨入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从江西来看,经过多年的努力,县域经济的发展规模普遍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从经济发展的阶段判断,江西县域刚从初级产品阶段跨入工业化初期阶段。1999年,江西80个县(市)人均生产总值仅为3616元,按当年1美元兑换8.2783计算折合437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70%,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0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22%。到2009年,江西80个县(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620元,按当年1美元兑换6.8310计算折合1847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8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5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53%。依据钱纳里等关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标准,1999年江西县域尚处于初级产品阶段,2009年江西县域进入了工业化初期阶段。县域经济长期以来以农为主的格局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工业化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正是由于江西县域刚刚跨入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城市化推进缓慢,到2009年江西县域城镇化水平不足20%。在县域经济刚刚跨入工业化初级阶段时,应该强调工业化的推进作用。只有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才能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欠发达地区必须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加快城乡协调的改革进程,形成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良性互动、合理分工的双赢格局。这是因为,越是落后的地区,城市化政策受计划经济影响越为深远。从江西来看,江西城市化的历程深深印刻着我国城市化政策的烙印。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西长期实行国家“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小城市和建制镇发展的政策措施。而且,与我国沿海地区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前,江西受计划经济传统思维的影响更为严重,思想不够解放,对户籍制度的管理非常严格,城市化推进缓慢。在“小城镇,大战略”和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政策引导下,江西长期将小城镇的发展作为城市化的重点。受计划经济惯性思维的影响较大,依托大中城市推进城市化的理念形成较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江西小城镇得到发展,为江西县域经济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小城镇建设普遍存在着城镇规模偏小、城市建设水平低、功能弱等问题,同时存在资源开发不合理、土地浪费、生态环境恶化等,造成了集聚规模效益的巨大损失,削弱了大城市的扩散和辐射能力,致使江西城市化水平一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迅速拉大,县域经济的发展也不尽人意。突出表现在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小农为主的农业特征明显;农村经济发展历史欠账太多,未能形成与城市经济合作共赢的局面;由于小农经济为主,江西农民依靠农业增收的幅度有限,依靠外出打工增收又受宏观经济形势、户籍等制度的制约,难以形成稳定的增收机制。城乡之间未能形成良性互促的格局,不仅造成城乡之间的二元分割,而且造成江西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激烈的竞争关系。

(四)欠发达地区必须充分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现代化水平。通过前面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可以发现,农业始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县域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载体,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繁荣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任。正因为如此,必须大力推进县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规模化发展,使现代农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这也是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县域经济现代化的共同选择。从目前来看,欠发达地区县域现代农业发展关键要充分落实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正如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6]必须加强农村教育科技培训,在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基础上,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技能的免费培训,以及对剩余劳动力的转岗提供免费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必须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政策,鼓励和支持进城农民转让承包土地,促进土地逐步向大户集中,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1]胡鞍钢.城市化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J].中国人口科学,2003(6).

[2]朱铁臻.城市化是新世纪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强大动力[J].经济观察,2000(1).

[3]刘耀彬.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6(24).

[4]姚丽芬,刘爱英、龙如银.基于中国城镇化水平和居民收入间均衡关系之验证[J].现代财经,2010(12).

[5]徐雪梅,王燕.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4(2).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EB/OL].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5,20120201189226436.html.2012 -02 -01.

Paths of Promoting the County-leve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Underdeveloped Regions by Urbanization

ZHU Li-meng
(Institute of Jiangxi Economic Development,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Jiangxi 330013,China)

Province-level urbanization and county-level urbanization both positively influence the countyleve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underdeveloped regions,but their influences are of different degrees and through different paths.The main paths of promoting the county - leve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underdeveloped regions by urbanization are as follows:first,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big and medium - size cities,and make city groups or city belts around central cities as the main drive of urbanization,so as to develop county-level economy;second,promote the county - level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underdeveloped regions,and drive urbanization by industrialization,so as to prosper county- level economy;third,break up the urban -rural structural barrier,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urban-rural coordinated reform,thus forming a win-win situation of reasonable division of labor and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urban economy and county-level economy;and fourth,carry through the first policy documen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boost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ale and modernization,thus improving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county-level economy.

urbanization;underdeveloped;county-level economy

F127

A

1674-0599(2012)02-0114-08

2012-02-13

朱丽萌(1963—),女,江西吉安人,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

(责任编辑:廖才茂)

猜你喜欢

欠发达生产总值城市化
关于欠发达地区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19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欠发达地区大学生人才招揽政策评析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本地生产总值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欠发达地区经济报道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