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优势的工业设计教育特色发展方向探讨——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2012-01-10王秋惠王家庭刘亚军杨爱慧

关键词:滨海新区工业产品

王秋惠,王家庭,刘亚军,杨爱慧

(1.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300187; 2.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3.华电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天津300409)

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既能促进工业设计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又能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反之,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又必须依托区域经济优势政策的支持。滨海新区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其巨大的工业制造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天津工业设计的发展,为天津高校工业设计教育注入了生机。那么,怎样的工业设计教育模式才能满足滨海制造业发展要求?如何将工业设计教育产出转化为企业生产力,提升滨海新区企业竞争力和规模化发展?这是高校、政府和每一个工业设计教育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工业设计教育现状及工业设计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原因

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第一个工业设计专业建立以来到现在已有30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形成了固有的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但是,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原有的工业设计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需求,并且已经阻碍了我国创新经济的发展[1]。

高等教育如何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发展要求是当今教育改革之重点[2]。但是,国内多数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大而全,不能就地域优势或地域制造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导致工业设计教育同质化趋势严重[3]。几乎所有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无论是工科还是设计艺术学工业设计专业都涉及了产品的诸多领域,教学过程过分注重产品的覆盖面,却忽视了专属产品行业特点、行业技术和行业要求[4],忽视了未来职业对教育的规定性[5]。

从企业界来看,尽管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不少毕业生,但企业找不到胜任工业设计师这个岗位的人才,这成了高校和企业共同面对的尴尬局面[6]。全国各地高校也曾尝试着进行教学改革,总是苦于缺少实践平台,始终没有取得可喜成效。以天津为例,全市19所高校本科专业中,有9所院校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如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和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这9所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工业设计毕业生上千人,其中,一部分毕业生毕业后留在天津工作,但是真正从事工业设计者却寥寥无几。是什么导致了工业设计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人才需求脱节与政府政策导向有着深刻的关系。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在我国,工业设计专业是一个年轻的新兴边缘学科,与具有百年工业设计历史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设计扶持政策还很薄弱[7]。尽管声称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但是各级政府对工业设计支持性投入相比其他学科少得可怜,甚至很多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多年未获得相关资助。没有政府政策导向,企业不会深刻地认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多数企业把大量精力花费在技术研发上,而忽视了能给企业产品创造附加值的工业设计[8]。

(2)课堂知识与企业实际脱离。通过对工业设计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调查分析得知,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所面临的最大困惑是课堂知识不能与企业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很多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反映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被产品外观造型和内部结构的结合而困扰,外观怎样与内部构造相结合?外观所用材料是否能支撑内部结构重量?主要承重部位受力大小?怎样分析计算?用哪种材料最适合产品?材料的连接怎样处理?都用哪些标准零部件?工业设计学生往往对机械原理、生物力学、数理计算、新型材料等一筹莫展,从草图、效果图、再到数控模型,尽管其设计作品描绘的栩栩如生,却不能完整地统一到产品整体当中,往往只是外观造型的修饰,缺少产品品质的提升,与实用性和生产性还有一段距离,不能从根本上满足更加细分化的市场需求。很多学生虽然有很好的灵感和创意,却不能理性表达产品内部结构与相关构建。

(3)实践内容分散,缺乏连贯性,尽管好多教师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增加了实践环节,但是不同的教师选择不同的课题,导致学生频繁转换设计方向。假设每门课总课时数为30~60课时,理论与实践时间各半的话,那么每门课的实践时间也仅有15~30课时,如果按照每天8个课时计算,该课程实践时间折合为2到4天,那么在短短2~4天的时间里,学生们怎能深入地做好一个设计?即便是掌握了产品实际技术要求,消费者行为及企业品牌理念的设计也并非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这与企业实际产品开发流程所耗费时间相差甚远。一般开发一个新产品,从市场调研、市场定位、方案创意、方案设计、评价与优选、方案定案、设计细化表达、产品虚拟原型到产品样机大概需要6~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相比之下,学生怎么能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好的设计?如果一个学期完成6~7门课程的话,总计12~28天的时间要做6~7种产品的设计,这种频繁转换思路、转换设计案的结果往往导致学生疲于劳累而无法深入细致地做好每一个设计,可谓什么都学,什么都不会。这种非连贯性的实践操作是造成工业设计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4)工业设计教育机构与制造企业未能真正携手共同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企业一方面常常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工业设计人才,另一方面又不舍得花大力气进行产品创新设计,不能给高校创造实践平台。近年来也有些企业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有时会以主办设计大赛的名义从各个高校搜集设计创意或者创新点子,尽管这种方式并不是很有成效,但毕竟企业与高校开始联手。还有些企业迫于竞争压力,考虑到企业本身技术安全性,从高校招收实习生自己进行培养,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企业培训负担,也从另一个方面浪费了高校教育资源。还有一种情况,有个别企业意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希望能与高校合作,愿意为高校提供实际课题,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学生举办讲座,将企业创新理念和产品特点、技术要求传授给师生,希望从高校获得好的设计,但是却不愿为此付出经济支持,资助学生完成设计,完成模型制作与测试,这也是导致工业设计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滨海新区区域优势及制造业工业设计需求

1.滨海新区区域优势

天津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战略的形成首要依据滨海新区区位优势和产业格局的规划。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滨海新区具备显著的战略优势。第一是区位优势。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立足天津、依托北京、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第二是制造业优势。滨海新区“十二五”总体规划,到2015年将滨海新区建设成为高端产业聚集区、科技创新领航区,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大型工程机械、石油钻采、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设备制造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高潜能的国家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第三是滨海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滨海新区聚集了国家级的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源区,已有美国摩托罗拉、韩国三星、日本丰田、欧洲空客、美国奥蒂斯等120多个国家的世界500强企业在滨海新区落户发展。第四是滨海新区科技资源比较密集,建立了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工程中心、研发中心等。第五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使滨海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大规模的开发开放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滨海新区区域经济优势促使了天津市工业设计产业的形成,为工业设计产业战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滨海新区制造业工业设计需求

(1)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政府开始真正意识到必须大力支持工业设计的发展,从2008年温家宝总理的亲笔题词“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到2010年工信部等国家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工业设计若干指导意见的通知》,已经显示了国家政策对于工业设计的支持力度在逐步加大,这是每一个工业设计教育机构和工业设计教育工作者值得欣慰的事情,这是发展工业设计教育的大好机遇,也是企业之希望。

(2)尽管滨海新区品牌制造业凭借强大的资源优势推动了滨海的发展,但是,大多数制造企业将其功能定位为生产加工型基地,其品牌研发基地多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工业设计本土化并没有形成,几乎所有企业都要依靠外省市设计力量,资源外流严重,这对于天津高校工业设计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3)滨海新区庞大的制造研发体系为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和实践平台。1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已在此投资建厂,这些制造企业的入驻与发展蕴藏着巨大的工业设计需求。根据摩托罗拉、空中客车、丰田汽车、三星电子、大唐通讯、佳能、西门子、IBM等官方网站发布信息调查得知,领域涉及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及现代服务业等八大支柱产业,行业涉及通讯、电脑、终端、办公自动化、家用电器、医疗器械、汽车、船舶、重工机械、个人护理、电子配件、数位影像、家居安防、电动工具等共计766个产品系,涉及3 636个产品种类,如表1所示。

表1 滨海新区38家工业设计需求最大的世界500强制造企业产品情况调查

如果每个企业每个产品系每年开发2款产品,每个设计小组负责一个产品系,每个产品设计小组包含结构设计师、外观设计师、界面设计师、色彩设计师及用户体验师五个岗位,每个岗位按设置1个设计师计算,仅滨海新区这38家国际500强企业766产品系则需要3 064个工业设计师,如果每个岗位设置两个设计师,则需6 128个设计师,如表2所示。

表2 滨海新区38家世界500强制造企业工业设计岗位需求预测

另根据自行车行业协会的调查统计数据,目前,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上规模企业达350多家,2011年全年天津自行车总产量为3 808万辆,电动自行车产量1 434万量,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全年累计完成产量11 441万辆。但是,天津地区大部分出口自行车产品均为OEM贴牌生产,本土品牌(如飞鸽、凤凰)出口量仅占出口总量的10%左右,而且档次与单价都不高。本土品牌的缺失,使大多数自行车生产企业只能赚取低微的加工费,平均利润不足5%,中低档次产品占比例较大,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尤其缺乏自主品牌,工业设计意识不强。

自行车产业集聚优势及当前存在问题对于天津市工业设计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按照企业发展要求,每个企业5个产品系如时尚型、普通型、山地车、公路车等为例,每个产品系设置2个工业设计师岗位,则347家自行车电动车企业则需要3 470个工业设计师,才能满足最基本设计需求,如表3所示。

表3 天津自行车电动车企业工业设计岗位需求预测

尽管滨海新区工业设计服务需求量巨大,但工业设计机构作为工业设计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在滨海新区乃至整个天津市还未形成气候,工业设计机构研究所或设计公司,仅有十几家,专业设计人员更是寥寥可数。天津市最大的埃迪森设计研究所也只有二三十人,设计机构小而分散,供需数量相差悬殊,相对于上千家大中型制造企业来说,区区几家的工业设计服务企业远远不能满足其战略发展需要。这是工业设计教育发展优势特色方向的有力时机。

三、基于滨海区域优势天津高校工业设计教育特色发展方向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课程体系

(1)发展天津市工业设计特色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现有教学方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切实增加基于滨海新区市场需求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目标明确地进行设计作业训练,锻炼学生就业、创业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重外观轻结构、重审美轻人机与重手绘轻科学的错误倾向,引导学生将工业设计意识由产品外观设计向产品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

(2)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将课程体系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和专题设计课四大类,这四类课程分别在四个学年完成,前三类课程是必修课程,第四类专题课程为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倾向及职业规划选择两到三个不同类别的专题进行设计。为了解决课程体系分而散的问题,将课程体系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比例分配,增加核心知识和相关知识公共基础课程,如数理统计、工程力学、结构设计、现代加工方法、金属工艺、模具设计、市场学、消费者心理学等相关课程。改变美术基础类课程教学内容,如将基础素描、基础色彩改为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直接训练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和产品色彩设计能力,使学生尽快进入专业领域。整合原有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专业设计课程,如将版式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灯具设计、网页设计、设计鉴赏、摄影、包装设计、文字与标志设计、图形设计、空间设计等课程减少课时比例,将其简化分类为产品展示设计、设计表达及产品VI设计。增加产品可用性评价与人机设计训练课程,以实现方案优选与产品改良训练之目的。针对滨海新区制造产业设计需求,天津工业设计教育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增设电子产品设计、通讯工具、家电、电动工具、仪器仪表设计、汽车设计、自行车电动车及重工机械专题设计等课程,满足滨海新区不同企业对设计的需求。

(3)鼓励学生长时间进行同一种或者两种设计方案的训练,利用一到两年甚至三年的时间,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和专题设计等不同层面的课程训练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创意构想,以电动车的设计训练课题为例,在市场学、心理学和人机工程课程上进行市场定位训练,对电动车使用群体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行为习惯、视知常性、思维定势、设计定位等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在专业设计课程和专题设计课程上进行电动车设计方案的创意构想、产品表现、视觉界面设计、色彩设计、人机分析与设计、可用性评价与方案优选、工程图设计、产品虚拟样机的3D建模及最终实物模型的设计的制作。这种在不同层次课程对同一产品设计训练能有效解决学生实践内容缺乏连贯性的问题,使学生更加充分更加深入地做好每一个设计。

2.切实推进产学研合作

充分利用滨海新区现有资源优势,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将企业搬进课堂,将讲台设置于企业,改革现有工业设计教育模式,进行与教与学有关的科研活动,高校给企业提供工业设计教育服务,反过来企业支持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企业将实际设计项目搬进课堂,让教师和学生能真正了解企业设计需求。学校聘请企业工程师为学生讲解企业实际项目行业标准、行业安全、生产条件、新工艺、新技术、产品特色、设计要点、设计方法、产品序列、品牌设计理念等产品相关知识与信息资料,给学生创造深入实践的机会。高校也可以将讲台直接搬至企业,或阶段性进驻企业,参观学习企业产品设计开发与生产流程,更加深入了解企业设计需求及设计要求,跟企业学习实际设计生产知识,与工程师一起探讨设计方案,与企业领导及相关研究人员共同评估产品设计的可用性,并利用企业生产资源,在企业内部制作产品实物模型,增加方案的可实施性,利用企业优势转化设计成果,依托企业经济实力将工业设计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3.建立以政府引导机制的工业设计服务平台

整合政府、企业、行业协会、设计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信息服务商等各项资源,建立以政府引导机制,工业设计规模化、专业化和整体化发展模式,构建合理的产业链,建立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发展滨海新区工业设计产业,如图1所示。

图1 工业设计服务平台

4.整合校企优势资源,建立特色人才培养机制

根据滨海新区企业产品类别特点,整合天津工业设计教育优势资源,改革高校工业设计培养模式,在育人与科研两方面与市场接轨,校企联合共建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化解人才供需矛盾,见图2。各高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根据本校特色优势,为企业实行定向服务,建立工业设计特色专业方向,专注于某一类别的产品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走进企业,实践于企业,学习于企业,巩固课堂专业知识,为企业定向培养工业设计专业人才。

天津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各有不同的专业优势和专业特点,如天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依托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强劲优势,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如电子产品、汽车产品、重工机械、航天航空及船舶重工等领域具有发展基础,可以将工业设计特色发展方向定位为电子、汽车及重工装备制造方向;天津工业大学近几年开始涉及纺织机械、手机、仪器仪表、电动车、康复器及文化产业领域,开始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因此,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滨海新区制造业行业特点,可以将工业设计特色发展方向定位为纺织机械、仪器仪表、电动车、康复器械领域;天津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在电动车自行车、电子产品、休闲娱乐产品方面具有优势;天津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在机械轻工电子方面具有优势,天津商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在产品包装标识、产品VI设计方面具有特色优势,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在产品展示空间及环境设施产品方面具有自身优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在产品模型等方面具有优势,天津美术学院在家用电器、信息产品及通讯产品方面具有优势,可以根据各自优势建立特色发展方向,各高校工业设计教育根据自身特点,定向为滨海新区培养在其相关领域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

这种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能切实解决工业设计教育和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现象。一方面高校为企业储备高质量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为高校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这是天津市工业设计教育和滨海新区发展的共同愿望。

图2 教育产出模式

四、结 语

本文对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工业设计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探讨了基于区域优势的工业设计教育特色发展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以高校为主导的工业设计服务平台,解决工业设计教育和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现象,实现双收共赢。

[1] 李天舒.工业设计产业的市场需求环境和发展途径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0,187(2):120-123.

[2] 闫广芬.中国职业教育的产生及其启示:基于近代人才观念的变迁[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 (5):429-433.

[3] 齐秀芝.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26):48-49.

[4] 王秋惠.对设计艺术学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 88-91.

[5] 肖凤翔,所静.职业及其对教育的规定性[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435-440.

[6] 王秋惠.工业设计概论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学与管理,2010,30(6):78-80.

[7] 刘洪彩,许晓云.关于河北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2(1):86-88.

[8] 张 瑞.论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J].东岳论丛,2010,31 (7):85-88.

[9] 王秋惠.工科与文科工业设计专业整合问题研究[J].科学与管理,2008,28(2):71-73.

[10]王国立,田兰香.环黄渤海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战略构想[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19-24.

猜你喜欢

滨海新区工业产品
天津滨海新区 率先建立防返贫资金池
天津市滨海新区乡村人才振兴的困境与应对之策
天津市滨海新区粮食局 创新机制加强监管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天津滨海新区“典范之声”合唱艺术节圆满落幕
新产品
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