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析

2012-01-06李倩芸

艺海 2011年11期
关键词:舞蹈高职课堂

李倩芸

摘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现代教学中,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传统舞蹈教育以教师言传身教为主,较少应用到现代技术,但在技术辅助教学日益成熟的现代社会,舞蹈教学也应积极借助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可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在学生实践教学中,能提升实践能力;在学生评价中,方便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应用在课堂外的教学交流中,有利于延伸课堂等。

关键词:高职 舞蹈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教育现代化,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进入教育中影响着教育实践,其中最常被提及的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它打破了传统教育封闭式的环境,为现代教育引入了更丰富、更快捷的资源,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很多高职院校也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心,指导本校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我国舞蹈教育,一直以传统的言传身教为主,即教师示范标准动作,学生模仿,教师纠正,在反复的模仿练习中提升表演能力,较少运用到技术手段,显然,其本身有着一定的缺陷。随着高职舞蹈教育环境的变化,舞蹈教学手段也应逐步走向现代化,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一、高职舞蹈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首先是缓解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学生规模扩大,师资数量相对有限的矛盾。在整个高校扩招及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0年我国高职院校有383所,2004年872所,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6年高职院校达1500多所,占高等学校总数的70%多,在校生人数己占到整个高等教育的50%以上。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综合性高职教育占据主流,原先只在师范类、艺术类高职开设的舞蹈表演专业也在各高职院校遍地开花。相对学生的增长,教师的增长一直相对较低,并且流失率较高。舞蹈小班教学的情形不复存在,更多的是大班教学。教师精力、时间有限,客观上不太可能继续完全采取传统“言传身教”的方式。其次,现在的高职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成长于网络信息时代,对新兴的技术十分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极大地扩展课堂的形式、声音、色彩、影像等,满足现代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需求。借助信息技术,舞蹈教育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吸引新一代学生。三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交互性强、多种形式一体化、知识网状化等特点,有助于更新舞蹈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手段等,提高效率。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提及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常见的是应用多媒体,制作PPT,实际上教育技术除了可以运用在教案制作中之外,还可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包括课堂、学生评价、课堂外交流等。

1、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在课堂中,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

高职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舞蹈基础相对较差,舞蹈专业性又很强,其舞蹈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教学课堂实现,因此舞蹈课堂设计过程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主动性强调的是学生和学习对象之间有着充分的情绪互动,并非以一种跟我无关的态度在旁观。现代教育技术能帮助舞蹈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活泼、生动化的学习环境,改变以往以任课老师为唯一信息来源的模式,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舞蹈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将知识以影像、文字、声音、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比如剪辑同一舞种但不同表演风格的舞蹈片段,让学生有多个“教师”,改变“一言堂”,对舞种形成多样化认识,从而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条件、兴趣的风格,而不会对某个舞种形成单一的刻板印象,导致全班学生在表演时同一化。比如可用视频资源将不同舞蹈的形成过程,小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学生,扩展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的理解。

2、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学生实践教学中,提升舞蹈实践能力

高职舞蹈表演专业的定位在于培养实用性、应用性强的表演人才,学生的实践能力处于教学的核心地位,所有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都是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服务,因此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课堂内和课堂外。由于舞蹈不仅仅是肢体的动作,也是一场表演,需要道具、音乐、灯光、背景等,让学生具备舞台感,投入到真实的表演情境中。在以往的教学中,因为条件、资源有限,学生的表演实践在简单的环境下进行,没有背景、音乐、灯光等,次数也较少。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声像、光影技术引入表演场地,模拟更为接近真实表演的舞台情境,锻炼学生的舞台感受。在声像构成的舞台上,学生也更有兴趣、更全身心地进入表演中。比如在教授学生民族舞蹈过程中,为让学生对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有更直接的感受,可在教师示范教学时,通过视频播放设置跟该民族有关的风土人情图像、音乐片段、灯光效果作为背景,让学生进入那种民族文化情境中。

3、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学生评价中,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

传统舞蹈教学以言传身教为主,学生表演给教师看,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点评、纠正。由于学生的表演转瞬即逝,教师注意力有限,无法及时发现全部的问题,只能抓住最主要的。学生未能看到自己的表演,只能凭感觉体会教师的点评,不能准确把握自己的不足之处,有时会自我感觉较好,而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摄影技术可解决点评不够具体化的问题。教师将学生表演现场录影下来,然后播放给同学看,重复观看几遍,调动全班同学互相点评,能及时发现更多问题,特别是小动作、表情、站姿等这些平常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摄影技术下暴露无疑,学生会清晰地看到自身表演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同时教师可定格在学生主要失误之处,共同寻找原因。此外,通过录影,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整体视觉形象,包括妆容、服饰等,从而让今后的表演更加完善。很多学生通过录影发现了自身表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主动有意识地加以纠正,这远比教师反复指出哪里有问题,学生自己想象再纠正效果更好。

4、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课堂外的教学交流中,延伸课堂

高职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一般为三年制,第一年处于适应转型期,第二年专业学习深化期,第三年主要是社会实习和实现就业,再加上舞蹈专业内容多,教学时间紧张,需要学生课后消化的内容较多。高职生舞蹈基础相对薄弱,也需要在课外花更多的时间自学。以往教师的指导止于课堂上,课堂外的指导相对较少,现代教育技术则可将指导延伸至课外,跨越时空限制。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可通过信息技术得到及时的解决,还可拍摄课堂外练习的场景,由教师给予具体的动作指导,师生之间的互动比传统课堂要丰富很多。此外,教师可提供学生专业的舞蹈网络资源,如北京、上海、国际等高端舞蹈表演、行业交流等,与学生共享,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学。学生之间也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搭建的沟通平台互相学习,形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很多学生借助沟通平台,将自己获得的资源与同学们共享。

此外,现代教育技术还可广泛运用在教师的教学计划设置、进程控制等,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学后,教师备课的压力、上课的效率大大提高,学生也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中。“好刀还需配好手”。教育技术这把“好刀”要用在刀刃上不仅仅是配几台电脑那么简单的事情,从硬件到软件都需要创造让现代教育技术最大限度发挥价值的条件。从目前看,我国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在软、硬件方面都存在着限制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环节。

三、高职舞蹈表演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薄弱环节

1、硬件资源有限

教育技术现代化后,高职院校的教室都装了多媒体设备,但有些院校认为舞蹈教室无需这些设备,因此有些舞蹈教室还是跟传统一样,木地板、栏杆、音响设备、四周环绕的镜子构成。教师如果想要播放视频、音乐或录影,需要自带设备,而且效果并不佳,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到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将教师局限在单一的言传身教中,无法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课堂。无形中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产生倦怠感。

2、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师长期从事舞蹈表演实践,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接触较少。高职院校用于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经费有限,舞蹈教师获得了培训机会很少,基本上以自学摸索为主。因此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有些教师会制作简单的PPT,将教材内容电子化,但更深入的超级链接、剪辑声像、切换效果、摄影等就能力有限,而有些教师不会基本的电脑操作,就更谈不上剪辑之类的应用。这一方面影响了课堂教学实践,无法借助现代科技为舞蹈教育服务,以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影响了课堂外的师生交流,让教师的指导“止于”教室。

针对上述这两个问题,高职院校与舞蹈教师双方应互相配合,积极推动舞蹈教育技术现代化。学校管理层应将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专业纳入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范围内,在硬件资源上配足设备,给予舞蹈教师必要的培训和指导。舞蹈教师本身也要主动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开放思维,用现代技术“武装”自己,避免与学生、时代脱节。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内容充实,且容量大,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虽然舞蹈表演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这并不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排斥。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舞蹈教育应积极应用科技进步的成果,丰富教学模式,多种学习方式交替,让学生占有的时空、资源不断扩大,获得的专业指导也更多,也可以调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对新兴技术的热情与兴趣,从而完成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顾捷.中美高职院校的定位比较.国外职业教育.2006(1)

2.于力.现代教育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舞蹈.2011(7)

(作者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晓芳

猜你喜欢

舞蹈高职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学舞蹈的男孩子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冰上舞蹈搭档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和舞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