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曝光的控制与运用
2012-01-06杨成文
杨成文
控制曝光是摄影拍摄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曝光控制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影像的各项品质。所以控制曝光是摄影者必须掌握的技巧,要想运用好曝光,就得搞明白什么是摄影曝光,影响曝光的因素及摄影创作中如何有效地控制曝光。
曝光的原理
摄影曝光的过程,就是当摄影者确定拍摄对象后,对其进行构图,接着选择合适的光圈、快门速度、胶片的感光度或数码相机菜单设置里的相对感光度,按下快门,被摄对象在胶片或CCDCMOS的感光元件上形成影像,这一过程就称之为摄影曝光。
影响摄影曝光的主要因素
一、客观因素
1、光线强弱(人造光、自然光)
前面我们谈到,摄影曝光的过程就是光圈与快门速度搭配的过程。在实际拍摄中,要想对被摄体进行准确曝光,就必须采用合适的光圈和快门速度。光圈和快门速度的关系是:光圈越大,快门速度越快;光圈越小,快门速度越慢(倒易率失效除外)。光线的强弱会影响光圈的调节。所以在拍摄时,光线过强时,应缩小光圈,减少投入到感光胶片或感光元件上的光线,避免画面曝光过度。光线过暗时,应开大光圈,使足够的光亮投入到感光胶片或感光元件上。如果在拍摄时曝光模式设置在M模式,就得考虑光圈与快门速度的组合,结合现场光的强弱,通过准确的摄影曝光来表现影像的品质。
2、胶片的感光度或者数码相机的相对感光度
在传统摄影中,感光度就是胶片对光的敏感程度。在数码摄影中,被称之为相对感光度,为光线对感光元件的敏感程度。其作用主要是在暗弱光线下提高快门速度。感光度在国际上用ISO表示。在实际拍摄中,感光度同样对曝光有很大影响,感光度或相对感光度设置得越高,那么曝光量应适当减少;感光度或相对感光度设置得越低,那么曝光量应适当增加。感光度过高时,拍摄的画面噪点严重,颗粒粗糙,一般在夜景摄影中表现尤为明显。在静物广告摄影中,为了让画面表现锐利的品质,感光度尽量设置在ISO50或ISO100为宜。
3、滤色镜
滤色镜是摄影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附件,合理地使用滤色镜,将会给摄影创作带来无限的乐趣。在黑白摄影中,黄色滤镜的运用能够突出白云,红色滤镜能够模拟夜晚效果,强化画面上的影调对比关系。在彩色摄影中,偏正镜的运用,能够压暗天空,突出白云;强化被摄体自身的色彩饱和度;还能够消除非金属物体表面的反光。还有一些黑白彩色通用滤光镜(UV)、特效滤镜等等。由于拍摄时镜头前加用滤色镜之后,阻挡了一部分色光的通过,那么要想得到正常的曝光量,应该在拍摄时适当的增加曝光量。具体增加多少可以参考滤镜上的因数和现场光的亮度。
当然、暗房中的显影、被摄体自身的亮度、拍摄季节,海拔的高低、互易律失效等因素对曝光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
二、主观因素
摄影师在拍摄中,有时并不希望每张图片都达到准确曝光,特别是在艺术创作中,为了表达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就得做到正确曝光,正确曝光就意味着有摄影者强烈的主观表现意图,表达其强烈的主观情感。
1、加大反差与对比
以在逆光下拍摄剪影人像为例,如果按正常曝光进行表现,剪影的效果可能表现的不是很到位,那么就得根据摄影者的创作意图,是要表现逆光下被摄主体的轮廓线条还是需要表现人物面部的细节层次,表现不同,曝光的控制也不一样。如要表现人物的轮廓线条,那么在拍摄时应以背景天空的高光区域为曝光依据,让天空正确曝光,主体人物由于曝光不足将呈现完全剪影状态,轮廓线条明显,细节层次损失。若要人物细节层次,曝光将以人物面部为标准,这样天空会呈现曝光过度而缺乏层次。这就需要摄影者的主观创作意图来确定以画面的哪个部位作为曝光依据。同样顺光下的高调人像,在拍摄时也得在正常曝光的基础初上适当增加0.5-1.5级曝光量,否则将表现不出高调的效果和质感。
2、白加黑减
在拍摄时,相机测光是以被摄体的18%灰作为恒定亮度的标准。也就是说,测光系统力求把需要它测光的区域的亮度还原到18%灰。自然界的物体自身的亮度值不是一样的,有的物体甚至达到了全吸光(黑色物体)或全反光(白色物体)的特性,这个时候如果依靠相机的18%灰为曝光依据,势必造成曝光失误。很可能严重曝光过度或者曝光不足。比如拍摄下雪的雪景,由于雪的反光率比较高,若以相机18%灰作为曝光依据,拍摄的雪景将会呈现曝光不足,白雪不白。要想准确表现雪的质感,就得增加曝光量。同样比如拍摄黑色的煤球,由于煤球的反光率比较低,若以相机18%灰作为曝光依据,拍摄的煤球将会呈现曝光过度,煤球不黑。要想准确表现煤球的质感,就得减少曝光量。所以摄影师应该了解被摄体自身的材质及反光性能,依据白加黑减的原则,不能一直依据相机18%灰作为曝光依据,否则画面将出现严重的曝光失误。
曝光是摄影创作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表现手段。只有我们理解了曝光的原理、影响曝光的因素以及曝光控制,才能把这些因素灵活地运用到摄影创作中。合理的控制曝光,对我们在实际创作中强化主题、表达情感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