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才队伍教育培训调查分析
2012-01-05王传飞管艳郡余际从
王传飞,管艳郡,余际从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北京 100083;2.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通迅作者:余际从,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行政管理、产业经济及地质教育工作。 E-mail:cugbyu@126.com。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间竞争加剧,资源的战略地位不断凸显,地质调查事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地调工作的开展急需大批优秀的地质人才。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人员结构趋于合理。本文所指的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才队伍是指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直属单位。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教育培训工作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分析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历来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组织了各种形式的调研活动,召开相关会议,研讨人才培养大计。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精神,中国地质调查局人教部委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课题组,对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才队伍教育培训现状与需求进行了调研。课题组设计了针对地质调查单位的问卷,对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及27个局属机关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返回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
1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才队伍教育培训意义重大
1.1 教育培训是加速人才转型的推动力量
随着地勘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地质调查工作任务量的增加,中国地质调查局积极探索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激活现有人才,特别是区域地质调查机构和专业地质调查机构积极促进科研人才向地调人才转型,加强人才队伍野外地质调查能力;以重大地质调查、科研项目和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培养人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骨干,充实地调人才队伍;加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在职培训,培训人才[1]。
1.2 教育培训是培养高端人才的必要措施
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全面实施高层次创新型地质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地质调查高层次人才引聘计划、百名青年地质英才培养计划、党政管理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和优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计划到2020年,新增高端人才100人、高层次创新型地质科技人才200人,自主培养100名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地质英才、200名党政管理后备人才、50个优秀创新团队。要实现高端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通过教育培训这个途径[2]。
1.3 教育培训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制度安排
受教育是公民的合法权利,构建学习型组织是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中国地质调查局人事教育部门完善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使员工有时间、有精力、有机会参与到教育培训活动中来,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贯彻到教育培训的制度安排中,促进单位人才素质普遍提高。
2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系统人才队伍余缺并存
2.1 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人才现状
2006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要求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为基础,按照人员精干、结构合理、装备精良、能承担重大任务的要求,建精建强中央公益性地质队伍,这就给中国地质调查局确定了发展的方向[3]。
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及局属27个单位,队伍总规模近7000人,具有干部身份的占总人数的将近八成。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科研成果富集,人才辈出,队伍中包括院士15人,新世纪千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人,省部级优秀科技人才81人,技师或享受技术工二级岗位工资110人。全系统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有九百多人,占队伍总规模的14%;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有一千两百多人,占队伍总规模的18%;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有一千六百多人,占队伍总规模的24%。拥有博士学历的有六百多人,占队伍总规模的一成,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有两千多人,占队伍总规模三成大专学历占一成[4]。
中国地质调查局人才队伍中35岁及以下的人员占总人数的一半,36~45以及46岁以上的各占四分之一,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在职职工中,从事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占总人数的近七成,综合管理人员占近三成,另有少量的工勤人员。地调局系统职工忠诚度很高,一半以上在岗超过七年。地调系统对职工专业性要求较强,毕业于地矿相关专业的占到65%,经济类8%,管理类11%,法学类3%,其他专业13%[5]。
目前,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才队伍中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和野外一线人才,高水平团队不多,部分人员素质能力不强,制约了地质调查事业的发展[6]。
2.2 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人才需求
按照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的文件精神,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需要预测,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总体规模应在两万人左右为宜,地调局系统人才队伍规模应在一万一千左右[7]。而现在队伍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要在加大选拔任用力度的基础之上,切实做好在职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8]。在未来的十年内,平均每年需要吸收四百名左右的人才,充实到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
到2012年底,队伍规模应达到8000人,人才队伍占总规模的95%左右,地质调查与科研人才不少于75%。其中,区域地质调查人才比例不低于30%,专业性地质调查人才不少于30%,科技创新与技术职称机构人才不低于30%。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在选拔用人上下工夫,主要还是通过教育培训提升现有人员的素质[9]。
3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才教育培训任重道远
3.1 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人才教育培训现状
3.1.1 教育培训内容形式多样
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在2005~2009年期间,为职工提供了近两万人次的教育培训机会,主要是技术教育培训和党政培训,大部分以短期培训班的形式开展(表1)。在学历教育中,攻读博士学位的占二分之一以上,攻读硕士学位的约占三分之一。现阶段的教育培训以提升高层次人才的技术能力和领导干部的行政能力为主要目标,一般人员的培训有待加强。大部分的教育培训项目和课程在国内进行。在组织教育培训项目的过程中,国土部组织的占10%,地调局组织的占25%,局属单位组织的培训占25%,系统外组织的培训占15%,组织调训和自主选学比重很小。
表1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才教育培训内容表(2005~2009年)
3.1.2 教育培训规划制定滞后
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27个局属单位中,有15个制定了一年期的教育培训计划,仅南京地质矿产所和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制定了五年期的教育培训计划,仅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和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制定了长期的教育培训计划。大部分单位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的缺失,目标分解不到位,尚需加强。
3.1.3 教育培训经费保障不足
全系统2005年至2009年间用于教育培训的经费合计1520万元,其中来自行政事业费的占总额的47%;来自项目经费的占45%;来自其他来源的占8%。教育培训的组织主体不够明确,主要体现在行政事业经费对于教育培训的提取比例过小,项目经费经常被用于支付教育培训的费用。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工作能力、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手段,各方得利,应积极探索单位、项目方与员工个人各承担一定比例费用的机制。各方的支出比例以教育培训的性质来调整,例如基础性的知识技能培训支出以行政事业费为主,专用性的以项目经费为主,提高性的则以员工个人为主,此外也可以积极争取公众的支持。
3.1.4 教育培训资源配置不均
接受教育培训是公民的合法权利与义务,单位和个人应该努力创造条件促进教育培训的实现。在被调查人员中,过去的五年里有三分之二从来没有参加过培训,而有少部分员工参加过两次甚至三次,人事教育部门应该对这个现象加以关注,将教育培训列入考核项目,保证每位员工平等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2 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人才教育培训需求分析
3.2.1 做好本职工作,教育培训是当务之急
调研发现,70%以上的员工认为参与教育培训有助于做好本职工作,20%左右的员工认为有助于建功立业,少部分认为有助于工作调动。大部分职工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80%以上的员工认为教育培训较为急需,愿意参与教育培训,提升自己,奉献社会,可见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3.2.2 开展“三新”教育,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
大部分员工认为,在教育培训内容上,最为急需的是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三新)的传授,岗位适应性训练、出国研修、学历教育和岗位资格证培训也很重要。目前最需要进行培训的内容是综合能力、专业知识、前沿理论和相关政策等(表2)。
表2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才教育培训类型表
3.2.3 丰富教学形式,多种方法应相辅相成
适宜的方式方法可以使教育培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部分员工支持专家授课、专题讨论和外出考察三种培训方式(表3)。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和专题研讨三种教学方法应相辅相成(表4)。
表3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才教育培训类型表
表4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才教育培训方法表
考虑到天气与工作密度等原因,大多数员工支持在上半年进行教育培训,二到四周的教育培训周期得到了大多数员工的认可,这样的时长能够兼顾能力提升与本职工作的开展,而对于培训地点的选择并不统一。
4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才教育培训对策建议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此建议如下:
4.1 进行规划分解,落实经费保障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土资源部中长期人才规划(2010~2020年)》中相关的指标人才,制定中国地质调查局教育培训目标任务,并分解落实到局属单位,将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列入日常考核指标之列,督促各单位严格执行。
根据有关规定,切实保证在行政事业费及项目经费中对教育培训项目的提取比例,并专款专用,将有限的财力运用在服务于全局发展大计的人才培养上来,千方百计争取政策支持,积极探索各种途径为教育培训提供经费保障。
4.2 明确培训主体,构建培训体系
不同类型的教育培训应由相应的主体组织开展,例如高级领导干部的党政培训应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为主,一线技术人才的技术培训应以专业司局、科研院所为主,职工的学历教育应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主,各司其职,各展所长。
地调局可由领导牵头,成立教育培训协调小组,将各级教育资源进行归纳汇总,健全全国性地质调查教育培训体系,建立档案库或数据库,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实现远程教学、多媒体互动教学、自主选学等,理顺教育培训通道,便于全系统的职工进行优化选择,将职工的参与热情,转化为教育培训的实践。
4.3 遴选课程师资,做好考核评价
现有的教育培训课程及师资比较零散,应进行整合。筛选出有代表性的课程,联合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发适合地质调查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的课程与形式,在部分前沿领域,拓开视野,积极开拓海外进修的通路,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与技术交流,抢占前沿领域的滩头阵地。
对现有教育培训还应做好考核评价,准确掌握教育培训过程中教师水平的发挥与学员知识能力的获取,教学双方对教育培训项目的满意程度,作为现有教育培训项目是否继续开展以及是否将之充实进课程资源库的依据。
4.4 完善激励机制,保证机会公平
职工的晋升与薪酬福利挂钩,教育培训是职工晋升的重要参考,应从政治前途、经济利益等多角度给与员工激励,使员工在为单位创造价值的同时,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引导员工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理念,使人才队伍永葆生机。
教育培训应避免形式化、特权化的现象,保障职工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按照人才发展规划对单位员工进行轮训与重点培训,使党政领导、技术骨干和普通员工得到共同但有差别的教育培训机会,调动起全员的积极性。特别是一线技术人员,由于工作周期较长,在工作任务的分配上,要考虑到其参加教育培训的需求,使工作任务与教育培训交替进行。努力形成人人学习,人人成才,人人有用的合理局面。
[1] 邢作云,明厚利,陈新军. 国土资源大调查培训体系浅议[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1):56-59.
[2]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共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R].2011.
[3] 赵奇,覃家海,崔振民,等.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人才队伍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10):30.
[4]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R].2006.
[5] 姚华军,王文,张润丽. 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重在建精建强[N]. 地质勘察导报,2005-11-26.
[6] 余际从,郭琦妮. 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地质教育[J]. 中国地质教育,2006(6):5-8.
[7] 余际从,王果胜,汪安佑. 未来10~15年我国地质科技人才培养研究[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
[8] 孟宪来. 地质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地质人才培养——在“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地学教育创新研讨会”上的讲话[J]. 中国地质教育,2006(4):1-3.
[9] 中国地质调查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研究课题组. 中国地质调查局人才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