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乒乓球职业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与对策研究

2012-01-04

山东体育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后备教练员乒乓球

于 洋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我国乒乓球项目在国际乒坛保持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十分重视对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2002 年前后,虽然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萎缩,但乒乓球项目经过多年的巩固和提高,目前运动员和教练员整体数量依然稳中有升,而借助于乒超联赛成立起来的各职业化乒乓球俱乐部,在近十多年来的人才培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2 伦敦奥运会金牌得主马龙、张继科等就是职业俱乐部培养出来的顶尖选手。因此,如何从我国乒乓球职业俱乐部发展的现状和特点着手,结合目前竞技体育发展新要求,肯定优势,寻找不足,从而为更好的发挥职业俱乐部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力军作用、促进乒乓球项目的科学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着力点。

1 研究方法

1.1 专家访谈法

利用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全国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和教育部召开的竞赛训练及科研等体育工作会议,走访部分领导、中心负责人和教练,就我国职业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访谈(如表1)。

表1 主要访谈专家情况

1.2 实地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在2008-2012 奥运周期期间先后考察调研了中国乒乓球学校、江苏南充乒乓球学校、河北霸州海润、北大方正等多家乒乓球训练基地和俱乐部,针对目前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规划等与管理层、教练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设计并对参加在江苏镇江举行的“恒顺杯”全国少年乒乓球锦标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发放教练员问卷25 份,回收21 份,有效回收率84%;运动员发放190 份,回收175 份,其中有效问卷167 份,有效回收率87.9%。同时请9 名专家对问卷的结构内容进行评价,满意和较为满意为86.2%,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问卷调查三周后采用“再测法”进行信度测试,系数r=0.84,符合本研究要求。

1.4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调查问卷运用Excel 和SPSS 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为研究结果提供合理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员基本情况

从1994 年全国体育改革起,各省市专业乒乓球队相继成立了乒乓球职业俱乐部,并于1995 年12 月在广东进行了首届中国乒乓球俱乐部比赛。1999 年在安徽合肥举行的全国乒乓球教练员工作会议上,中国乒协调整2000 年乒乓球国内竞赛体制,将甲级联赛升格为超级联赛,至此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拉开序幕。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各职业化俱乐部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后备人才培养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发展前景较好,目前包括各职业俱乐部在内的乒乓球三线运动员数量保持在3 万余人的总体水平,教练员队伍保持在1 千多人左右,队伍整体布局合理,既有主流打法的人才辈出,又有传统打法的不断创新。从本次调查的参加全国乒乓球少年赛的167 名运动员的情况看,在打法上依然是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稍占优,占51.19%,快攻结合弧圈为29.97%;其中右手持拍运动员占大多数为77.97%,左手运动员占22.03%;横板运动员127 名,占76.05%,直板运动员占23.95%;有89.88%的运动员始训年龄大多在6 ~8 岁之间,有52.38%的运动员已经有2 ~4 年的专业训练经历;参赛一级运动员人数占到31.55%,二级运动员过半,达到55.95%,说明专业队的训练对运动员乒乓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见表2)。

表2 始训年龄、训练年限及运动等级表(n=167)

2.2 训练与参赛

从乒乓球项目成才规律来看,一般运动员要经过8 ~1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打出好成绩,在进入职业俱乐部之前,运动员基本是在保持文化课学习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训练,从运动员的始训地点来看,大多数运动员选择最多的训练地点依然是业余体校。因此,在多方拓展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渠道的同时,依然要重视并大力加强业余体校在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调查显示,44.64%的运动员是由于自己爱好才开始乒乓球运动生涯,说明当前运动员自主选择的能力较强,个人兴趣和爱好得到了家长、老师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也表明要加大乒乓球运动在基层学校的宣传和推广,大力提高乒乓球项目的美誉度和认可度,提高乒乓球后备人才的选拔范围。

运动员进入职业俱乐部后也意味着在专项技术上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因此训练时间和密度也大幅加强。有67.87%即超过2/3 的运动员每周保持6天训练,其余1/3 运动员训练时间更达到6 天半或7天,每天练2 次的占到71.51%,每次训练时间大多为3 个小时(64.29%),每周保持1 ~3 次出早操的比例为76%,早操基本是1 个小时(见表3)。

表3 后备人才周训练基本情况

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在训练中刻苦磨练,更要通过比赛来积累经验、发现不足,从而弥补和提高“短板”环节,增强特长技术,并在比赛中促进和培养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增加比赛经验。当前全国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举行的各级比赛极大的促进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缩短了乒乓球后备人才的成才周期,为运动员的快速成长发挥了巨大作用。调查表明,有80.92%的运动员认为参赛次数较为适当,每年参加超过2 次市级以上比赛的运动员占到90.97%。

在体育系统内,由于乒乓球为我国传统奥运优势项目,加之其长期化、普及化发展的特点,在场馆建设及设施设备中有其他非奥运项目不具备的优势,运动员和教练员对训练条件持基本满意以上评价的分别占95.02%和90.47%,总体满意度较高。

表4 后备人才训练安排及训练动机

对于教练员在训练当中内容安排的系统性,绝大多数运动员还是认可的,虽然教练员比较偏重于技战术训练,但由于执教多年,经验丰富,在日常训练内容的把握上还是比较系统的。在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方面,由于本身已经进入了乒乓球专业训练领域,所以大多数队员目标也比较单一,即争取早日进入一队或国家队,而对于以后的出路,选择出国打球的人数超过了选择进入高校上大学的人数,反映了部分运动员对进一步提升自身文化教育素质还未引起足够重视(见表4)。

2.3 文化学习

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不仅处在运动训练的最佳时期,更是文化学习的黄金时段——基础教育阶段。后备人才的培养在着力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知识的掌握和积累,为以后全面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调查表明,有76.66%的运动员在进入俱乐部前每天学习时间保持在2 小时左右,学习成绩大多在中等以上;进队后在队内进行文化课学习的居多,对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大多认可,每周学习3 ~5 次为多,每次1 ~4 小时不等,以2 小时居多。这表明学习时间虽然没有明显的下降,但在学习效果方面,有51.5%的运动员认为一般(见表5)。

表5 入队前后学习情况对比(n=167)

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运动员进队后训练任务加重,要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客观上要求运动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虽然25.74%的运动员主观上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但也有74.29%的运动员已将学习放到次要的位置。同时,对运动员因训练或参赛而耽误的课程,有32.93%的运动员没有及时采取补课措施。这种情况势必会造成运动员在文化知识掌握上的“夹生”现象,使运动员在学习中形成恶性循环,很难收到好的学习效果。此外,运动员由于训练时间长、强度大,客观上造成运动员因学习时间不足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但主要原因还是运动员没有认识到文化教育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巨大作用。因此,教练员和文化课教师对运动员的学习应当更加关心和重视,培养运动技术和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

2.4 教练员基本情况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是后备人才生产线高效合理运转的中心环节。这不仅需要教练员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较高专业素养,同时还要求他们能不断的将新的训练理论运用到训练实践中,全方位组织调控训练过程。这样才能使乒乓球后备人才的运动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从调查情况看(见表6),教练员队伍的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35 ~45 岁的教练员占到了71.42%;52.38%拥有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占19.02%;有61.9%的教练员毕业于体育院校。但教练员队伍在学历结构上还有不足,虽然有52.38%的教练员拥有本科学历,但依然有38.09%的教练员是大专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只占到4.76%,因此从整体上看,提升教练员学历结构依然是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此外,在教练员的运动经历中,有33.33%曾经入选过国家队,66.67%的教练员也达到了省级专业队的水平,充分说明当前专业队教练员的运动技术水平较高。

表6 教练员基本情况表(n=21)

2.5 教练员培训和学术科研

教练员培训是教练员了解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潮流和最新技术趋势,把握国内外乒乓球赛训特点和成功经验的最好平台。及时的进行教练员培训,对乒乓球整体后备人才队伍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而教练员的科研能力正是对这种趋势和特点最重要的反映和证明。从调研数据看,有61.9%的教练员在近两年内都参加了一次教练员培训;有28.57%的教练员参加了两次以上培训。从整体上看,教练员培训工作比较及时有效,但教练员开展科研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在近两年的时间内未有一名教练员编写著作;80.95%的教练员未发表乒乓类论文或文章;有19.05%的教练员发表了1 ~3 篇文章。因此,教练员的科研水平亟需提高。

2.6 项目重视程度和经费投入

项目受重视程度和经费的投入对于项目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经费投入和受到较高的重视能够有效的促进项目呈现良性快速的发展。由于乒乓球项目在全国开展范围广、普及度高,所以得到大多数各级专业队和主管领导的重视,因此在对职业俱乐部后备人才的投入中也逐年加大力度(见表7)。在调查中有超过半数即52.38%的教练员认为乒乓球项目达到了非常受重视的程度;在经费投入中,有85.7%的职业俱乐部对青少年后备队伍的年度经费投入达到了20 万元以上,其中投入最多的近200 万元;大多数俱乐部对二线队伍每年的经费投入在20 ~40 万元之间,对于俱乐部二线队伍来讲,有52.38%教练员认为较好的满足了赛训需求。

表7 项目重视程度和经费投入及满足度表(n=21)

2.7 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发展着力点

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历经多年的变革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目标就是解决后备人才运动技术水平和文化教育的同步发展,理顺学训关系,加强教育和体育系统在培养后备人才方面的相互融合。通过调查和访谈,有85.71%的教练员认为当前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培养和发展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其改进的主要着力点就是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缺失和退役后的就业问题,这两点分别占到被调查的教练员的47.62%和33.33%;另外,还有9.52%的教练员认为运动员在训时对其他技能的培养也依然重要,充分体现出教练员对当前运动员全方位素质培养的迫切要求。

3 对策与建议

3.1 明确培养目标,充分发挥职业俱乐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

职业俱乐部的建立不仅仅是要培养竞技能力高超、素质全面的后备人才,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培养出为国争光的拔尖体育人才。因此,职业俱乐部一方面要通过良好的比赛成绩促进各省市乒乓球项目的整体发展,同时也要立志为国家培养高端的乒乓球竞技体育人才,从而更好的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3.2 加大资金投入,保证乒乓球项目和人才队伍的稳定发展

各地方体育部门应在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乒乓球职业俱乐部的资金投入,对取得良好成绩的俱乐部提供一定的经费奖励,对尚处于培育和成长阶段的俱乐部设立专项经费和启动资金,同时加强资金和经费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到位。

3.3 强化科学训练,合理解决队伍发展中的“学训矛盾”

积极探索科学化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深入研究运动项目制胜规律、备战训练规律、运动队管理规律;密切关注和深入分析世界乒坛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制定和实施更加科学的训练计划;加强运动员综合能力训练,加大针对运动员自身特点的个性化训练,突破专项技术和综合体能瓶颈,提高训练效率和效益。从根本上解决职业俱乐部后备人才“学训矛盾”的现状,提高俱乐部专项训练的整体效果。

3.4 注重科研交流,全面提高教练员综合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完善教练员的科研和进修制度,使教练员通过定期接受全面系统地学习,准确把握乒乓球项目发展规律;注重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始终以科学的前瞻性眼光、前沿性方法指导当前俱乐部运动训练;鼓励各级体科所、高校科研机构与俱乐部密切联系,从而更好地促进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整体提升。

[1]教育部教学司.关于做好2010 年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Z].2009.12.

[2]邱宗全,等.少体校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J].山西体育科技,2009,(2):30.

[3]王向宏,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56.

[4]杨志敏.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博弈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2,(3):25.

[5]高雪峰.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体制变革走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1):2.

[6]熊晓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形成、演变与重构[J].体育科学,2007,(10):9.

[7]苏丕仁.乒乓球运动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4.

[8]钟秉枢.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措施及模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79.

[9]潘前.我国优秀运动员培养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目标、原则、措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6):38.

[10]朱昆,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热点及演进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报,2011,(6):44.

[11]华洪兴.超越路径依赖谋求全面发展[J].体育科学2006,(6):76-77.

[12]李相如.中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与管理机制研究[J].体育科学,2006.(6):18.

[13]熊炎,杜鹃明,王涛.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8,30(2):10-12.

[14]蔡美燕,支俊才,王国咏.我国职业篮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4):70-75.

猜你喜欢

后备教练员乒乓球
乒乓球悬浮术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乒乓球与大铁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