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石嶂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初探
2012-01-03魏红军段建良黄燕涛
孙 宁,罗 卫,魏红军,段建良,黄燕涛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南方地质调查所,长沙 410001)
广东金石嶂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初探
孙 宁,罗 卫,魏红军,段建良,黄燕涛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南方地质调查所,长沙 410001)
广东金石嶂银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银多金属矿床,是与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的热液矿床。矿体主要与NW、NE及近EW向三组断裂和岩体接触带有关。区内与矿化有关的岩体主要为燕山晚期花岗岩类。通过对金石嶂银多金属矿控矿条件、断裂构造及成矿时代等的研究,初步认为金石嶂银多金属矿是受陆相火山喷发旋回控制的热液充填交代型工业矿床,具有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阶段多期次、多成因等特征。
金石嶂;银多金属矿;火山盆地;控矿条件
金石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武夷成矿带南段与南岭纬向构造带东段的交汇部位,矿床以Ag为主、伴生Pb、Zn等多金属。金石嶂矿床的构造演化和频繁的岩浆侵入,特别是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化,造成了矿区优越的成矿环境,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矿产。矿床就位于麻布岗侏罗系火山岩盆地北部边缘,矿体受NW、NE及EW向三组构造控制[1]。温开浩,刘伟洪等认为:金石嶂矿床已发现的矿体分别产于不同火山喷流-沉积相中,矿石矿物特征复杂,赋矿层位不太稳定,认为矿床属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混合岩化热液改造型的层控型矿床[2]。受勘查程度等条件限制,前人对金石嶂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相对较少[3]。本次工作在充分收集区内以往勘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区内成矿地质特征开展实地调查,对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金石嶂矿床是受陆相火山喷流旋回控制下,并在断裂的基础上受岩浆热液侵入、脉岩的穿插、围岩发生蚀变等条件下形成的工业矿床。
1 区域地质概况
金石嶂银多金属矿在区域上处于华南褶皱系内北东向河源深断裂带与东西向贵东-九莲山大断裂交接部南西隆起区[4]新丰-连平中新生代火山岩喷发带北东部。经历了地槽-准地台-大陆边缘活动带的发展演化阶段和加里东-印支-燕山构造旋回,形成许多褶皱、断裂和火山机构,总体表现为多期次、多旋回的侵入和喷发的特征,形成了区内三大构造层(图1)。
加里东基底构造层:形成于地槽期,震旦系-寒武系原岩为一套巨厚的滨海-浅海相类复理石建造和碳酸盐岩建造,夹火山岩建造。由于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岩石均已变质,主要岩性为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斜长黑云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硅质岩、凝灰岩等,为区内铁、铅锌、银、锰的主要赋矿层,厚度大于2 000 m。
海西-印支构造层:形成于地台期,此间地壳抬升,沉积了一套陆相-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并伴随中酸性岩浆侵入。岩体多呈北东向岩基、岩株产出,岩性以花岗岩为主,具强烈的同化混染作用。
燕山构造层:形成于地台活化期即地洼期。由于强烈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形成了麻布岗上侏罗世火山坳陷盆地和贝岭下白垩世火山坳陷盆地等,并产生一系列的次级褶皱和断裂构造,伴生大规模多期次多旋回的中酸性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热动力条件和构造条件。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震旦系云开群中亚群及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矿区主要赋矿层位是云开群中亚群第二岩性段。
图1 金石嶂银多金属矿区域地质简图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of the Jinshizhang polymetallic deposit
震旦系云开群中亚群为一套深变质岩系,分为下、中、上三个岩性段:下岩性段(Zynb-1)为中粗粒混合钾长花岗片麻岩、黑云母斜长角闪岩,夹少量角闪斜长片麻岩等;中岩性段(Zynb-2)分三层,第一层(Zynb-2(1))以中细粒混合钾长花岗片麻岩、斜长黑云片麻岩为主,夹中基性熔岩、凝灰岩及蚀变岩,厚度20~55 m;第二层(Zynb-2(2))以方解石大理岩、硅质岩、碎粒-碎斑岩各类蚀变岩及长英质片麻岩为主,少量安山岩、中基性火山熔岩、斜长黑云片麻岩夹铁锰矿层及多层银多金属矿层。厚度90~155 m;第三层(Zynb-2(3))为细粒钾长花岗片麻岩、斜长黑云片麻岩夹安山质熔结凝灰岩,厚度30~55 m。上岩性段(Zynb-3)分布较广,岩性为岩屑晶屑凝灰岩、少量石英岩,厚度大于100 m。
矿区出露的上侏罗统为陆相火山岩和碎屑岩建造,第四系只有少量的冲积和残坡积物,分布于矿区大部及山间谷地。
2.2 构造
金石嶂银多金属矿床受NW、EW和NE三组基底构造联合控制,即构造控矿作用非常明显。
EW向断裂主要为出米石-黄麻坳断裂(F1),是区域上较大的断裂,矿区出露长大于2 000 m,走向近东西,倾角很陡,由一组同向断裂束组成。产状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80~88°。沿该断裂有燕山期花岗斑岩侵入,其对本区银多金属矿产的形成有深远的意义。
NE向断裂 F6:断裂长68 m,倾向330°,倾角81~87°。F7:分布于银矿坑小溪中,断续长530 m,总体走向NNE,倾向SEE,局部倾向NWW,倾角60~83°。
NW向断裂有F5、F3、回龙庙断裂(F2)。F2断裂长250 m,倾向37°,倾角55~84°。
多组构造的交汇部位是岩浆热液充填矿化富集的有利地段。金石嶂银铅锌多金属矿就是赋存于这种压力降显著产生的部位,其容矿构造主要为北西向。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包括交代花岗岩)及混合岩广泛发育。形成时代主要为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其中加里东期主要是晚期花岗岩和混合岩类,燕山期则属于一个规模较大、岩性复杂的岩浆旋回[5]。
2.3.1 加里东期交代花岗岩及混合岩
加里东晚期形成了广泛分布的交代花岗岩及混合岩,区内有十余个岩体出露,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侧及中南部,除少数呈岩基状产出外,其余规模均较小,呈岩株产出。
2.3.2 燕山期岩浆岩
矿区内燕山期侵入岩规模小,以酸性岩为主。较大的岩体延长方向一般为近东西向或近南北向,明显受纬向构造和经向构造控制。燕山期侵入岩是区内最活跃的一次岩浆活动,为区内最重要的一次成矿期。燕山期喷出岩岩相变化大,堆积巨厚且不稳定,组成岩性主要是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熔岩、熔岩火山碎屑岩,特别是出现熔结凝灰岩这一典型陆相火山喷发物,与下伏地质体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并见有较清楚的剥蚀面;其中正常沉积岩夹层产有植物及淡水瓣腮类化石。依据以上特征,燕山期喷发岩属大陆相喷发物。
2.4 矿体特征
金石嶂矿床矿体主要产于震旦系云开群中亚群中岩性段第一层(Zynb-2(1))和第二层(Zynb-2(2))中,将这两个含矿层分别称之为下含矿层和上含矿层。上含矿层为矿床主要含矿层,分布于11线-32线间,矿体具体产在方解石大理岩夹层上下盘的各种蚀变岩、碎裂-碎斑岩、蚀变安山质熔岩以及铁锰矿层中。下含矿层为矿床次要含矿层,分布于11线-20线间,距上含矿层90~100 m(图2)。
整个含矿层都广泛具有不同程度地硅化、矽卡岩化、绢云母化和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当岩石遭受强烈热液蚀变时,金属硫化物富集并构成蚀变岩型矿体,一般在含矿层内矿体与围岩无明显界限,靠系统采样分析进行圈定。
矿区铅、锌、铜、银及铁矿化总体呈NW-NNW走向展布,形成一个长2 000 m,宽500 m的铅锌银铁矿(化)带。带内矿体主要产于云开群深变质岩夹大理岩、安山质熔岩以及混合钾长花岗岩断裂破碎带中,受断裂控制明显。除石英镜铁矿外,矿区共发现铅、锌、银矿体8条。各矿体特征分述如下:
V1矿体(图2):为金石嶂矿区最主要的蚀变岩型独立银矿体。矿体位于矿区北部,分布于26~31线间,主体为盲矿体,产于上含矿层即震旦系云开群中亚群中岩性段第二层(Zynb-2(2))大理岩上下盘的蚀变岩中,主要含矿岩石是硅灰石岩、透辉石-硅灰石岩及碎裂岩。银矿体整个走向NW314~330°,倾向NE,倾角28~40°。矿体呈似层状多层产出,由三个单层矿组成,钻孔和坑道基本对应,单层矿体垂厚1.3~16.08 m,矿体平均厚度21.64 m,平均品位银158×10-6,铅0.69%,锌1.09%,铜0.24%。进一步将矿体分为3个矿体:10-1、10-2和10-3。
12号矿体(图3):位于V1矿体的北东部,由TC33、CM27和CM29三个工程控制。控制长140 m,水平厚3~7 m,平均品位银156×10-6,铅0.86%,锌1.29%,铜0.30%。其产状与V1矿体(带)走向一致,倾向相反,为走向NW325°,倾向SW235°,倾角26°~35°,上盘围岩为蚀变安山质熔岩,下盘为混合钾长花岗岩。矿体由强蚀变安山质熔岩及硅灰石矽卡岩组成,其特点是铅锌铜较富,与安山质熔岩有密切的空间关系。该矿体深部有变厚大的趋势。
V1-2矿体:位于矿区中部19线-21线石灰窿地段。矿体产于Zynb-2地层中部,总体顺层产出,在NW向与NE向断裂交汇处矿体变厚大,品位增高。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方解石大理岩和安山质熔岩上下盘的蚀变岩中,含矿岩石是硅灰石岩、透辉石-硅灰石岩、透闪石-透辉石岩。地表共有3个工程控制,断续延长160 m,中部被断层所破坏。地表出露宽2.65~40.21 m,取样平均品位银 106×10-6,铅1.26%,锌0.99%,铜0.38%;深部钻孔控制,见矿厚7.93 m,平均品位银136×10-6,铅2.34%,锌1.87%,铜0.28%。
V2矿体:分布于10线-20线间,由一个民窿和四个矿孔控制,除在民窿(ML1)附近出露地表外,其余为盲矿体。矿体呈似层状产于安山质熔岩上下盘的蚀变岩中,含矿岩石主要是石榴石-透辉石岩。矿体产状变化较大,14线以南,矿体走向NE55°,倾向SE,倾角12°;14线以北,矿体走向NW320~340°,倾向NE,倾角20~25°;走向延长大于500 m,矿体垂厚1.8~9.13 m,平均4.9 m,矿石品位银(26~66)×10-6,铅1.17%~4.01%,锌0.76%~7.86%。
V3矿体:产于Zynb-2地层中,顺层产出。分布于刘屋背11线-17线,地表为银多金属氧化矿体,出露长大于200 m,有3个探槽工程控制,矿体呈似层状,产状:走向NW310~320°,倾向NE,倾角50°。矿体平均垂厚6.05 m,品位:铅4.32%,锌0.41%,银22×10-6。浅部由ZK1404控制,矿体产于蚀变混合花岗岩中,垂厚1.13 m,:铅1.4%,锌0.1%,银130×10-6。
图2 金石嶂矿区矿体分布示意图Fig.2 Orebodies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the Jinshizhang polymetallic deposit
图3 金石嶂矿区PD820坑道平面示意图Fig.3 The PD820’s tunel sketch of the Jinshizhang polymetallic deposit
其他矿体:还有银矿坑V5矿体、PD820主巷新发现的13号富铅(银)矿体等。
2.5 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种类较多普遍,且相互重叠。与矿化较为密切的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有硅化和矽卡岩化,即硅灰石化、透闪石化、透辉石化及绿帘石化,此外广泛有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钾化、高岭土化等。
3 火山机构
矿区位于新丰-连平(Ⅲ级)火山喷发带的麻布岗侏罗系(Ⅳ级)火山岩盆地北缘,处于金石嶂(Ⅴ级)火山穹窿南东部,火山通道由流纹质集块岩堆积,形成了金石嶂顶峰的地貌特征,顶部呈东西长、南北窄的扁圆形,四周由粗-细-粗的喷发韵律的火山碎屑岩组成。火山穹窿四周发育放射状火山断裂构造和闪长岩、辉绿岩岩脉[1]。
金石嶂火山盆地位于麻布岗上侏罗统陆相火山岩盆地北缘,是“麻布岗火山”的次一级火山口。研究认为金石嶂地区为一小型(或次一级)火山盆地向斜。金石嶂地区主体为小型陆相火山沉积盆地,且此火山盆地经历了多次升降运动和多次的火山喷发活动,下降为海盆接受火山喷发沉积了沉凝灰岩,上升为陆相盆地接受火山爆喷的火山岩,形成了以金石嶂山顶高基坪群集块岩聚集区为中心,由山顶向四周由近及远分别为火山角砾岩、沉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晶屑岩屑凝灰岩、云开群片麻状钾长花岗岩的分布特征。
4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通过收集金石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以往勘查资料和研究成果,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等进行调查和综合研究,在控矿因素、成矿时代、矿床成因等方面取得了新认识。
4.1 控矿因素
据陈浩明[1]、温开浩[2]等前辈认为震旦系云开群中亚群中段地层是主要控矿因素,同时提出野猪凹-黄金坑北西向背斜及断裂构造系统为主要控矿构造,多组构造交汇与碳酸盐岩地层叠加是富矿体的控矿系统等认识,但未能提出控矿因素对矿床/体的具体的控制作用。本次工作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及对前人工作资料和数据的分析,在控矿因素的认识上取得了一些新认识。
4.1.1 岩性因素
图1显示金石嶂银铅锌矿床分布于燕山晚期第二阶段的似斑状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体(γ3-25)与晚侏罗世高基坪群火山岩之间,震旦纪云开群中亚群中段变质岩为其围岩。
野外调查中观察到矿体不但与震旦系云开群中亚群中段的碳酸盐岩(矽卡岩)有密切空间关系,安山玢岩也有较强的矿化,同时也观察到相当部分的硅灰石矽卡岩中不存在矿化,进而初步得出控矿岩性不只限于碳酸盐岩的认识。
对947个不同岩性样品(安山玢岩样品223个、矽卡岩样品129个、混合花岗岩样品180个、混合岩样品86个)的品位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表1)。
安山玢岩、矽卡岩中的成矿元素含量远高于混合花岗岩、混合岩;由成矿元素含量的标准差系数,可知安山玢岩、矽卡岩中成矿元素的含量值离散程度小于混合花岗岩、混合岩,说明矽卡岩和安山玢岩与成矿的关系较混合岩类密切;混合岩中也存在Ag、Pb、Zn含量较高的样品,结合其相对高的标准差,说明混合岩类的矿化可能是局部矿化。
矿体除了受控于硅灰石矽卡岩外,还与断层构造蚀变岩、安山玢岩有关,同时混合岩类岩石的裂隙中也存在蚀变及矿化。矿区所有的岩石中均有矿化作用发生,显示了成矿对岩性无单极性选择的特点。
矿区的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是矿区的主要出露岩石,局部有裂隙带分布或与安山玢岩接触带附近的地段成矿元素含量增高,与安山玢岩接触处的混合花岗岩的成矿元素含量高于通常混合岩类,距离安山玢岩接触带较近的矿体品位含量较高,反之,较低。矿区普遍发育的安山玢岩主要呈脉状或似层状产出,大多数安山玢岩中发育黄铁矿和黄铜矿沿裂隙分布,矿化可延伸至接触带附近的围岩。部分安山玢岩已经硅化退色蚀变成为矿体。
4.1.2 构造因素
已有资料显示矿化分布于花岗斑岩与围岩的接触带、硅灰石矽卡岩、安山玢岩、构造破碎带等构造和岩石中[6],但岩性的成矿专属性并不显著,因此寻找新的或具有专属性更强的控矿因素是确定找矿新方向的关键。
本次工作初步将控矿构造划分为岩体表面构造、断裂及裂隙构造、接触带构造三种,其控矿特征分别简述如下:
(1)控矿的岩体表面形态
通过对已有探矿工程和矿体空间分布特点的综合分析,初步认为岩体表面形态与矿体分布有空间相关性。基于探矿工程数据,利用Surpac平台建立了岩体表面和矿体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模型可探讨岩体表面形态构造对矿体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燕山期花岗岩类岩体表面的凹部构造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矿区的花岗岩类岩体具有由NW向SE倾伏趋势,岩体表面呈凹凸不平状,南西部岩体埋深较浅,为凸起带,北东部发育走向NW的凹陷,该凹陷内又发育走向分别为NW和NE的次级凹陷(图4),其中14至20号勘探线间的次级凹部为北西走向;20号与34号勘探线之间的岩体凹部走向为NE向。由NW向SE岩体表面出现凹凸相间的特点,23号、34号勘探线处的岩体表面为NW向凸起。引人注意的是矿床分布与岩体表面形态关系密切,矿床分布于岩体表面凹陷部位上方(图4)。
表1 金石嶂矿床各类岩石Ag、Pb、Zn含量及特征值Table 1 Ag,Pb,Zn content and eigenvalue of the rock types in Jinshizhang polymetallic deposit
岩体表面次级凹陷带对矿体的控制作用非常明显,分布于岩体表面两个走向不同的次级凹部内的钻孔均探得矿体,而凸起部位的钻孔均未探得矿体。即使在同一勘探线剖面,只有分布于凹部的钻孔才探得矿体,而处于凸部的钻孔未探得矿体,如14号至20号勘探线之间布置在NW走向次级凹部内的钻孔均探得矿体,而布置于凹部以外的钻孔未探得矿体;20号与34号勘探线之间岩体凹部走向发生了变化,但同样沿凹部走向布置于凹部内的钻孔探得矿体,凹部以外钻孔均未见矿。
由图5看出燕山期花岗岩类在地表(水平面)呈港湾状,其长轴为NW走向;矿床分布于港湾的中部,并显示了靠近“港湾”收敛处(NE部)矿化较好特点。
(2)断裂及裂隙构造
前人提出了NW向断裂是矿床的主控断裂,但在矿区未观察到规模型控矿主干断裂或裂隙系统,已观察到的容矿断裂或裂隙规模均较小,连续性较差。矿化断裂及裂隙的走向主要为NW,但在矿区NW部的26线及25线出现NE走向的含矿断裂。
矿区的容矿断裂主要显示为小型断裂和裂隙,矿化和蚀变沿小型断裂和裂隙分布特征说明成矿机制为热液充填及蚀变;安山玢岩走向为NW,本身是矿体的特点也说明NW向断裂对控矿的重要作用。
(3)接触带构造
安山玢岩、花岗斑岩与大理岩或矽卡岩的接触带可以存在矿化,但许多接触带并不发生蚀变或矿化,在坑道另一侧的花岗斑岩与矽卡岩接触带内则发育矿化;研究初步发现区内岩浆岩体只有与碳酸盐岩接触时才有可能在接触带发生矿化。
4.2 金石嶂银铅锌矿成矿时代及期次
通过对金石嶂矿区初步研究认为区内应该至少有两次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矿化,一次是矿区的主要矿化,主要发生在燕山第三期;第二次矿化表现在花岗斑岩中的裂隙型矿化,尽管其规模较小,由于花岗斑岩只是深部较大规模岩体的浅成相,因此其中小规模的蚀变和矿化可能指示了与花岗斑岩有关的较大规模蚀变和矿化的“前锋”。
4.3 对金石嶂银铅锌矿成因的初步认识
前人对金石嶂银铅锌矿的成因类型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矽卡岩型矿床,一种认为是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混合岩化热液改造型银多金属矿床。经野外调查研究认为金石嶂矿床与下面几个要素密切相关。
4.3.1 矽卡岩与断裂叠加成矿
纯矽卡岩中并未发育成矿元素的富集和金属硫化物矿化的事实说明矽卡岩化过程未能形成有效的矿化,只有叠加破碎带的矽卡岩,或是部分与岩浆岩接触处的矽卡岩发育矿化,说明是构造破碎叠加促使热液进入才导致了矽卡岩的成矿。矿区矽卡岩中矿化率最高的原因可以认为是矽卡岩化学活性较其它岩性强,更易与成矿热液发生反应成矿所致。
4.3.2 断裂或裂隙是控矿依据
矿化严格受断裂或裂隙控制,如块状硫化物均分布于破碎带中,硫化物沿小型断裂或裂隙呈充填状分布,其旁侧发育硅化、钾化、绿帘石化等热液蚀变;矿化也沿岩浆岩与其它岩石的接触带发育;混合岩类、安山玢岩中的裂隙中均有矿体或矿化出现,这些现象都说明构造薄弱带是有利的成矿空间,热液正是沿这些空间进入,与围岩产生水-岩反应而成矿。
4.3.3 矿区发育热液充填型矿体
矿区断裂脆性特征明显,沿断裂或裂隙的热液蚀变宽度小,有的断裂旁侧甚至没有明显的蚀变,矿化完全呈充填状。
4.3.4 矿化及蚀变
野外调查主要观察到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并发育银的富集,发育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典型的热液蚀变,矿物组合也显示了中低温特点。
5 结论
(1)对矿区以往勘查和本次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存在两种成矿地质环境和两种矿床系列:1)与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火山热液矿床;2)与中生代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2)断裂构造是区内控矿、导矿和储矿的良好空间,具有较好的矿质沉淀场所。燕山期岩浆活动在为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丰富物质来源的同时也为老地层中丰富的多种金属成矿元素的再次活化迁移富集创造了条件。
图4 岩体凹部与矿床空间关系三维展示图Fig.4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of the rock recess and the deposit space
图5 岩体地表出露状况三维展示图Fig.5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of the rock surface outcrop situation
(3)金石嶂银多金属矿矿床具有成矿物质多来源、成矿多阶段和多成因的特点,主要矿床成因是次火山热液的充填交代成矿作用。金石嶂火山盆地作为“麻布岗火山盆地”的次级火山通道,其火山通道的深部应位于金石嶂的南侧,初步推断矿区南侧是寻找隐爆角砾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有利部位。同时,区内具有寻找岩浆-次火山热液充填交代型及古火山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型银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潜力。
[1]陈洁明.广东省金石嶂多金属测区的成矿预测[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2]温开浩,刘伟洪.广东金石嶂银多金属矿围岩特征及矿床成因意义[J].大众科技,2007(98):101-102.
[3]郭玉谦,方维萱,刘家军,张宝琛,刘正桃.广东金石嶂银多金属矿床矿物地球化学研究[J].矿物学报,2009,119-120.
[4]覃 忠.广东省龙川县麻布岗小长沙铁多金属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中国科技信息,2008(16):25-27.
[5]刘成忠,尹维青,张 婧,等.武夷山成矿带锡铜多金属矿床控矿条件和找矿预测标志[J].矿产与地质,2009,4(23-2):124-128.
[6]曹建劲,陈国能.广东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历史演化[J].中国区域地质,1998,17(1):89-92.
[7]汪礼明,张富铁,彭省临.广东省银矿成矿地质条件研究[J].矿产与地质,2004,6(3):225-231.
Discussion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the Jinshizhang Polymetallic Deposit,Guangdong Province
SUN Ning,LUO Wei,WEI Hong-jun,DUAN Jian-liang,HUANG Yan-tao
(South Geology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of the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Resource Geological Survey,Changsha 410001,China)
Jinshizhang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Guangdong Province,was discoveried in recent years,and it’s a hydrothermal ore deposi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gmatic hydrothermal activity.The orebody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three sets of NW,NE and EW faults and the contact belt.The rock bodies related to the mineralization are the Late Yanshanian K-feldspar granitoid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ore-control condition,fracture structure,mineralization age of the Jinshizhang silver-polymetallic deposit,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eposit belongs to a hydrothermal filling metasomatic type controlled by the continental volcano eruption cycle with mineralization material from multiple sources and multiple genesis.
Jinshizhang;silver-polymetallic ore;volcanic basin;ore-control condition
P618.1
A
1672-4135(2012)01-0047-09
2012-01-09
中国地质调查局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广东省龙川县金石嶂地区银铅锌矿远景调查(1212011120884)和广东省龙川县麻布岗成矿区银铅锌多金属矿远景调查(1212010781091)
孙宁(1988-),男,2009年毕业于河北地质职工大学矿山地质专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矿产勘查方面的研究,Emial:1792775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