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化意识评价可行性研究:反拨作用机制视角
2012-01-03兰春寿张昌宋
兰春寿 张昌宋
英语文化意识评价可行性研究:反拨作用机制视角
兰春寿 张昌宋
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欲对英语学习者文化意识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却没能找到适用的评价工具,更缺乏一种可以遵循的评价模式。这一现象引发我们对英语文化意识评价的研究。从反拨作用机制看,文化意识评价的实施能够促使英语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方法等做出调整,落实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基于反拨作用机制的视角的分析诠释了文化意识评价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和研究路径的可行性。这不仅为后续研究架设可行性路径,也为文化意识评价体系建构奠定基础。
文化意识评价;英语测试;反拨作用机制
1 文化意识培养与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是指对于影响人们行为和观念的自身文化和其他文化的理解,包括对人类行为的表现和文化模式差异的理解。有的学者把文化意识归于跨文化知识的范围,有的学者则把它单独列为跨文化能力的一个方面。Bryam曾把文化意识归于知识的范围,后来又把它独立出来,可见文化意识在跨文化能力中的重要性,也说明文化意识和跨文化知识是有区别的(祖晓梅,2003)。文化意识不是指对于本族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事实或信息的具体了解,而是对文化现象、模式、特征以及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洞察和批评性的理解,因此文化意识不只是外在的知识,更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和素质。祖晓梅认为,文化意识概念的引入使跨文化能力从强调外在行为与知识转变为强调内在能力与素质,也使跨文化能力中“文化”的概念从特定文化扩展为一般文化,开阔了文化的视野。文化意识在教育部颁发实施的《英语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的简称)的目标结构中是五个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素之一。该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进行了1-8级的分级目标描述,足见其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众所周知,当今的英语教学已经把构成人们语言交际能力所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因素导入语言教学,形成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平分秋色的观点。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查的重点,而很多学者在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问题时都强调了文化意识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在跨文化能力的文化意识、知识、技能、态度四个维度中,文化意识是核心的部分,是其他三个维度的出发点(Fantini,2000)。文化意识既是英语学习者的一种内在能力和素质体现,又是《英语课程标准》目标结构中五个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素之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称《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背景下,对文化意识进行有效评价是顺应现实的需要。就目前英语教学而言,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的英语教师始终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欲对英语学习者文化意识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却没能找到适用的评价工具,更缺乏一种可以遵循的评价模式。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高考英语(中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英语考试简称)既具有选拔功能又具有评价功能。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落实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需要在高考英语中体现文化意识的评价,发挥高考英语对教学的正面反拨和导向作用,实现英语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文化意识培养目标。这不仅贯彻了《规划纲要》的精神,也是探求高考英语正面反拨作用的现实诉求;不仅能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拓展与补充,又能促进英语学习者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评价朝多元化发展。
2 反拨作用机制中的文化意识评价
对于语言测试反拨作用,Bailey曾经将Hughes的“参与者—过程—结果”的反拨作用机制用图例进行了直观表示(黄大勇等,2002:289)。在该反拨作用机制中,“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教学教材作者和课程设计者以及研究人员;“过程”指“参与者采取的有助于学习的任何行动”,如教材开发、大纲制订、教学方法的变化、学习和应试策略的采用等等;“结果”指“所学知识或技能”和“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质量”。在反拨作用机制中,一个测试的性质将首先影响参与者对其教学和学习任务的理解和态度,而这种理解和态度又反过来影响参与者完成任务的过程,从而影响学习结果。参与者中的学生、教师、教学教材作者和课程设计者也都能对测试产生不同影响,这种影响被van Lier称为“前拨作用”(黄大勇,2002)。而参与者中的研究人员这个群体对测试的影响存在两种情况。其一,研究人员可通过研究成果对考试直接产生影响。其二,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与教学结果共同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而对测试产生影响。基于此,我们结合文化意识培养目标与高考英语的关系,对Bailey的反拨作用机制图进行了简化与修改(如图1所示),以突出高考英语、教学和文化意识评价之间的关系。
图1 英语考试反拨作用机制简图(修改自黄大勇等,2002:289)
我们知道,高考英语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英语考试之一,对教学与学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反拨作用。李绍山认为,就参加考试或备考而言,如果考试内容涉及了考生所不具备的知识,那么就会对考生的知识学习产生影响,如果考试内容符合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结构,这种影响就会是有利的,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妨碍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诚然,文化意识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目标之一,将文化意识纳入考试范畴符合英语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学习能产生有利的影响。
从语言测试反拨作用机制看,虽然文化意识评价的研究源自于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要求,但其研究动机却来自高考英语对教学过程的反拨影响,其研究结果——文化意识评价模式——所具有的影响不仅指向“测试”(高考英语)本身,也指向“教学结果”,最后落实在学生的“学习结果”上面。在这个反拨作用机制中,“测试”好比是驱动者,他对学生、教师、研究人员的驱动影响作用最后都汇聚到“学习结果”这个点。该“学习结果”被Bailey称为“对学习者的反拨作用”(黄大勇,2002)。当然,高考英语对学习者的反拨作用离不开教师这个群体。测试对教师的影响体现为对教学过程的影响。作为教师,其教学中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就会很自然地向考试看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方法等做出相应的调整。当文化意识的评价作用到学生的“学习结果”,然后再投射到“高考英语”,再次形成考试对教师及其教学过程的反拨影响,进而产生一种可预测的良性的反拨作用循环。这样,就可以通过高考英语对教学过程的潜在影响,有意识地发挥测试的积极导向作用,纠正教学中的某些错误做法,使教学朝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基础英语教育中存在的以下现象,即英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进行1至8级的分级目标描述,但却没有相应的文化意识评价体系来衡量学生的文化意识发展情况而导致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价值取向和目标都只是向高考英语看齐。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利用高考英语反拨作用机制,发挥高考英语的积极导向作用,纠正这种培养目标与教学现实脱节的现象。为此,只有将文化意识的有效评价与高考英语联系起来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将文化意识培养纳入教学内容、教学评估中,也势必引发学生对文化意识学习的热情。不言而喻,通过这种良性反拨作用循环,文化意识培养目标就能顺利达成。然而,受制于现有的高考英语考试形式,在高考英语中增加或融入文化意识评价的做法是难以实施。这就需要研究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文化意识评价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与高考英语相辅相成,可以融入教师的“教学结果”,最后促成学生“学习结果”(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达成。这样,才能摆正高考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的“伙伴关系(partnership)——测试应该支持好的教学,而纠正不好的教学Hughes(1989:2)”,才能充分发挥测试对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毋庸置疑,高考英语能够影响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培养目标的达成,能够左右文化意识培养目标的评价实施。建基于语言测试反拨作用机制来研究文化意识评价模式及评价设计是英语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
3 反拨作用机制视角下的文化意识评价研究
3.1 文化意识评价研究内容的可行性
语言测试反拨作用是现代语言测试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反拨作用的研究离不开教学。关于反拨作用与教学的关系研究,国外较系统的研究成果在理论层面主要有Alderson&Wall(1993)的15个反拨作用理论假设,Hughes(1989)、Bailey(1996)所勾勒的“参与者—过程—结果”的反拨作用模型。除此之外,Spolsky、Hawsthorne、Hamp-Ly⁃ons以及Shohamy等人还从理论方面将考试的后果与考试的公平性、权威与伦理以及民主教育制度等问题联系起来,对广义的考试反拨作用做了阐释。在实证方面,有四个方面主要发现,即考试的影响有心理的也有教学的;对语言教学的影响有负面也有正面;考试还对教育各环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考试与一些因素(如教师的学历、教学经验等)交互作用,影响教学。
国内关于英语考试反拨作用的研究,有的探讨英语等级考试的反拨作用,有的研究成就测试对外语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唐雄英(2005)对英语四级考试反拨作用的研究认为考试影响了学习者学习的态度、内容、方式、速度和顺序以及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等。李绍山(2005)从测试的内容、题型、试题编制、成绩评定以及测试结果的管理和使用等提出有针对性地发挥测试正面反拨作用的建议。亓鲁霞(2004)通过访谈、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手段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实证研究,指出高考英语的预期反拨作用有限。
由此可见,现有的研究从多方面反映了语言测试反拨作用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了测试对语言教学与学习的影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文化意识是英语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目标之一,是英语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因此,文化意识培养势必受到英语测试,尤其是高考英语的反拨影响。然而,正如蒋显菊(2007)通过文献法研究所指出的,国内有关语言测试反拨作用的研究还是比较有限,而将语言测试反拨作用与文化意识培养及其评价联系起来的研究相对缺乏。从语言测试反拨作用机制看,问题的症结在于高考英语与文化意识评价之间的关系相当模糊。文化意识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组成中的重要性决定了作为语言教学中重要环节的高考英语必然具有将文化意识纳入评价体系进行有效评价的诉求。只有教学与测试的理论基础相一致时,英语测试才会有可能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反拨作用;才能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跨越”和“超越”(高一虹,2002)。
然而,受制于高考英语的考试形式,我们该如何评价文化意识?如何检测文化意识培养目标?如何研制具有可行性的文化意识评价工具?如何验证该测评工具或量表的信效度及推广的可行性?这些都是探索适用于我国英语教育环境的文化意识评价体系的核心研究内容。为此,我们需要明确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我国基础教育对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及其评价具有怎样的现实需求?(2)我们应该如何根据高考英语的反拨作用机制构建文化意识评价体系?(3)我们应该如何研制有效的文化意识评价工具?
3.2 文化意识评价研究路径的可行性
语言测试反拨作用的研究方法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Watanabe(2003)认为在研究语言测试反拨作用时,运用定性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克服定量研究方法在描述社会现象时可能产生的局限性。语言测试反拨作用的定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定式或非定式的访谈。因此,基于反拨作用机制的文化意识评价可行性研究路径以定性为主然后结合教学实验进行验证。具体包括:
(1)需求分析:对文化意识评价的需求展开研究。《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文化意识培养目标进行了一到八级的分级描述。在现阶段的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文化意识评价存在何种需求?为此,首先需要确立文化意识评价需求调查方案,编制调查问卷。其次对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管理部门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综合分析文化意识评价的现实需求以及文化意识发展梯度。
(2)课堂观察:选取有代表性的中学英语教学课堂进行课堂观察,深入了解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的现状,从课堂、师生行为等方面分析高考英语对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的反拨作用情况,揭示高考英语反拨作用诉求中的显性因素,初步论证文化意识评价体系构建的决定性因素。
(3)问卷调查和访谈:对高考英语考试说明编写者或高考命题者以及一些主要英语教材编写者和英语课程设计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这些人员的调查揭示影响高考英语反拨作用的隐性因素,为构建有效性的文化意识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4)教学实验和验证:综合教学、学习和反拨作用的相关因素尝试性架构文化意识评价体系框架,研制文化意识评价工具,并进行相应的实验以验证评价工具的信效度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适合基础英语教育不同级别文化意识培养目标的评价体系,确立分级的文化意识评价工具。
4 结束语
对文化意识评价体系的研究既顺应了我国现阶段英语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精神。英语测试反拨作用机制为文化意识评价体系研究提供了理据,文化意识评价研究的可行性路径分析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从反拨作用机制视角分析英语文化意识评价的可行性研究旨在能够为文化意识评价体系建构奠定基础。
[1]祖晓梅.跨文化能力与文化教学的新目标.世界汉语教学,2003(4).
[2]唐雄英.语言测试的后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7).
[3]李绍山.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与语言测试设计[J].外语界,2005(1).
[4]亓鲁霞.意愿与现实:中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英语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黄大勇,杨炳钧.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4).
[6]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7]Fantini,A.E.A Central Concern: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M].In SLT Occasional Paper Seires.Brattleboro(VT).2000.
[8]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9.
[9]Alderson,C.J.&Wall,D.Does Washback Exist?[J].Applied Lin⁃guistics.1993,14(2).
[10]Bailey,K.M.Working for Washback:A Rev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sting[J].Language Testing.1996,13(3).
[11]Watanabe,Y.Methodology in Washback Studies[A].Liying C.,(ed)Washback in Language testing:Research Contexts and Meth⁃ods[C].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New Jersey.2003.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tudy on the Assessment of Cultural Awaren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echanics of Washback Effect
LAN Chunshou and ZHANG Changsong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our country,there exists a dilemma that English teachers who want to assess English learners’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wareness fail to get available measuring instruments,let alone a model of assessment for them to follow.This is the motivation of our research into the assessment of cultural awareness.In view of the mechanics of washback effect,the assessing of cultural awareness helps to facilitate English teachers to adjust their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cultural awareness.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echanics of washback effect interpret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methods for assessing cultural awareness.The analysis not only suggests plausible approaches to follow-up researches,but also lays foundations for constructing the framework of assessing cultural awareness.
Cultural Awareness Assessment;English Tests;the Mechanics of Washback Effect
G405
A
1005-8427(2012)05-0019-5
本文为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英语测试对英语文化教学反拨效应机理研究》阶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2010B150。
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