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发展的审视以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为视角
2012-01-02全海英张烨
全海英,张烨
(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是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2~5年举办一次的,全国体育领域级别最高,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体育界盛会。会议的交流形式分为专题主报告、专题报告、书面交流和墙报交流四种。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于2011年12月5日至7日于上海举行。此次会议由上海体育学院承办,会议的主题为“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九科大既是体育界学习与贯彻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即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决议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是对过去四年体育科学技术及体育科学理论的总结和对未来我国体育科技和理论发展趋势的展望。文章从入选本次大会的论文的地域分布、学科分布和作者单位构成等方面,对本次大会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这不但有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全国体育科研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可以促进广大体育工作者更好地从事体育科学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与历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相关的总结性论文及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目录。
1.2.2 分类与数据统计法对入选的论文按照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对其进行分类和统计。
1.2.3 比较分析法对根据入选论文所做的分类和统计进行比较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概况
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共录取论文3379篇(除专题主报告),最后入选论文3151篇,这些入选的论文不仅体现了我国体育科技或理论发展的最前沿或最新的发展方向。更表现了我国在体育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的发展和创新。它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其中专题报告437篇,书面交流1182篇,墙报交流1532篇。分别占录取论文总数的13.9%、37.5%、48.6%(见表1)。
表1 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概况
表2 第六、七、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概况[1]
比较表1、表2可以看出,本届大会的论文录取总数超过了以往三届大会。同时本届科学大会入选的专题报告形式和书面交流形式的论文比率比上届有所上升,这种入选结构上的优化,有利于更多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论文入选,从而使这些论文中的科研思想得到更好的传播。
2.2 第七、八、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主题的变化
从表3中可以看出,第七届体育科学大会的主题是“奥运、科技、健身”,彰显了以发展科技为手段,服务2008奥运会和全民健身为目的的宗旨。第八届体育科学大会的主题是“体育科技与和谐社会”,这表明了体育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之间有着积极的相互促进的作用,一方面社会的和谐可以促进体育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体育科技的进步又可以反作用于社会生活,即体育科技的进步可以更好的造福与人们的生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九届体育科学大会的主题是“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正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体育科技是促进我国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这种由量到质的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此外体育科技又是体育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实力的重要标准,因而只有切实发展体育科技,提高我国体育科技水平,才能实现真正的实现体育强国[2]。
表3 第七、八、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主题变化情况[3]
2.3 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专题报告、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的论文的地域分布
表4分别反应了入选九科大的专题报告,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论文的地域分布情况。北京、上海、辽宁三个地区,无论是专题报告,墙报交流还是书面交流论文的入选数量上都居于前三位。特别是北京地区在入选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不难看出,北京地区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社会地位,其体育水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体育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另一方面,入选论文数量较多的地区都是经济、文化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地区,而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在论文入选数量上远远低于东部较发达地区,因而更应该注意在抓好较发达地区的体育科技文化发展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对西部地区的体育科技、文化的投资力度,以及技术上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
表4 九科大的专题报告、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论文的地域分布情况
通过上述数据同表5的比较可以看出,入选论文数量上占优势的地区,大学综合实力的排名在全国范围内也很靠前。由此看见,体育科技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建设水平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关系,因而对于那些体育科研水平欠发达的地区,国家也应加大对其教育的投入和扶植。另外,在九科大中,入选论文除港、澳地区的论文外,还有多篇来自国外的论文入选,由此看出中国体育科学大会的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逐渐走向世界体育科学的舞台。
表5 我国大学教育地区(省、市、自治区)综合竞争力前10强[4]
2.4 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
2.4.1 专题报告的学科分布由表6中可以看出,九科大专题报告的学科分布安排不同于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的学科分布安排,在安排上更细化为58门各学科的具体内容。从这种一改三种会议交流方式学科分布形式相同的安排方式中,不难体会到会议组织者对专题报告这种交流方式的重视程度。而这种新的学科划分方式也使得专题报告的指导性更有针对意义和更强的专业学习意义。另一方面,从各学科入取的论文的数量中也可以看出,专题报告的各学科入取数量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平均的,均衡的照顾了各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各学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向着平衡的方向发展。
表6 专题报告入选论文的学科分布
2.4.2 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的学科分布从表7中可以看出,墙报交流还是书面交流,均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学科数量分布,按学科入选数量的多少排序,前六位的学科分别是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化学、武术和体育产业,这些学科大都是建立时间较久,研究方法较为完善的学科,而对于一些新兴学科和冷门学科,例如体育建筑学、体育仪器器材学、体育统计学、体育计算机应用等学科,入选论文数量很少,这表明了我国体育研究中存在的各学科间的不均衡性。正像经济学中所说的“木桶效应”,体育科学的整体发展水平是由其中最薄弱的学科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体育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共同发展。只有实现体育学科间的均衡发展才能达到“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因而有必要注重发展我国的短板学科,从而促进各学科间的均衡发展[5]。
表7 墙报交流和书面交流入选论文的学科分布
2.5 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作者的单位构成情况分析
从表8中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科研的主力军仍旧是体育院校,体育院校无论在专题报告,墙报交流还是书面交流中的论文入选数量都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均达到了入选总数量的55%以上。其他高等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在体育科研方面表现出来的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它们的论文数量在入选总数中也占有很大比重,分别占到了总数的20%以上和12%以上。再次是体育局和科研所。同时从表8中也可以发现,中小学入选的论文比例过小,因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职前科研教育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培训形式化,工作方式的惯性等原因,使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能及时转化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研成果。
表8 入选论文第一作者的单位构成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第七、八、九届的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主题虽不尽相同,但是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九科大的主题“发展体育科技,建设体育强国”,更彰显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信心和决心。
(2)从入选的论文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入选论文的地域分布极不均衡,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较发达地区相比数量上有着明显的差距。
(3)从入选论文的学科分布来看,传统和热门学科的研究要好于新兴和冷门学科,更有学科有“无人问津”的情况。
(4)从入选论文作者的单位构成来看,高等院校是我国体育科研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还有待加强。
3.2 建议
(1)入选论文的地域分布极不均衡,因此在保证稳步提高体育科研水平较高的地区的科研水平的同时,更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植。
(2)在发展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努力发展新兴和弱势体育学科,实现体育学科各领域的均衡发展。
(3)在保证高校教师的体育科研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切实将他们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转变成可利用的科学的体育文化。
[1]杨杰,张琦,黄军. 从第四、五、六、七届体育科学大会分析我国体育科研的进展状况[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6 (4): 84-86.
[2]田玉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体育科学, 2009, 29 (3): 3-8.
[3]蔡有志,王凯珍,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情况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28 (10): 1303-1306.
[4]张瑛.浅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2): 82-84.
[5]李建英,石晓峰,王飞,等.对体育学科均衡、协调发展的探讨[J]. 体育科学, 2007, 27 (5):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