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声世界里有颗感恩的心

2012-01-01

科学大众(中学) 2012年5期


  15年前,一次意外的发烧使她双耳失聪,从此失去了听说能力。可性格开朗的她,并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而忧郁,相反变得更加坚强,瘦削的脸上总是带着一份自信的微笑。“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心理变残疾了。我要做一个身残志坚,残而不废的有志少年。”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16岁的她虚心好学、积极进取,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她孝敬父母、乖巧懂事,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她性格开朗、活泼可爱,是同学们的好朋友。她,就是江苏省镇江市特教中心聋高一年级的施颖同学。
  以勤补拙 奋发进取
  “学习刻苦、谦虚谨慎、勤学好思、关心班级。”这是施颖的班主任陈志兰老师对她的评价。有不少聋哑人因为理解能力差,而不愿意看课外书,可施颖却是一个“小书迷”,教室里、宿舍中、走廊上到处都能看到她读书的身影。这都得益于从小父母对她的严格教育,在施颖的家里有面“会说话的墙”,满满一墙面上都是父母与她交流的句子,密密麻麻的墙上记录着她的努力。因此,她的语言表达能力比一般聋哑人要强得多。她还常常在日记本里记下自己的读书感悟。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她开始尝试写作,一篇篇语句优美、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文章,在学校和镇江市各类作文比赛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学习上,她认真刻苦,成绩优异,曾连续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她虽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女生,但作为班长,她能以勤治班,以德服人,协助老师管理班级,不辞辛苦地为同学服务,是老师的好帮手,更是同学们眼中的“雷锋班长”。在她的带领下,聋高一年级这个班集体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在全校的各项活动中屡屡获奖,并多次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
  善良温暖冰冷之心
  接触过施颖的人都会喜欢上这个善良、和气的女孩。2011年上半年,由于施颖职业课程成绩突出,被学校选派到南京参加美甲培训。培训班里30多人都是来自全省和她一样的残疾人,其中有一位女同学叫刘静,比施颖大十几岁,学习美甲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美甲技术在班上数一数二,但由于下肢截瘫,每天都得坐轮椅去上课。施颖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她的任务,每天帮助她买饭买菜、打水洗碗、洗衣晾衣。可这位刘静姐并不领情,反而把施颖看成自己的竞争对手,常常对她冷嘲热讽。善良的小施颖对此并未放在心上,依然无微不至地坚持照顾着刘静的生活起居。
  一次学校放假,施颖很想早点回家和爸爸妈妈团聚,到母校看望同学和老师,但刘静的家人却迟迟未来接刘静,于是她又留了下来继续照顾刘静。而此时的施颖扁桃体发炎,还发着高烧,却依旧每天坚持照顾着刘静,一直等到刘静被家人接走。而她一回到家就住进了医院,妈妈看着病床上的她,心疼地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责怪”她太傻,她只是调皮地;中着妈妈笑了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她颇有敌意的刘静终于被她的善良所打动。自此以后,两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课上,两人互相学习、切磋美甲技能;课后,施颖成了刘静的“小拐杖”“开心果”。
  小小年纪却懂感恩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当其他同龄小女孩还在父母怀抱里撒娇的时候,小小的施颖却已懂得了感恩和回报。参加第四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时,施颖取得了美甲组铜奖的好成绩,并获得了荣誉证书和6万元奖金。拿到奖金的那一刻,她曾想过给自己买一套漂亮的衣服,好好地美一次;曾想过给妹妹买一个有趣的玩具;也曾想过给在辛苦工作的爸爸妈妈买一些营养品,好好孝敬他们;更曾奢侈地想过和同学们去哪儿旅游一次……可这些念头在她脑海中只是一闪而过,最后她毅然地决定把奖金的三分之二捐给学校,用于添置美甲设备,以及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所剩的三分之一全部交给了爸爸妈妈,用于她和妹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同学说她傻,她却笑着说:“如果没有学校的培养、老师的精心指导,哪有我的今天?”正所谓“感恩不待时”,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对学校的感恩回报。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她,比起城里同龄女孩多了分稳重和成熟。爸爸妈妈喜欢她,不仅是因为她乖巧懂事,还因为她是那么地善解人意。周末回家,她会主动帮助爸爸妈妈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几乎承担了家里大部分的家务活。她常想,爸爸妈妈为了她,竭尽全能地付出了一切。为治疗她的病,爸爸妈妈带着她不知跑了多少家知名的医院,花了多少钱;为了照顾她的后半生,爸爸妈妈甚至给她生了一个小妹妹。因为她是聋哑人,爸爸妈妈也曾受到一些的奚落、白眼。懂事的她用行动证明,她不会成为爸爸妈妈的负担与累赘。相反,她会让爸爸妈妈因为她而骄傲和自豪。凭着独特的审美眼光,她的美甲作品技压群芳。在学校,她是美甲组的领军人物;在整个镇江市残疾人中,她也是小有名气。2010年8月,在镇江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她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2011年5月,她参加了全国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以漂亮的作品赢得了专家的青睐,取得了铜奖的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