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的上访制度

2012-01-01

百科知识 2012年4期

  “告御状”这个词,很多喜爱戏曲和传统故事的人不陌生,在法律术语上的名称叫“京控”,有些类似于上访制度。“鸣冤鼓”最早见于《周礼》的“路鼓”,这是百姓向皇帝、中央机关上访的最早记载。从隋代开始,统治者就确立了严格的逐级告状制度。案件必须经县郡、州、中央省部逐级上告,越过一级就算“越诉”;只有走完上述程序后,或者官员都不受理时,才可以敲登闻鼓向皇帝直诉。如果向皇帝“越级上访”,那么也构成越诉。拦轿申冤叫做“邀车驾”,属于“越诉”,唐代法律规定笞四十。明朝法律规定:告状者冲入皇帝仪仗,就可判死刑。随着京控者越来越多,明清两朝应对京控的措施也越来越严厉。明朝晚期每一朝皇帝都会出台严控京控的新政策。清朝规定,上访者只可敲设于都察院和步军统领衙门之外的“鸣冤鼓”,但不允许“邀车驾直诉”。
  车辆左右行驶的由来
  车辆一般靠右行驶,它起源于欧洲大陆规定当时军人和军队一律靠右侧行走。这是因为当时的欧洲军人都是左手持盾牌,右手执矛和剑,实行靠右侧行走的规定,双方在路上相遇时,可以从对方持盾牌的一侧走过,避免冲突和误会。后来,这项规定专用于交通上,并一直沿用下来。有趣的是,在当今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车辆不是靠右侧而是靠左侧行驶。这是由于中世纪的风俗对交通规则产生的影响。因为那时,人人从左侧上下马,上马石都置放在左侧路边,因而骑士往往沿路左行。据此,1772年,英国便立下了一切车辆靠左行驶的法规。19世纪,英国车辆左行法规对欧洲一些国家产生了影响,甚至被亚洲部分国家和太平洋岛所沿用。
  打千源自满族礼节
  打千是清代男子下对上请安时所通行的礼节,施礼者左膝前屈,打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这是一种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这种礼节原来是清代满族特有的礼节,被称作“打千儿”,是旧时的敬礼。满族注重礼节,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即每隔三天要给长辈请安,隔五天见了长辈要“打千”。男人打干时要哈腰,右手同时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的样子,女人打千时要双手扶膝下蹲。船舶用“吨”表示级别的由来
  现在的船舶大多用“吨级”来衡量大小,如“万吨级”。那么这个“吨”如何得来的呢?船舶的“吨级”与量重的“吨”不同,实际上,并不是指一艘船舶的重量。当时船业最发达的英国是根据船的大小来决定纳税金的多寡,衡量的标准就是看一艘船上能装载多少个酒樽。譬如,一艘船能载500只酒樽的话,就称这艘船为500吨级。这种酒樽,容积为252加仑,装满酒时重2240磅(1016.064千克)。敲击空酒樽时,它会发出“吨、吨”的声音,所以就将樽叫做“吨”了。2240磅就是1英砘。后来人们计算船舶大小开始用这个单位,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为什么第一次见面出难题叫下马威?
  其实,下马威原先并不是第一次见面就出难题的意思,而是指官吏初到任时,借故严厉处分下属,以显示成风。下马威一语出自《汉书·叙传》,班固在为祖先作传记时,记叙伯祖父班伯因定襄时局混乱,而自请担任定襄太守,定襄豪门大户“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意思是说他们担心班伯初到任时要对下属显示威风,所以有所收敛。这里的下车,并非指从车上下来的动作,而是指官员初到任。古人有用下马、下车表示官员到任的习惯,所以后来“下车作威”便被“下马威”代替。随着词语意思的转变,下马成从初到任时要对下属显示威风,到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土古的药膳
  药膳并非现代人的发明。《周礼》记载,西周有医官叫“食医”。食医主要掌理调配周天子的“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的滋味、温凉和分量。从食医所从事的工作来看,他们巳与现代营养医生类似。其中还记载了很成熟的食疗原则。这些记载说明,我国早在西周就有了相当丰富的药膳知识,并出现了从事药膳制作和应用的专职人员。
  我国最早的冰棍
  早在公元前250年左右,我们的祖先便懂得了以冰来冷冻食物,稍后,又学会了制造白砂糖。这就使得那些心灵手巧的司厨们能够在酷暑时节调剂出一种“奇特”的食品,来丰富王侯的御膳房了。这种独出心裁的食品便是世界上最早的冰棍:用沥上香精的大米油加上牛奶、白砂糖冷冻而成的“雪条”。这种深受皇帝赞赏的“雪条”,被高大的宫墙禁锢了近千年,直到1 2世纪末期才以“冰棍”的雅号出现在街头。这很可能是宫中御厨师在离开宫廷之后借此谋生,将“雪条”改名为“冰棍”,以掩人耳目。
  内蒙古发现红山文化墓地
  近日,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境内发现一处罕见的红山文化时期墓地,并发现一件巴林鸡血石手镯。这是中国国内首次发现的经过正式发掘的红山文化时期鸡血石玉镯。这个新石器时代墓地位于巴林左旗隆昌镇一高山丘的顶部。考古人员在此发现近年遭盗掘的10余座古墓葬,墓葬周围发现被盗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红陶片及烧过的入骨等,遂对该处墓地进行清理发掘。据悉,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期中国北方的一种文化,分布在中原和东北亚地区的接合地带,经济结构亦农亦牧。
  女子缠足从何时开始的?
  陈存仁在《女性酷刑缠足考》中,认为缠足可能始于秦代,因为汉代司马迁《史记》中曾经有“临淄女子,弹弦,踣缠”之句。其中跕缠可能就是指缠足,不过当时或许仅限于少数风月场中的女性。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中也曾有“小头某鞋履窄衣裳”之旬,描写的可能是他目睹的缠足女性。杜枚的“细尺裁量约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也刻画了妇女用布带缠足的情形。宋朝以后,名嫒闺秀的争相效仿,使缠足逐渐遍及各地,并且愈缠愈小,“三寸金莲”逐渐成为衡量美的标准。
  我国古代最早的动物园
  早在旧石器时期,人类就开始捕捉和驯养野狗,到了新石器时期,又开始饲养野马、野牛和野山羊等。以后有人把捕捉到的动物用栅栏圈起来,招引宾客观赏,这就是最初的动物园。远在西周时,我国的周武王破天荒地建立了“宫廷猎园”,成为现代动物园的雏形。
  【文稿】李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