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职
2012-01-01刘英团
职业 2012年1期
智联招聘新近的一项调查证实,职场人士转换职业方向已成为普遍现象。在对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9986名职场人士进行调查后,智联招聘的报告显示,72%的职场员工想在5年内转换职业发展方向(包括转换行业、专业及公司),92%的员工希望晋升至高管职位。
玛西·埃尔博尔在畅销书《一个人,多样职业:工作家庭双成功的新范例》中指出:“在我还是律师时,我每天都处理着大量的法律问题,对此我憎恶不已。”尽管玛西·埃尔博尔已成功地转型,但当她在决定放弃律师职位之前,仍然挣扎良久。毕竟,律师的高收入,令其他工作难以望其项背。而这也正是很多人换工作的“瓶颈”:要离开你驾轻就熟的工作,非常困难。最终,玛西·埃尔博尔在纽约上了一个写作班。然后,她为《纽约时报》的“法庭”版做自由撰稿人。众多的机会随之而来,在有了一些固定的写作刊物后,她在律师协会的刊物上发布了一个广告,愿意为律师开授写作班。玛西·埃尔博尔一步步地完成了从律师到教师的转变,其实一点都不容易:如今的年薪只有当律师时的1/3~1/2。但套用玛西·埃尔博尔的话说:“职业转换和赚更多钱无关,却和更开心有关。换工作,就是要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
职业定位的关键是天赋和性格,而不是所学专业或以前的工作经验。很多人对目前的工作不喜欢、很厌倦;很多人打拼多年,跳来跳去,发觉还是没有混出点名堂来,也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也有许多人对整个行业环境感到失望,没有信心。所以,很多职场人士纠结于“要不要转行”而不能自拔。“我总觉得导游是吃青春饭的,这让我感到很焦虑……”我的一个朋友在离职前是北京某旅行社的导游兼外联,收入颇为丰厚。但除了游客的赞赏、同事的钦佩可缓解她郁闷的心情之外,她似乎已经找不到持久的内驱动了。其实,通过转化职业“另谋高就”并没有我的那个朋友想的那么简单。在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人及外在的环境都在不断发展,对自己和环境的认知也会不断变化,由此会引起自己职业生涯的变化。而且,转换职业也没必要“跟风”,人固然要往“高处走”,但一定要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切莫“跟着感觉走”。
西方有一句谚语:“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许多人对目前的工作看不到前途,就想到跳槽,换一个行业。其实,同样是跳槽转行,有的人能够转入自己适合的职业,越跳越好,而有的人则越转越找不到方向,越跳越糟。跳槽自有跳槽的原则,违背了原则的跳槽只能是越跳越糟。转行自有转行的规则,违背了规则的转行也只能是越转越迷茫。看准前方、看清职业前景再跳才是明智之举。再看职业种类,各行各业,各有各的要求,各有各的发展前景,自己究竟适合哪一行,先进行一下彻底的职业体检,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规划再转也不迟。而且,跳槽不是目标,只是手段,行业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适合自己。跳槽转行也不一定要打破一切常规,最关键的是必须找到适合的工作,才能实现个人的职业价值。有效利用专业优势能够保证个人价值的实现。当然,如果个人的确不适合相关专业,也要实施规划性价值转移,盲目肯定会受到市场的惩罚,职业碰壁将是必然。我们所有职业行为的目标只有一个:找到适合职业,实现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