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科:HR如何与老板共舞

2012-01-01章燕婉

职业 2012年1期

  记者日前参加了第十四届中国人才年度颁奖活动。在活动现场,采访了活动主办方威科集团的有关代表——全球资深人力资源副总裁Kathy Baker女士、中国首席执行官张莎莎女士、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郭云女士、市场营销总监刘雪丽女士。
  威科集团的代表们坦言,中国HR行业的发展趋势,就如这次活动的主题所述,“深入核心,华丽转身”。
  
  HR要成为合作伙伴
  目前HR的功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过去,HR的作用更多体现在执行力上,配合公司管理层进行具体的战略执行。如今,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HR的功能正在进一步拓展,已经更多地成为公司高管和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这也是未来HR发展的必然趋势。
  HR从业人员要从被动变为主动,去深入了解企业业务,与公司各个层面的人员进行沟通,参与公司策略的制定。比如,他们会更多参与业务上的战略会议、产品开发。HR的“招聘”职能已不像过去那样简单达成,其必须从业务部门、管理层的角度去思考究竟需要寻找怎样的人去胜任某一职位。
  HR不再只是行政执行人,而要成为专业人士;不能只做救治的专家,而要成为预防的专家。这对HR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HR相关的知识和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甚至只是了解公司自身的业务,也不够。他们需要懂得更多。要掌握理解业务部门的语言、需求和知识,具备跨文化的交流和工作能力,更要了解更广阔的外部需求,无论是中国抑或是全球的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等。
  
  HR要做好本土化
  这次评选活动增设的“威科先行年度创新人物”奖项,就是为了鼓励HR的创新。
  HR行业创新很难,因为很多都是传统的方式、手法、理念、操作方式。对于跨国公司在华企业而言,HR创新更难。因为国外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都已经很成熟了,很多时候中国市场又需要执行总部的策略。但对于中国而言,这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市场,还是会有一些创新的机会。当然这个创新不一定是一个很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举办这么多届的中国人才年度评选活动,威科的确看到了很多企业、行业用了很多不同寻常的方式来帮助企业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实,外资企业要做好本土化,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现在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认识到,纯粹的拿来主义不是太现实。比如前几年,很多国外大公司进入中国时,一股脑将国外的很多理念包括系统的HR管理模式等引进,或是在华分公司就将其美国总部的流程手册直接拿来使用。但逐渐发现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这会影响到企业在国内业务的开展和发展。所以现在对于本土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本土化呢?如何才能既符合国际化的标准和要求,又符合本地的劳动法律法规要求、政策以及惯例呢?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个很大的课题。如果一家公司能将这一点做得很好的话,那么就是“华丽转身”了。那些在中国做得好的跨国公司,通常本土化做得也好;本土化做得不好的公司,肯定在中国做不好。这似乎已经成为业界公认的一个事实。
  其实对于HR的创新而言,不在乎形式如何,关键是结果导向一致。至于中间的形式、程序、本土化规章等等,都可以多样化。比如公司的内控,可能中国和英美的操作完全不一样,这都没有关系,只要最终得到的结果相同将内控做好就可以了。
  
  后金融危机时代HR面临的挑战
  在所谓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不论是宏观的经济环境、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人才的流动,都处于一个瞬息万变的过程中。对于HR而言,如何能找到合适的人才,如何能留住核心人才,这无疑又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其实,这些内容一直都是HR的“功课”所在,只是放在“后金融危机”这个特殊的背景下,其挑战性日益凸显出来。
  随着经济的趋同化发展和人才的流动性日趋频繁,HR已经很难只是局限在一个地方找到所有合适的人。他们需要做更多的计划。HR已更多运用到各种社会资源去发现合适的人才。这不仅包括传统的招聘网站、猎头也包括运用社交网络新兴媒体如微博等。同时,跨国公司一直都看重内部人员的推荐方式。比如,威科坚信“从业人员就在身边”,鼓励员工推荐人才,并给予适当奖励。
  很多公司已更为关注保存和培养既有的内部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了。威科也不例外,它一直都很关注公司内部具有潜力和成长性的员工。其会为员工提供内部轮岗的机会(internal relocation),比如让销售人员去做产品开发;让员工在全球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关联公司间进行轮岗(exchange location),使其接受新产品的培训、了解新的市场的销售、做法等。这样可以帮助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上有更多的锻炼,使其对不同部门的业务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对企业未来的领导人是很好的锻炼。
  采访末了,威科的代表们提到,现在越来越多地看到,在中国,企业的用人标准和需求正在悄无声息发生着改变。如今,很多跨国公司可能更看重人才的本土化,比如其是否具有本土的经验、人脉、成长性等;而很多的国企、民企由于投资更多的海外项目,更倾向于那些有外企背景的人,对其英文水平、海外市场开拓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这只是一种现象,并不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人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并且人才的流动不再是单向的。人才不再是一股脑地涌入某类企业、某个行业、某个国家,而是在不同类型的企业、行业甚至国家、地区间流动起来。这也是人力资源发展国际化的一种表现。
  选择多了,总归是好事。但无论是求职者还是用人单位,千万不要被各样的选择迷乱了眼睛,重要的是要记得“深入核心”,不断修炼内功,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之后的“华丽转身”也就指日可待了。
  
  企业名片
  荷兰威科集团CCH为全球税务、会计、金融服务、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是荷兰威科集团旗下旗舰品牌,是税务、财会、审计、软件服务等信息服务领域的领先提供商。从1913年起,开始致力于服务税务、财会、法律等领域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