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鸿门宴
2012-01-01
职业 2012年1期
职场鸿门宴是网友借鉴电影《鸿门宴》的剧情和人物与现代职场对比创造的一个词汇,将楚汉战争比作现代职场的EQ比拼战,将刘邦、项羽、范增等人比作现代的企业领导与管理人才,从中得出在职场打拼的技巧。
领导篇——刘邦PK项羽
职场心得一:掌控舆论
刘邦多年甘当项羽马前卒,令手下将领都为他鸣不平。于是揭竿而起不再是自己的野心,而是顺应民意。而项羽根本不懂公关和舆论的重要。刘邦善于利用舆论造势,四面楚歌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得舆论先导、得众人支持者得天下。
职场心得二: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在赴鸿门宴之前,刘邦将印鉴交给萧何,信任令萧何感动效忠。刘邦大胆起用张良这种“野路子”人才,将性命交到傲气十足的韩信手上。而项羽用的人都是家族人才,有一个范增,还要嫉妒猜忌。
职场心得三:能屈能伸
有人说,刘邦是小人,他为了胜利忍辱偷生。鸿门宴上,刘邦对项羽说,我知道错了。顿时让项羽放松戒备,得意地笑出声来。而项羽有一点事情就要发兵,不管周边情况,弑君也不考虑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后果,纯属任意妄为。顾全大局有时候也要忍气吞声,积蓄力量,不能肆意妄为。
员工篇——清楚自己是谁,应该怎么站位
职场心得一:自我营销很重要,该跳槽时就跳槽(代表人物:张良、韩信)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张良的自我营销方式是,在街头摆黑市棋阵,一人独斗十人,并能在同一时间赢,令民众口耳相传,终让刘邦手下的萧何看到了他。同时面试时姿态也很高,一副不怎么爱搭理刘邦的样子,也让刘邦对他另眼相看。而韩信更是直接“打上门去”,让刘邦看到他的本事,认可他的才干。作为跳槽界鼻祖,韩信良禽择木而栖,离开项羽找到刘邦,从而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如果没有那次果敢的跳槽,说不定韩信只能默默地阵亡在乌江边的项羽乱军中了。人生中,该出手时就出手,该跳槽时就跳槽。张良、韩信最后都是“走狗烹”。也许是他们“得志太张狂”,他们都应该时刻记着,他们不是嫡系,是跳槽过来或半路加入的。所以,不管怎么功劳大,都应该保持低调。
职场心得二:摆正自己的位置(代表人物:范增)
和张良不同,范增跟随主子建功立业,被尊为亚父。在电影里,他是项军里的灵魂人物和精神领袖。最后卸任了,还用一道锦囊干掉了刘邦的左膀右臂。范增这么厉害,结局也凄惨,而错在范增本人,项羽尊他为“亚父”,他就真的“羽儿、羽儿”欢快地叫着。鸿门宴时,他还坐在项羽的左手边(古代左是上位)。一心想当皇帝的项羽无法一直这样忍他,直到最后,范增才明白过来,称呼项羽为“项王”了,但为时已晚。可见,不论自己怎么能干,无论和老板(家族)的情意有多深,永远要记住,你和老板不是一个姓。
职场心得三:要跟对人(代表人物:樊哙、项庄)
樊哙是“从家乡就跟从刘邦出来打天下的”,而项庄和项羽一个姓,如同现代家族企业的管理。所以,“跟对人、站对队”很重要。樊哙这样的忠臣,老板喜欢,范增的反间计锦囊里,根本不提樊哙的名字,提了反会让人生疑。项庄这样的嫡系,领导必须保住,厮杀中,其他大将都死了,项羽却还是要拼力把项庄救回来。忠心是一把双刃剑,当团队面临各种险情、危机和困难的时候,员工的坚定和配合就是全局中的重要环节。但过于忠心,也会让自己感到痛苦。比如樊哙无法理解他的理想主义大哥刘邦怎么变了,而项庄就必须死在项羽的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