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012-01-01刘闵心
科技资讯 2012年1期
中职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由于思想比较的活跃,进而思想容易冲动,对待事物的矛盾和问题容易偏激,虽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但仍存在许多消极因素和问题,同时,现今中职学生在道德价值取向和诚信角度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对社会、对学校、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认真分析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提高中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是建构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基础。
1 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根据调查所反映出来的情况,造成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出现问题和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1中职教育现状的复杂性对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1.1学生来源的多渠道,带来思想观念的多样化
中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高等教育。它的生源类别形形色色,既有应届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也有普通高中毕业生,还有曾经在社会上工作过的青年。由于生活环境、文化水平、社会阅历的不同,相对普通高校生而言,其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生活习惯、辨别能力、思想观念等更为复杂。
1.1.2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下降
在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品质诸如学习的自觉性、刻苦程度、目标追求、自我意识、自我约束力等存在不少问题,这给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都带来了不少困难。
1.1.3中职教育发展迅速,导致中职教育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普通院校办中职教育,在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没有足够的经验。加之培养时间和培养目标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处理德育和智育问题上,有重新出现德育和智育孰重孰轻的倾斜。对于独立设置的中职院校,因其大都从中专、成教院校、民办办学机构的基础上升格组建,无论从教育管理的理念上,还是措施方法和组织体系上,都存在一个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问题。
1.2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2.1对德育本质的认识存在严重的偏差,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严重脱节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完整的,发展的,不能脱离其它诸育而独立存在,而应以诸育为载体,在大学尤其要以学科专业教育为载体。中职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从完整的生活中抽离,更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学习、实习实训中分离出来,限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范围。而长期以来中职院校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一个严重误区,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是单独的教育,可以脱离其它诸育和学生的整体生活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甚至在相对封闭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德性,功利性的突击组织专门的活动,设置单独的课程,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在一个集中的时段、‘特定的空间里进行的事情,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思想政治问题。
1.2.2对中职教育目标理解不到位,重“技能”轻“德育”现象严重
中职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类,与普通本科院校在教育教学等方面有诸多共同点,但也有其特殊性。中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制一般为2年至3年,且实习、实训的课时占有较大的比重。能力本位教学体系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政策定位,已得到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但在挑战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同时,又走人了这样的认识误区,即中职教育是着重传授职业技术和技能的教育。因而,有些职业教育的管理者则仅偏重“职业人”的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他们整体职业素质的提高。一些教师只管传授知识,只当经师,不管学生的思想发展,道德品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不当人师。
1.2.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佳,主渠道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中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存在着教学效果不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缺乏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中职院校生源层次多、来源广、文化素质偏低,心理困惑较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动力,人生追求模糊多变,不良习惯较多,对中职教学内容、方式的适应与接受有不同的难度,思想不稳定,兴趣广泛而不专。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特点和需要,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引导。
(2)教师教学理念转变不彻底,不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沿袭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普追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导致一些教师疲于应付,缺乏钻研教学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教师知识陈旧,教学内容不鲜活,教学方法落后,多采取“填鸭式”的单向灌输,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获取、分析、贮存,处理思想信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中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位学生的需求,组织教学有一定难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比较薄弱,重视不足,缺乏系统指导和监督,没有形成有效机制,从形式内容上有很大的随意性。
1.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和工作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直接关系着其工作的成败。当前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不能做到爱岗敬业
大多数青年教师,有较深厚的知识理论功底,比较成熟和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事物,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和追求。但是,受外界物质利益等的诱惑,一部分工作者的思想不稳定,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极大地影响了整个队伍的稳定性,一些工作者缺乏学生所学专业常识的了解,难以与学生沟通:也有一些工作者对所从事的工作前景缺乏信心,认为学、生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从而对工作敷衍,影响到工作的深入开展。
1.3.2社会阅历有限,应变能力欠缺
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既懂理论教学,又懂技能培训。而实际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多是从普通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他们从学校到学校,对工厂车间,企事业单位、农村劳动者的思想实际了解不多,对基层现状认识得不够深入,没有得到相关技术岗位职业意识的锻炼和熏陶,思想观念和意识与社会现实脱节。特别是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不少思想政治工作者不知所措,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和应变能力。
1.3.3教育观念和方法相对滞后
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大多接受的是正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习惯于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在现实工作中反映出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相对滞后。在不少中职院校中还存在着聘用一些不能担任教学任务的人员临时充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现象。这些人员无论是在理论修养上还是在业务素质、精力上都达不到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要求。
1.3.4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职院校所招学生的基础素质较差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中职学生的思想问题较之普通高校学生的思想问题要多。不少中职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对待工作中的得失,在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而效果不佳时一,就怀疑自己的能力,打退堂鼓,想方设法改行,对工作的热情不高,业务不专不精,缺少真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2 提高中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法与对策
2.1重视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队伍建设
当前,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归根到底就是中职学生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科学、正确、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加之自身的原因导致思想道德素质低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育,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向学生讲授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要求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道德品质。
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建设,对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即通过传统的课堂讲授、说服教育、案例分析等方法向学生讲授知识,同时应该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手段,即多媒体和网络的方式来丰富教学的形式,来加强教学的效果。中职院校的政治教师们还应该指导学生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抵制社会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提高自身对待事物的辨别能力,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一些实践活动,结合理论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2.2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交流是学生和教师间形成的共同思考和相互沟通的过程。如果要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素质,思想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部分中职学生由于受社会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其思想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时很关键的。在开展思想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学生相互配合,教师应从学生的人生基础和思想实际出发,以平等祥和的姿态和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师生间相互林重,切忌居高临下地说教和训导。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要尊重和及时吸收对方思想的合理成分,补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教师还应该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着重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努力在思想情感的交流中形成共振,以实现提高中职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师还应该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体与学生思想展开交流,以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思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