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
2012-01-01郝帅斌
职业 2012年3期
从最初的3个人搜集跨专业考研资料服务的“跨考者”,到现在规模上亿、近五百人、一百多家加盟分校的教育培训集团,张爱志和他的团队用七年的艰辛创业,铸就了教育界的辉煌。在谈到今天的事业时,张爱志自信地说,我们跨的不仅仅是考试……
张爱志语录:
1.思路决定出路。
2.创业是熬出来的。
3.在管理上重视四个字:真诚、感恩。
4.绝对不说竞争者的不好。
5.有条件你一定要尝试创业,但不要轻易创业,不要听忽悠。
6.事业小的时候,务实比理想更重要;做大了,理想比务实更重要。
7.创业者要有远大的志向、高尚的情怀和务实的作风。
8.工作以后考研不合适,考上的概率很低。
人物名片:张爱志,北航双硕士,跨考教育集团创始人、CEO,跨考阶梯教学法、跨考建筑学院创始人,考研及MBA全程规划专家、资深人生规划专家,《求学•考研》杂志顾问,2010年“中国十大教育风云人物”。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65.6万人,比去年增长6.9%,创历史新高”……
考研学子的意志并不因持续增长的报名人数而动摇,百万大军涌向那座狭长而逼仄的考研之桥。无论你是高考失利,还是曾“被”选专业,“被”选学校或城市,不管你曾经痛过、哭过,还是梦想摧折过,跨越这座桥,你将重拾信心,领略那片属于你的明媚风景。
以梦想为帆,一位同样经历了“跨桥苦旅”之人,用七年青春打造一只巨舰,助考研学子乘风破浪,抵达梦想彼岸。他,就是跨考集团创始人、CEO张爱志。
向理想致敬
28岁的CEO张爱志站在讲堂上为高校学生们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我要向理想致敬。
一个向理想致敬的人,必然是一个在理想引领下经历了种种艰辛的人。比起那些自诩的理想主义者,他更懂得理想的意义。
面对一张张充满迷惑与渴望的年轻脸庞,张爱志略带腼腆地说起自己:“我不知道我有多少财富,我只知道我很幸福。在群星闪耀的创业者世界里,我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有了这样一份为梦执着的事业。我要感激一切帮助我、鼓励我、与我一同拼搏的人们,也感激那些无数次嘲笑和轻蔑我的人们。”
2000年,一个来自江西的农村少年跨进名校北航的大门。回望那座恢弘的大学之门,他百感交集。为了跨进京城、跨进这座著名的学府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已整整奋斗了十年。然而高考这道鸡肋般的龙门并不能发挥预想中的强大力量,当有一天站在这个繁华都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时,张爱志才发现,自己依然是一只卑微而缄默的鱼。
阳光下的少年,怀着不甘和些许的轻狂,决心再来一次漂亮而惊险的“跨考”,就像一路走来那样。他记得人生第一次“跨考”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次考试,让他从一所简陋的农村小学一跃进入到县城中学的少年班。那是一个佼佼者聚集的地方。
在那里沉默寡言的他,又经过几次突飞猛进的跨越,最后在初二的时候一举考入高中班。高二那年,他参加了高考,虽然没有成功降落到理工科最高学府——中国科技大学,但那一年他所取得的高分,已经令同学们惊羡不已。
大四那年,张爱志穿梭在招聘会的一片错杂聒噪之中,投放简历、费尽口舌,最后,只有一个污水处理场打算接纳这个即将毕业于环境工程专业的年轻人,而他们给出的月薪是八百元。
张爱志算来算去,每月八百块,即使不吃不喝也得十年才能还清这些年上学的负债。
这一次,他把希望寄托在跨专业考研之上。他相信,换一个名头更亮的学1mui3oJ5E7vg3F1HSywxvg==校、更有前景的专业,或许,会有一份美好的工作在等着他。到那时,一切都会充满希望。
用青春换取粮食的人
张爱志是80后这代人中罕见的要用青春来换取粮食的人。
高三那年,张爱志第一次经历到生命倏忽而逝的痛苦:他的父亲在这一年意外去世。命运给他出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难题。他强忍悲痛埋头苦学,因为他知道高考是改变生活的唯一出路,终于,他成功了。但这一次“跨考”,让他一下子跨过少年的美好岁月,直面逼仄的人生。
在大学里,张爱志过着一种苦行僧式的生活。即使是12月的寒冬,为了节省一块钱的公交车费,张爱志宁愿骑上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去做家教。之后,再骑一个多小时返回学校。
迎风飞驰的少年,在跨考之前由于不能找到一个可以获取跨考相关信息的平台而决定自创一个。这次跨考他最后以专业课和总分“双第一”的成绩告捷,但他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喜悦当中,而是开始思考,是否可以用自己这套有效的方法,去帮助更多的人打赢跨专业考研这场战役,成就他们的梦想。
不仅为此,张爱志决心创业还因为形势所迫。就在他准备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当口,那个后来就被他“踩”在脚底下的工商银行(跨考集团的办公地在银海大厦二楼,楼下便是工商银行)开始向他催债,并以通告校方扣押毕业证为要挟,这让张爱志一狠心又借了6000元钱,一边填债,一边创立了跨考教育集团。
最初的跨考不过3个人:张爱志和他的一个高中同学、一个大学舍友。三个稚气未脱的大学生从此走上一条披荆斩棘的创业之路。“找一些对的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向一份理想致敬。”张爱志对此始终坚信不移。
鉴于跨专业考研的专业课都是高校自主命题,每个学校的考题风格不同、各有侧重。经过一番调查,张爱志决定建立一个庞大的信息库,把全国2万多个硕士点、大约3500个招生专业的相关资料收集起来,为跨考者提供便利。
读研三年来,张爱志每天都在搜集、整理、打印、邮寄资料,他亲手服务的客户超过10万人。
枯燥的日子磨练了他的耐心和意志,更让他明白,他收获的第一桶金其实不是钱,而是对创业的体会:即使再雄心勃勃的创业者,也要从基础性工作做起。
创业,辛酸并幸福着
在那些筚路蓝缕的日子里,张爱志和他的两个伙伴租下了一间18平米的简陋房子,房间由一块布隔开,里面住人,外面办公。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很多同行都倒闭了,他们依然坚持着。他们也常常担心一觉起来公司就没了。但即使是最艰难的时候,张爱志也对伙伴们说:“没关系,这只是开始,是为了以后我们讲述今天的故事时更精彩。”
由于最初的三位创业者都不懂计算机,因此把网络作为一种营销渠道就需要别人的帮助。但在开始的几周里,他们的网站一再被竞争对手干扰。张爱志回忆,有一次网站被黑掉两周才重新上线,那时候他们三个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他说这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但毕竟他们走过来了,而且取得了今天的不凡成就。
今天,让张爱志深有感触的是,创业是一个辛酸而幸福的过程。
曾经有一次,为了谈一项合作,张爱志在别人门外从早上九点等到下午五点;曾经有一次,同学看到他18平米的简陋办公室后惊诧地说,这也是公司?曾经有一次,他去领奖,碰见他以前的一个教育界的偶像对他说,等我领完这个奖再跟你合影。
后来,那个把他忘在门外的人对他说,我真后悔那时没和你合作;那个说他的办公室不像公司的人,亲眼目睹了银海大厦上属于跨考集团的三层楼;而那个叫他等会儿合影的人则吃惊地看着他也走上了领奖台。
在张爱志看来,创业的辛酸和幸福是成正比的:因为你曾经很贫穷,所以你会因为财富的一点点增加而感到幸福;因为你曾经被人轻蔑,所以你会因为那些轻蔑者的最终认可而感到幸福;因为你曾经很辛苦,所以你会因为那些和你一起辛苦、不离不弃的朋友们而感到幸福。
经过三年的摸索和再三年的深挖、积淀,跨考集团走上了飞速发展的轨道。2008年,跨考还只是一个十几人的小团队,相应的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2011年,跨考已然发展为近五百人的团队和上亿资产规模的教育集团。目前跨考集团已成为集考研、MBA及职业培训与规划、网络服务、图书出版为一体的大型教育服务集团,并在业界推出第一个全日制教学基地和个性化远程网校。预计在未来三年内,跨考集团将成为考研教育培训领域的绝对领袖。
今天的张爱志是幸福的,28岁的他,引领着一批包括三十岁、四十多岁人的创新团队,他希望整个团队都能够和他一起分享幸福,再创辉煌。“如果有一天,他们中有些人没有跟上,没有获得应有的利益分享,那我的意义便失去了很多。”
对话
《职业》:作为一位一贫如洗去创业的成功人士,您是怎么看待创业的?你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吗?
张爱志:创业看上去很美,但很辛苦。创业的幸福与辛酸是成正比的。当初,老家的人都不敢奢望我能留在北京,但现在我不仅在北京立足,而且还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对于我们这些不是靠资本起家的创业者来说,一定要相信自己,并且做好服务和品牌。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一定要想好,要有条件创业。否则你会发现,最初你会看到很多数字很吸引你去创业,但一旦投入进去,你就可能赔得爬不起来。
《职业》:怎样算是有条件创业?
张爱志: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项目,然后要找对人。还要有软实力,这个很重要,就是你要定好位,看你的性格、兴趣,更主要的是看你是不是特别能熬、能坚持。在运动里面擅长长跑的人更适合去创业。
《职业》:您认为找什么样的人一起创业能够成功?
张爱志:首先他要有一个很好的人品,这是基本的。第二,他要和你一样对你们的事情感兴趣。第三,在人数上我认为三个人的组合最容易成功。在美国,微软、谷歌都是两个人的组合;在中国,尤其是初期,三个人决策更果断、更准确、更快捷。
《职业》:您是如何才找好一个项目的,还有,你是怎么看待目前的教育培训行业的?
张爱志:我投身创业的领域是一个红海,而不是蓝海。竞争很激烈。当初和我们同行的那些企业,现在剩下不到10%。我们当初给自己做了一个很好的定位,找出差异化,别人做一千人的大班,我们就做小班辅导,而且就做跨专业考研这块儿。做别人看不上的,尊重每一个学生,为他们量身定做学习方案,他们成功了,我们也就成功了。
关于教育行业,从整体来看,现在教育培训行业就像是遍地的宝石,但都是碎的,需要有实力的企业去整合这些资源。随着国家对教育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和支持,一些有现代管理理念和机制的企业会形成品牌,最后把行业内分散的资源都整合起来。
《职业》:跨考集团目前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需要大量的人才,你们更看重什么样的人才?
张爱志:未来三年,跨考将达到1000人的规模。我们招聘人才,首先看重的是他的价值观,他的人品如何。完全不要钱的不要,只盯着钱的也不要。其次就是他要有这方面的经验,目前跨考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5岁,他们懂技术也有经验,很多人都是直接从别的教育机构过来的。最后,我们招的人还要有激情。一个有激情的团队,才是一个生命力蓬勃的团队。
《职业》:目前跨考集团还有哪些规划,未来的愿景是什么?
张爱志:做教育其实就是做人才开发。让更多的人才实现他们的梦想。在三到五年时间内,我们要做成大学生中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品牌。现在已有数百万的大学生通过跨考集团,圆了他们的硕博梦,但我们绝不仅限于此。
很多大学生,大一时充满新奇和激情,大二时就迷惘了,大三开始规划未来,又有些迟了。所以从大一开始就应该有一个好的职业规划,我们给他提供一个咨询的平台,一个可供选择的出路,无论是考研、就业、创业,还是出国,都是我们要涉足的领域。中国的大学生绝不是眼高手低,他们缺乏的只是高人的点拨。所以我们要在职业咨询方面做大,做知识沉淀,未来打造一个专业知识培训领域的智库。跨考集团跨的不仅是考试,虽然中国的考试还将长期存在,但我们更希望未来做成中国的IBM,在更多的领域帮助更多的人,那便是我们的意义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