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系统谐波危害及抑制措施探析
2011-12-31赵德均
赵德均
摘要:谐波的危害已越来越严重,成为电网的一大公害。本文叙述了电力系统中谐波的来源,并详细阐述了谐波的危害及允许标准,最后对当前谐波治理的主要抑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电力系统;谐波危害;允许标准;治理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们对电能需求量日益增加的同时,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在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导致大量的谐波电流注入电网,造成电压正弦波形畸变,使电能质量下降,给发供电设备及用户用电设备带来严重危害。
二、电力系统中谐波的来源
理想的电力系统向用户提供的应该是一个恒定工频的正弦波形电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这种理想状态在实际中无法存在。通过对周期性电压或电流的傅立叶分解,所得到的频率为基波整数倍分量的含有量,称为谐波。
电力系统中谐波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身产生的谐波,另一方面是用户非线性设备注入到电网的谐波。
2.1 自身携带的谐波
(1)发供电系统中交流发电机内部定子和转子间的气隙,由于受到铁心齿、槽和工艺的影响,分布不均匀,虽然各相电势的波形对称,但三相电势中必然含有一定数量的奇次谐波。
(2)输配电系统中变压器的励磁电流含有奇次谐波成分,当变压器空载或过励磁时则更为严重,并由此构成了主要的稳定性谐波源。
(3)电网中投切空载变压器或电容器时,其合闸涌流注入电网也会形成突发性的谐波源。
2.2用户非线性设备产生的谐波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发展,供电系统中增加了大量非线性负载,从低压小容量家用电器到高压大容量的工业交、直流变换装置都有着广泛应用。非线性用电设备已是产生谐波的主要原因。
三、谐波的危害
谐波对发供电设备及用户设备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1)电气设备增加的损耗和过载
首先由于谐波的存在,导致电气设备中铜耗和铁耗增加,不利于节能。其次,因为增加了谐波损耗,当损耗变为热能时,电气设备的发热增加了,导致温升增加,引起过载。温升增加会加速绝缘的老化,降低绝缘强度,加大泄漏电流,从而降低了绝缘的寿命。
(2)降低功率因数
电力谐波的存在,可能通过电容器放大,至使电容器容易损坏,甚至不能投入,从而造成系统功率因数降低。
(3)电动机性能变差
谐波对电动机来说,可以引起附加损耗,产生机械振动和噪声等。除了基波对电动机产生转矩作功外,谐波也会产生附加的谐波转矩。 k次谐波的同步转速为基波同步转速的1/k,因此,在电动机低速时可能使转矩有较大的改变,严重时可能使电动机在低速“爬行”。
(4)电容器过载、膨胀和损坏
电力电容器由于谐波电流会引起附加绝缘介质损耗,加速电容器老化,箱体膨胀甚至炸裂。
(5)测量仪表和继电器附加谐波误差
常规的测量仪表是设计并工作于正弦电压、正弦电流波形的,这时它的精度符合要求。但是,由于供电电压中有高次谐波或者负载电流中有高次谐波,测量仪器的工作条件达不到满足,就会增加误差。同样,谐波对继电器也会产生附加误差,甚至发生继电保护误动作。
(6)谐波对录像和音响设备的干扰
照明艺术是舞台表演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调光设备必不可少。随着晶闸管相控调光容量增大,谐波干扰也日益严重。其干扰主要有以下三种。
a.传导干扰。谐波电流使供电电源的正弦波形畸变,供电质量下降,因而连在同一电源的其他用电设备会受到干扰。
b.辐射干扰。通过空间传播的电磁干扰,影响其他用电设备。
C.噪声干扰。脉冲电流通过灯泡的灯丝,由于电动力的作用,会使灯丝产生叫声,从而使舞台演播厅的噪声增大。
(7)谐波对通信线路的干扰
电力系统的谐波会对通信线路产生干扰,其干扰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
a.电容耦合。通过电力线路和通信线路之间的分布电容,电网的谐波电压耦合到通信线路上。
b.电磁感应。电网的谐波电流产生围绕导线的交变磁场,通过电磁感应而影响临近的通信线路。
C.共地干扰。如果电力系统的中性点直接接地,则接地点电位受谐波电压的影响。如果通信线路也利用该大地的接地点作参考电位,则通信线路就会受到谐波的干扰
四、谐波干扰的允许水平和标准
电力电子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次谐波。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要求他们不产生任何谐波是不现实的。但是,如果谐波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谐波干扰的影响很小,在工程上是可以接受的。为此,我国制定了谐波容许水平,并作为标准实施。在介绍标准之前首先介绍衡量谐波的两个参数。
(1) 总正弦波形畸变率THD(Tot a1 Harmonic Distortion),简称总畸变率。其定义为:
总电压畸变率THDu =
总电流畸变率THDi=
而k次谐波的电压畸变率HD(Harmonic Distortion)或称谐波含有率HR(Harm0nic Ratio)为HDu(HRUk) = ×100%
(2)相对谐波含量RH(Relative Harmonic content),其定义为:
RH=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根据国家经济委员会批转的《全国供用电规则》,原水利水电部颁发了《(SD123—84)电力系统谐波管理规定》,以及国家标准《GB/T1454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表1列出了电网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的极限值(相电压)。
五、电力系统谐波抑制措施
5.1电力系统谐波的抑制方法
电力系统谐波抑制主要有主动法和被动法两种措施。
(1)主动法
主动法是在设计电力电子装置时,通过改进技术手段等方法来优化其性能,达到减少谐波干扰的目的。
整流装置是供电系统的主要谐波源之一,对于整流装置可采用增加整流装置的相数,即多脉整流又称多重化技术,是抑制谐波干扰的有效手段。但是24脉及24脉以上的多脉整流器,变压器链连接复杂,容量也不能充分利用,成本高。因此小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多用6脉整流,中等容量的电力电子装置,约在1500kVA以下,宜用12脉整流,大容量电力电子器件则根据实际情况选用24脉及以上的整流。
(2)被动法
被动法是电力电子装置已经产生了大量谐波,如何使谐波少流入电网即采用滤波器对谐波进行补偿。用可关断电力电子器件和PWM技术减少谐波干扰。
5.2电力系统谐波的抑制措施
(1)无源功率滤波器
无源功率滤波器(Passive Power Filters简称PF),通常是利用LC电路进行滤波,主要是用电容器为高次谐波提供低阻抗的分流电路。
这一技术比较成熟,它的优点有:
a.电压可以做的较高,容量可以做的较大;
b.在吸收高次谐波的同时,可以补偿无功功率,改善功率因数;
C.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成本较低;
d.运行可靠,技术比较成熟,操作人员较成熟。
工程上可以把无源功率滤波器和无功补偿装置结合起来,同时改善功率因数。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无源功率滤波器的缺点有:
a.流过滤波器的电流除了谐波电流外,还有基波电流,因此滤波器的容量要相应增加,特别是低次谐波滤波器;
b.如果因扩容等原因所产生的谐波超过滤波器设计时的参数,可能造成滤波器因为过载而损坏;
C.电网频率偏移,电容器件老化,或温度特性变化等因素,导致滤波器谐振频率与待抑制谐波频率偏移,影响抑制效果;
d.当有多个低次谐波时,需要用多个滤波器,因此体积较大。
(2)有源功率滤波器
有源功率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简称APF),其原理是用一个逆变器产生一个与电网谐波电流反相的补偿电流,注入电网,以抵消电力电子装置产生的谐波电流干扰。
有源功率滤波器的优点有:
a.用一台装置可以处理单个高次谐波或者多个高次谐波。
b.如果高次谐波的发生量增加,由于本装置能控制使其不超过额定电流,所以不会发生过载和损坏。
有源功率滤波器的缺点有:
a.损耗较大,当功率增加时,有源功率滤波器装置损耗百分比可望下降;
b.受电力电子器件功率容量的限制,目前有源功率滤波器的容量还不能做得很大,并且价格较高。
(3)有源和无源功率滤波器结合的混合功率滤波器
混合功率滤波器就是将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串联,再并联于电网,以补偿谐波的一种滤波器。无源功率滤波器承担主要的补偿容量,有源功率滤波器用来改善无源功率滤波器的特性。
六、结束语
谐波对电力的影响较大,谐波的综合治理工作势在必行。消除电力电子装置谐波污染的工作,可称之为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绿色工程”。 因此,研究抑制消除电力系统中的谐波,确保电力系统能安全稳定运行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现在虽然有源功率滤波器效果较好,但是因为电子器件功率容量的限制,其价格高。但是,随着技术发展,相信其性能会越来越好。谐波抑制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的治理过程,只有各个方面都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执行,才能既减少电能损耗,又能保证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同时,电力电子技术的推广和利用才能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罗安.电网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技术及装备【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胡铭,陈珩.有源电力滤波器技术及其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3).
[3]钱照明,叶忠明,董伯藩,等.谐波抑制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10)
[4]水利水电部标准SD126—84电力系统谐波管理暂行规定.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1985
[5]牛荣健,张晓琴.电力系统中的谐波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7(3):87—8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