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2011-12-31龚云霞
龚云霞
摘要:本文从中职生现状入手,分析了中职生在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中职生实验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生 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一、研究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中学阶段学习上的后进生,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群体,这一部分群体占的比重相当大,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有一定的厌学情绪。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越来越重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影响也越来越大,而中职生的现状及在化学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效果;同时影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如何找出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学生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职生在做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理论都是建立在化学实验基础之上。化学实验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但现在的中职生,还没能完全意识到这一点,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主性
中学的基础差,学习困难重重,学习主体意识不强,甚至有些学生认为上中职是家长逼来的, 学习好坏无所谓, 根本没有意识到实验的重要性。进入中职学校后, 没有了升学考试的压力, 许多学生认为只要考试及格, 混个毕业证书就万事大吉, 因此学习实验的积极性明显下降, 60分万岁的心态阻碍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2、贪玩,而忽视仔细观察
年龄小的中职生对千变万化的化学实验充满了好奇,也觉得好玩。一进实验室时,就心情激动,对今天的实验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充满着各种猜想,实验中出现明显的刺激性实验现象时,时常会大喊大叫。看似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的实验课,实则效果欠佳,学生只是觉得好玩,认知水平仅停留在明显实验现象的感知上,兴奋的大脑中枢神经抑制了其对其它细微实验现象的观察,一些不太明显的现象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谈不上深层次的分析、推理。实验结束后,相当一部分对实验原理、方法、目的也不知道。
3、图方便,忽视操作规范
多数学生实验操作极不规范,如:为求方便,用手直接拿砝码,加热前没有把试管烧杯的外壁擦干;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不向手心;做完实验不洗试管;为求更大效果,增大药品的量等等。
4、实验中的害怕心理
对于有毒或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如实验者操作不规范,可能会有一定的危险性。于是有害怕心理的学生害怕有毒的化学药品伤害身体,总是担心实验中会发生意外,实验时就不敢动手或者表现得慌乱、手抖,致使药品滴洒,试管破碎等,一次失败,下次就更不敢动手了。[1]
三、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的措施:
针对中职生的现状和和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逐步改善并提高其实验动手能力。
1、实验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中职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其对化学课程及实验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提高其兴趣,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对操作简单的演示实验,老师不妨指导学生亲自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相关实验现象;倾听相关的声音;闻相关气味等并及时总结实验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与学生交流讨论甚至争论,形成一个师生平等、合作学习的氛围,逐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自觉思考化学实验的兴趣。(2)创设的各种实验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再正确引导。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都是实验教学情景,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记忆在学生的脑海中,可以让学生思考实验中实验仪器应用是否合理、有没需要改进的地方、实验环节是否需要改进等,一旦学生有了结论,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明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认真思考,一定会有收获。从而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2、夯实基础,强化操作规范强化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的种类很多。例如,加热、溶解、过滤、蒸发、蒸馏、集气、结晶、滴定等。通常的化学实验里都包含着各种基本操作,只有掌握了基本操作,才能做好化学实验。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首先要明确操作的要领和道理。基本操作只有经过反复练习、多次实践才能真正的掌握,不能只在初学时注意基本操作,应该在各种实验里,都重视基本操作。实验里所用的药品,有的有毒性,有的有腐蚀性。因此,取用化学药品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不许尝药品的味道。取用药品,有规范要求。一方面要掌握取用的要领;另一方面也应该清楚违规的危害。许多化学实验需要加热药品,加热药品也有规范要求。像给试管里液体物质加热,不但对药品的用量、火焰的部位、倾斜的角度有着明确地要求。还应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处理由于药品的毒性或腐蚀性而发生的事故。化学仪器在做化学实验时经常用到,学会正确使用这些仪器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每种仪器,根据它的用途不同,有着不同的使用要求。因此,在使用各种化学仪器前都应该明确它的要求及这种要求的原因。特别是一些容易出现错误用法的仪器,更需要特别注意。
3、观察能力的培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有效观察的基础,也是培养和提高实验能力的重要因素。第一,在实验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仪器,弄清实验仪器的结构、名称、使用条件、使用方法;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对实验中的多种现象进行全面观察。注意整体与局部、静态与动态、反应物与生成物以及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第二,对比观察,实验不同,其实验仪器、方法、现象就不同,但各个实验之间也有一定共性,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去发现各实验间的共性和个性,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观察。最后要如实、有序、完整、准确的做好观察记录。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良好习惯。
4、问题意识的培养
对中职学生而言,能提出一个问题比能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
对学生的提出问题,无论所提问题有无实际意义,老师都要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不能扼杀学生的提问习惯。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多想、多看、多问,久而久之,学生的提问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有质量,对实验也说越来越有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个体,他们对同一实验、同一问题的思考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差异,让他们及时的提出来,通过交流,拓宽视野。老师尊重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并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评价。对实验中的遇到困难或失败的学生,应向学生指出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能获得成功,进而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帮助学生一起分析寻找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这一过程比实验本身更有意义。注重课外小实验,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讨论和实验心得交流,很多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都能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实验成果,实验方法和出现的问题,也愿意聆听别的同学的意见,对实验过程进行客观的比较与鉴别,提高认识和实验能力。[2]
总之,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学实验,只要提高了同学们的对实验的兴趣、观察力、和问题意识等,就能提高其实验操作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学好化学。
参考文献:
[1]关丽玲.中职生在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
[2]李刚毅.中职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J]科技信息,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