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1-12-31李波亭张新彦于军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发展趋势施工技术建筑

李波亭 张新彦 于军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和新科学技术运用能力的不断加强,近年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这些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不但解决了过去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实现的技术瓶颈,推广和引导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出现,而且新的施工技术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提高,为整个施工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在本文中,笔者就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近年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施工技术的局限性,解决各项技术难题,拓宽技术前景;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程成本和损耗,加快施工项目的进程和发展,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笔者对目前建筑业的各个领域广泛运用到的施工技术略作总结。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概述

1.1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灌注桩技术:混凝土灌注桩适用于任何土层、承载力大、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目前已施工的混凝土灌注桩桩径达 3.5m、孔深达 105m。在灌注桩施工中,国内建筑业还研究应用了后压浆技术,也就是成桩后通过预埋的注浆管用一定压力将水泥浆压入桩底和桩侧,使之对桩侧底泥皮、桩身和桩端底沉渣、桩周底土层生充填胶结、加筋、固化效应。灌注桩施工中采用后压浆技术后,可以减少桩体积 40%,成本降低效果非常明显。在沉管灌注桩在振动和锤击沉管灌注桩基础上,研究了新的桩型,如新工艺的沉管桩、沉管扩底桩、直径 500 毫米以上的大直径沉管桩等。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逐步扩大应用范围,为了防止由于起吊不当、偏打、打桩应力过高、挤土、超静水压力等原因而造成的施工裂缝,研究出了有效的措施。

深基坑支护技术: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在最近几年以来的发展十分迅速,在软土地区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地下连续墙宜用于基坑较深、环境保护的要求较为严格的深基坑工程。在施工中,要采取实施可拆式锚杆等特殊措施,与锚杆,降水,土方同步进行,解决好地下连续墙的锚固问题。预应力地下连续墙作为一个新趋势,可提高支护墙的刚度 35%以上,墙厚度可减薄,墙内支撑的数量可减少。由于曲线布筋张拉后产生反拱作用,可以减少支护墙地变形,支护墙裂缝少,提高了抗渗性。因此,解决了设计和施工工艺之后,预应力地下连续墙会得到一定地发展,内支撑 H 型钢、钢管、混凝土支撑都有应用,布置方式根据基坑形状有对撑、圆环式、角撑、桁(框)架式等,还可以多种布置方式进行混合使用。圆环式支撑受力合理、能为挖土提高较大的空间。深、大基坑土方开挖目前多采用反铲挖土机下坑,以分层、分块、对称、限时的方式开挖土方,以减少时空效应的影响,限制支护墙的变形。

1.2 混凝土、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新Ⅲ级钢筋和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的推广,以及开发研究的新型预应力锚夹具的应用,都是为推广预应力混凝土创造了条件。目前大跨度预应力框架和高层建筑大开间的无粘结预应力楼板应用较为普遍,高层建筑大开间的无粘结预应力楼板应用能减少板厚、减低高度、减轻建筑物自重,优越性非常显著。在构筑物中如压力管道、水池、贮罐、核电站、电视塔等,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应用更为普遍,比如天津电视塔采用了最长束达 310m 的竖向预应力筋,其预应力束长度为国内之最。

钢筋技术:在粗钢筋连接技术方面,除了广泛应用的电渣压力焊外,还有机械连接,机械连接不受钢筋化学成分、可焊性及气候影响,质量稳定,无明火,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尤其是直螺纹连接,可确保接头强度不低于母材强度,连接套筒通用Ⅱ、Ⅲ级钢筋该技术目前正在国内广泛的推广应用。对于钢筋直螺纹连接,在具体施工中标准接头的连接时,首先把装好连接套筒的一端钢筋拧到被连接钢筋,使套筒外露的丝扣不超1个完整扣,连接即告完成。加长丝头型接头:先将锁紧螺母及标准套筒按顺序全部拧在加长丝头钢筋一,将待接钢筋的标准丝头靠紧,再将套筒拧回到标准丝头,并用板手拧紧,再将销紧螺母与标准套筒拧紧锁定,连接即告完成。对于接头检验时,当接头连接完成,由质检人员分批检验。按如下方式进行检验:目测接头两端外露螺纹长度相等,且不超过一个完整丝,每300个接头为一,每批抽验一,要求钢筋连接质100%合格。

二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高技术化:建筑技术高技术化发展的基本形式是新技术革命成果向建筑领域的全方位、多层次渗透,研究开发建筑节能技术、空间结构技术、建筑地下空间技术等。尤其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计算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信息服务和科学管理的水平;工业化:工业化是现代建筑业的发展方向,通过标准化、工厂化的成套技术改造建筑业的传统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工业化是以科技为先导,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不断提高建筑标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管理。

2.2 基础施工技术。桩基技术在沉管灌注桩,在振动、锤击沉管灌注桩基础上,研究了新的桩型,如新工艺的沉管桩、沉管扩底桩(静压沉管夯扩灌注桩和锤击振动沉管扩底灌注桩)、直径500mm 以上的大直径沉管桩等。挖孔桩。近年来已可开挖直径3.4m、扩大头直径达6m 的超大直径挖孔桩大直径钢管桩在建筑物密集地区高层建筑中应用较多,在防止挤土桩沉桩时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技术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CFG 桩复合地基技术。CFG 桩复合地基是一种采用长螺旋钻成孔管内泵压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间土和褥垫层组成的一种新型复合地基形式,适用于饱和及非饱和的粉土、粘性土、砂土、淤泥质土等地质条件。

2.3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时,主要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而清水混凝土技术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技术中的一项新技术,其技术主要是将原始浇筑面直接作为装饰性表面,这种施工技术的使用更为方便,而且可以加快工程整体的施工进度,减少施工成本,也可以降低施工后的维修费用,此技术不但提高了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也为我国今后建筑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条新路。钢纤维砼是在普通砼中掺入适量钢纤维经拌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它不仅能改善砼抗拉强度低的缺点,而且能增强砼构件的抗剪、抗裂能力、耐久能力,能使脆性砼具有较好的延性特征。另外,钢纤维砼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能力,因而它使构件具有优良的抗冲击能力,对于结构抗震性有极大改善。钢纤维砼的应用,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一项突破,它弥补了建筑施工中建筑材料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推动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三 、结束语

建筑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剖析和揭示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助于认识和推动建筑技术的进步,以最小的代价谋求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笔者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简述了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并着重对建筑施工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参考文献:

[1]刘锁成. 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2).

[2]王耿. 浅析低碳趋势下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思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

[3]刘治亮. 创新技术在工民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1,(30).

[4]李俊峰,黄海清. 论建筑施工技术方法[J]. 江西建材,2011,(3).

猜你喜欢

发展趋势施工技术建筑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