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

2011-12-31李琛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成桩灌注桩泥浆

李琛

摘要:由于钻孔灌注桩常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且施工过程隐蔽性强,施工管理中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桩基础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文章分析了影响钻孔灌注桩桩身施工质量及强度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灌注桩桩身质量的控制措施。

关键调: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措施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形式以其适应性强、成本适中、施工简便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工程及其它工程领域。但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环节较多,技术要求高,工艺较复杂,需要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完成水下灌注混凝土隐蔽工程的灌注,无法直观的对质量进行控制,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若稍有疏忽,很容易出现一些质量病害,甚至造成病桩、断桩等重大质量事故,危及桩基工程的安全。下面根据分析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质量通病,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1、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

钻孔灌注桩在承受垂直荷载压力的时候,以桩顶位置所受的压力最大,下部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但钻孔灌注桩的成桩工艺与实际受力状况相反,往往是上部混凝土的强度低,中下段混凝土的强度高,若不严格控制,容易出现桩上段强度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容易出现缩颈、孔壁塌落、孔底沉淤、桩身空洞、蜂窝、夹泥等质量缺陷,造成桩基承载力的下降,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

2.影响成桩质量的原因分析

2.1影响桩身上部强度的原因分析

(1)按照施工规范的规定,钻孔后要彻底清除孔底的淤泥,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将淤泥彻底清除,于是在浇灌第一斗混凝土进行封底施工时,孔底沉积的淤泥必然混入混凝土中。由于用导管灌注的水下混凝土是从下往上顶升的,先灌入的混凝土顶升于孔的上面,这样就容易出现桩上段强度较低的现象。

(2)浇灌混凝土时,若导管插入混凝土之内过深,浇注速度又较快,则容易在孔体深部沉积较多的骨料,加上振捣过程所造成的混凝土的离析,也容易导致桩体上部强度较低的质量问题。

2.2影响其他桩身质量的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注施工中,若导管插入混凝土内过浅(<1.5m),则成桩过程中混凝土的上升就不是顶升式的,而是摊铺式的,这时,泥浆、泥块就容易混入混凝土中,进而影响到桩身的质量。除此之外,若设计的桩身直径过小,则混凝土上翻时就会受到孔壁的限制,从而使桩体产生空洞、蜂窝缺陷。

(2)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主要表现为桩周摩阻力愈大,但施工难度加大,费用也相应提高。

(3)在钻孔成孔,拆除钻杆泥浆、停止循环至吊放钢筋笼、浇灌水下混凝土的全过程中,施工环节多,时间长,会在孔底淤积较厚的淤泥而影响成桩质量。静置的时间越长,淤积的淤泥越多。

(4)混凝土在水下浇灌的过程中,其流动、初凝时间、黏聚性能会变得更差,若稍有疏.很容易产生空洞、蜂窝、离析、夹泥甚至断桩的质量缺陷。

3、成桩质量的控制

3.1桩上段强度的保证措施。为保证桩上段强度达到要求,应从下述几方面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

(1)依据桩径和桩底的浓度,正确确定出第一斗混凝土的体积,一般可取1.5 – 2.0m3.也可以按桩身的设计体积的10%加以控制。

(2)成桩质量与桩身的浇注高度有关,一般控制成桩高度高出设计桩顶标高0.5 – 1.0m。待凿去高出部分的混凝土后,剩余部分不应有浮浆和夹泥,混凝土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否则要返工重浇。

3.2桩身质量的保证措施

(1)工程施工前,应先做2个以上的试验钻孔,通过检测钻孔的孔径、垂直度、孔壁稳定性和孔底沉淤等指标,用以核对所选设备、工艺方法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检测时,孔壁的稳定时间应≮12h,检测数目≮2个。对一些重要工程,可视情况相应增加测径数量。

(2)护壁用的泥浆应满足护壁要求,液面需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有条件时,以高于地下水位2m以上更好。若护壁的泥浆胶体率低、砂率大,则不仅护壁性能差,而且因其容重较大,势必产生沉淀速度过快的问题。一般来讲,当在黏土或亚黏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控制排碴泥浆的相对密度在1.1 - 1.2之间;当在砂性土质或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应控制泥浆的相对密度在1.1 - 1.3之间;在砂夹卵石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应控制泥浆的相对密度在1.3 - 1.5之间。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的相对密度、黏度、含砂率和胶体率等指标,使浇注前孔底500mm以内泥浆的相对密度≯1.25,含砂率≯8%,黏度≯28Pa.s。对一些直径

(3)在混凝土灌注前的一段时间里,须保证孔壁的稳定性,不能有缩颈或孔壁塌落现象发生。为保证孔底沉渣厚度达到规范的技术要求(端承桩≤50mm、摩擦端承桩及端承摩擦桩≤100mm、摩擦桩≤300mm),以免影响桩的承载力,钻孔到设计持力层以后,要对泥浆进行循环稀释来降低相对密度,以清除泥浆中悬浮的砂子、石渣。

(4)吊放入孔的钢筋笼不得碰撞壁孔,不得有变形损坏。吊放后,先将钢筋笼在垂直位置上固定好,然后进行第二次清孔,检测孔底的淤泥厚度,符合规定后,于0.5h之内开始混凝土的

3.3混凝土灌注施工的技术要点

因为水下混凝土施工的隐蔽性强,很容易产生松散、离析、缩颈等混凝土质量缺陷,因此,必须着重控制水下混凝土的浇注质量,包括选好原材料、做好配合比、改进工机具、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等方面。

(1)完成钻孔到混凝士浇灌过程的作业时间要紧凑,不宜过长;混凝土的浆体浓度要恰当,浇灌量不得低于设计值,不然会降低泥浆的置换率造成夹泥。

(2)导管口距孔底要保持400mm左右的距离,旋转时要精确测量,反复校核。当球塞被压出导管并灌下一定数量的混凝土后,应将导管缓慢下降100 - 200mm,使灌注初期导管被混凝土埋人的深度尽可能加大,以保证底层的混凝土质量。

(3)在灌注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施工进度和时间,经常地略微提升导管,以使混凝土均匀注入。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一般控制在l - 3m之间且不得

(4)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混凝土堵塞导管的现象,一般是由于材料规格或配合比选取不当,或者是因为导管漏水漏浆导致管内混凝土与管壁的摩擦力增大、流动性降低造成的,要分清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切不要无控制地靠提管消除堵塞。

3.4桩身质量的验收。灌注桩质量的检验内容和方法应符合规范的规定,通常检测承载力采用桩荷试验或大应变动测法,而检验桩身质量一般是通过对钻芯样实施超声波检测进行检验,抽查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0%,若工程需要时,还可相应增加检验数量直至逐根检查。

4、结语

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断桩、短桩或其他质量缺陷也是正常的,但处理一定要认真,尽量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若发生了这类事故,要对桩底的断层位置、地质、钻孔成孔状况及当时原始记录加以认真分析,处理后必须要再进行验证。因此,在施工全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把质量隐患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陈跃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成桩灌注桩泥浆
道路桥梁桩基础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研究
灌注桩水下扩大桩头施工技术
泥浆娃娃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水下浇筑混凝土旋挖灌注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海湾滩地钻孔灌注桩施工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
新西兰从韩国买泥办泥浆节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道桥施工中的应用
泥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