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供电可靠性管理问题分析
2011-12-31孔繁淋
孔繁淋
摘要:面对电力体制改革和农电事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农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这仅是刚刚起步,还处于很粗放的管理阶段。文章对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管理谈出了几点个人的看法,以作交流。
关键词:农网供电可靠性管理现状建议
供电可靠性是衡量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能力的量度。电力可靠性管理是电力系统和设备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加强供电部门与用户之间的配合联系。注意抓好宣传工作,减少设备事故停电、重复停电及破坏性停电。如何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是本文讨论的重点话题。
1 认真分析和研究影响供电可靠性的直接原因
对可靠性指标进行超前控制,制定具体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及考核方法。完善事故处理等相关制度,使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日趋完善,尽量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
2 强化运行管理,大力提高农网在装设备的可用水平
加强农网运行管理,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效途径。在加强农网运行管理方面,①强化日常生产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设备运行情况的摸底调查和调研工作,督促基层单位堵塞安全生产管理上的漏洞,及时消除事故隐患;②积极实行和推广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和带电作业技术,在供电紧张的区域尽可能开展“零点工程”;③狠抓对运行设备的巡视和预防性试验,提前发现缺陷并及时处理,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④积累运行经验,做好主变和配变的负荷监测工作,确保主干线路安全运行;⑤统筹安排设备计划停运,最大限度减少停运时间,要求各基层单位对停电做到月安排、周调整,对每个供电所、每条线路、每台配变都做到按计划停运,充分考虑检修、施工、用户报装、增容改建、季节性负荷等停电因素,科学安排设备停运计划,尽量减少停电次数和时间,避免重复停电,严禁随意拉闸限电,向计划管理要效益。
3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农网现代化管理水平
结合农网改造工程,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提供了技术支持。①加快农网无人值班变电所的建设和改造步伐,目前有90%以上的35kV变电所实现了综合自动化和无人值班;②加快配自动化建设步伐;③加快农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农网运行技术数据共享和在线检测;④加快县调自动化建设步伐;⑤开展农网运行设备综合治理,彻底消灭了三类设备和“卡脖子”设备;⑥制订并实施农网科技计划,大力推广应用集束导线、卷铁芯变压器、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等新设备和新技术,设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成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4 推进可靠性全员化
推进可靠性管理与安全管理一样真正做到全员化,使得所有有关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另外,班组直接对进行设备运行维护,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让一线班组有效贯彻管理意图。一方面整理了配电部门的有关文件,另一方面让配网各环节人员周知,不断提高人员素质。首先,确立了逆推法来进行控制,即导出各运行部门的生产控制指标,分解到每条线路。按照分解的指标,实施停电工作计划。让所有成员,对供电可靠率指标看得见,摸得清。将可靠性管理工作,从以前的单纯数据统计,实现向实质性管理控制的转化。继续高度重视计划停电工作的控制与管理,发布了《配网计划停电管理办法》,精心安排计划停电,要求各运行部门在停电申请里注明停电工作会影响的时户数。单次停电影响超过300时户的,要由主管生产领导审批停电计划。将一切可以配合停电的任务同时安排,计划停电的控制达到了“吝啬”的程度。同时大力加强基础管理,摸清了全局可以互供的用户和自备发电机用户,及时通知他们在线路停电时不受影响,减少线路停电影响的时户数。
5 完善停电管理制度和运作流程
对历年可靠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可知,计划停电所占的停电所占的停电比例最大。因此,需从严格控制计划停电人手,科学、优化安排各类停电计划,做到精细化管理。在编制各类停电计划时,以大修和改造工程停电需要为主,用户工程停电需要为辅的原则制定每月停电计划。同时,严格控制非计划停电,对停电时间严格控制,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线路柱上开关及电缆分支箱开关的作用尽量缩小停电范围。做到“一线停电多处于活、一家申请多家工作”,有效地提高供电可靠性。
6 充分发挥联络断路器的作用,有效实施故障隔离,尽快恢复非故障区城供电
针对目前l0kV树状结构线路,应考虑事故情况下相邻l0kV线路互为备用的运行方式。如果在相邻的两条线路某一处或两处装设联络断路器,当线路出现故障时,在确保电网安全及转供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分段开关对已发生故障的线路段实施故障隔离,并在隔离后恢复非故障段的线路供电,缩小停电范围,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用电需求。
7精心组织,优质高效完成计划检修任务
近年来,对农网的检修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农网改造和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网设备大幅度增加,运行管理人员相对不足,仅仅依靠计划管理和开展状态检修已不能满足供电质量要求,必须在检修质量上下工夫,通过提高检修质量保证农网供电可靠性的实现。为加强设备检修管理,实行检修质量责任制,对检修质量进行终身追溯,层层考核,责任到人,不留死角,使农网设备检修质量明显提高。
8 加快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步伐,并充分利用配网自动化手段进行故障管理
要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除了坚强的网架结构,稳定可靠的配电设备,还需要先进实用的自动化系统的支持。配电自动化是电网发展、管理和运行维护现代代的必然选择,是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实施配网自动化,重点加强馈线自动化,能正确判断故障位置,自动隔离故障,自动恢复非故障区段的供电,把故障停电时间缩短到最小程度,提高供电可靠性。通过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使配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从根本上去除目前人工管理方式带来的盲目、无序、混乱现象,达到规范和统一,使设备运行状况一目了然,用户利益得以保证。
9 提高可靠性专责的业绩素质
一些基层可靠性专贵人员只做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数据不校核、不分析、不反馈,对工作提不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此要加强培训,提高可靠性专责和业务素质,从而确保可靠性数据采集、校核和报送渠道的畅通。
总之,在生产管理上、技术创新上、科技思维以及电力营销上,都要加强配电人员的自身素质建设,为供电可靠性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管理程度的逐步规范与标准,农村配电网的可靠性指标,由目前单纯的数字统计,会逐步提高到应用于电网规划,技术设计以及日常生产的领域中去,供电可靠性指标会逐年提高。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学习与辅导.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2]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电力可靠性技术与管理培训教材.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农网供电可靠性教材冲国电力出版社.2006
[4] 国家电网公司.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手册冲国电力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