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1-12-31尼亚孜.克热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尼亚孜.克热木

摘要:创新能力既与智力有关,又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素质。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发现、创新、想象的能力

小学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好每一节课,使每节课都要有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情绪低落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勇于不断创新。只有当他的好问、好动、好奇的心理真正得到充分满足时,创造性的幼芽才能萌发,心中智慧的火花才能点燃。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教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人类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其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则是创新的前提。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恰恰在这两方面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多是教师讲授学生听,即使采用启发式教学,也是教师问学生答,课堂上学生几乎不提出任何问题。对学生作业和考试的答案都要求与课本和教师讲的一致,使学生的思想非常死板,形成“接受——复制”性思维。这样的学生怎么能“异想天开”,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呢?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改变传统的“师问——生答”模式。因为在这种模式下,问题全由教师提出,学生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而非“发现——创新”。教师应由单纯的启发引导学生解答问题转向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至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必然会逐步增强,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才能逐步养成。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条件,鼓励大胆猜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活动需要创造性想象思维能力。它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记忆中的表象经过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出的新形象、新概念的思维活动。它创造的既可以是人们将感知的形象,也可以是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条件,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探索知识的活动中。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才会有创造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应用题,让学生回味思考,这样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

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下,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现知识规律,让学生的思维潜能充分发展,使学生不仅获取知识,而且学会探究,发现知识的方法。当学生的猜测有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首先要对学生的大胆猜想给以鼓励,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验证猜想的结果,由学生自己纠正错误比教师讲解更有效,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大胆猜想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信心。

然而,有些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作业和考试的答案,都要求与书本和老师讲的一致,搞统一化、标准化,稍有不同,即认为是错误的。比如,在求几个数的平均数时,有的学生凭直觉猜出得数时,教师不是引导他们进行检验,而是呵斥他“瞎猜”。这不仅大大地损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求异思维就是当按照一般常规解决问题而遇到阻碍时,能迅速改变方向,突破原有思路,另辟蹊径,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的思维,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在学生掌握了“通常”思路以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

例如:在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之后,让学生解答:“有12棵树苗,要分种成3行,每行4棵,该怎样种?”一般教材里只有“每行4棵,3行就是12棵”的“常规”,而实际生活中非“常规”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学生在用常规方法解决问题受挫的同时,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在老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会运用学具摆摆,想想,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了这类超乎“常规”的问题后,会更加兴奋,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因此,这类问题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求异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因为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教师自己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