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市社区的人文与和谐

2011-12-31张东林何光磊李春辉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新加坡

张东林 何光磊 李春辉

摘要: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一些城市由于不合理的规划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当然了与此同时也诞生出来一些对其他城市有很大借鉴意义的规划思想理念——以人为本、和谐共处的规划原则。本文以现代花园城市新加坡和日本古镇古川町为例进行剖析。

关键词:城市 社区以人为本和谐

城市社会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研究的城市的发展,通过观看《城市的远见》系列科教视频,下面以花园城市新加坡和古川町物语为例浅谈自己的看法,从中也领悟到了一些新的规划理念。

从视频中也真切的感受到了新加坡这座花园城市的魅力:街道和公路两旁宽阔的绿化带,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热带植物,大片由热带雨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组建的自然保护区,景观、道路用叹为观止来形容实不为过。

从1965年新加坡建立独立的共和国时就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的思想。新加坡为提高花园城市的建设水平,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新的目标提出。六十年代提出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七十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加强环境绿化中的彩色植物的应用,强调特殊空间象灯柱、人行过街天桥、挡土墙等的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的区域植树造林,进行停车场绿化;八十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的休闲设施,制订长期的战略规划,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引进更多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植物种类。九十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的公园,发展更多各种各样的主题公园,引入刺激性强的娱乐设施,建设连接各公园的廊道系统,加强人行道的遮荫树的种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

新加坡十分重视城市规划和发挥规划的作用,它是新加坡商业、交通发展的蓝图和必须严格遵守的标准,任何人无权擅自改动。新加坡城市规划的显著特点,就是重视打造独特的花园城市形象,主要表现在道路、水系、建筑、绿化等的风格上。

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新加坡道路系统汇总了放射状路网和方格网路网的优点。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新加坡政府努力完善道路网建设,但通过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光靠修路并不能解决交通问题。从六十年代末起,新加坡就开始不断出台新的或改进老的交通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新加坡政府1968就开始了提出了捷运的交通系统,它不只是一种公共交通工具,而且也加快市民在城市中移动的速度。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人们在捷运系统中阅读、沉思、欣赏风景、交谈,在转角错身、购票、相遇。人与人,人与城,有了更深层、直接对话的可能。 捷运结合高科技运输的特殊建筑形式,不仅丰富了城市意象,是一座城市现代化的代言指标。在贴合城市生活的旋律之中,其所展现的历史基调与人文风情,更成为城市独特风貌的象征。

2、以电子收费系统限制公交车以外的车辆在高峰时段进入闹市区,通过这样收费方式缓解了高峰时期市中心交通的压力。

3、每年有一定限量的轿车购买指标以防止车辆增长的速度过猛;

4、社区设计注重人文与自然的融合。

在新加坡,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和商业网点布局都要服从整体规划,大型住宅区的设计依照“城市规划———总体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步骤进行。

规划设计体现对历史的继承。新加坡河的改造,让人感受颇深。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曾说过新加坡河是新加坡的灵魂,这条河是新加坡发迹的渊源,但随着海运衰落,这条河也开始走向败落。政府采取先划定一部分具有很大价值的历史街区,保护起来,然后整治河流,开辟了游览通航,当地人沿河岸利用原来的双层骑楼加以更新,并在人行道上摆置餐桌,形成了一条饮食街。

在新加坡城市景观绿化规划方面,点线面的处理有着独道之处。其花园城市的面貌很大程度上反应在城市的道路上:街道、城市快速路两旁宽阔的绿化带中种植着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热带植物,体现着赤道附近热带城市的特色。新加坡均匀分布的城市公园、居住区公园及其正在实施的“公园廊道”计划,使市民能够充分享用这些休闲地。公园的建设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现自然风光,园中完备的儿童的游戏设施和体育健身设施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真正实践着其“为人服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造园宗旨。

新加坡人充满自信站稳了脚步开始了感性和创造力的活动,从而引进了新加坡城市魅力的规划设计,新加坡城市文化艺术委员会邀请了许多世界出名的雕塑大师在城市中的适当位置设计了不同特点的雕塑使这个城市的街头具有很强的识别性。

与之格调几乎相反另一个典型的乡村气息很浓的小镇——古川町。

古川町的原来风貌是一个位于日本关西一个没有特色的山城小镇,有一条像臭水沟的濑户川经过整个镇,和很多同时期发展出来的小镇并没有什么两样。

几十年前,由于居住环境的极度恶化,有“臭水沟”之称的濑户川唤起了人们改善环境的意识,在社区营造协会的组织带领和居民自觉的参与下,也就是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改善自己周围的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善环境的行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使这里的环境也变得也越来越有魅力,人们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从这件事情开始,古川町开始了小区营造的序幕,慢慢的居民也知道自觉清理自己家门口的垃圾和水质,人们不仅不再向濑户川里随便扔垃圾而且还开始把保护这条河流作为每个居民的义务,每天都有人来清理水里的垃圾,慢慢地这条河流也成为人们休憩的理想场所和观光游客最喜欢的地方,从此居民们也享受到了大自然送给他们的宝贵资源。

在保护地方特色方面,这里的“老规矩”就势必要谈一些了,就是谈及传统这个部份,任何各地的文化都会有其传统背景,当然身在当代的人并没办法直觉性的感受到传统的存在,但是当过往的人检验一个文化时传统就会浮现,在古川町讲到的老规矩其实就是古川町的建筑文化传统,在古代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但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约定成俗的规定,这里所有古川町中的建筑物外观都必须在一种小区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观下建造,为的是可以维持整个古川町的城镇景观,其实这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当然我们现在可能很难去理解过去的社会默契,但是从视频中看到民房如此的谐调,以及城镇中看似存在着某种秩序,这就是过去的默契,一种社会的集体思维表现。

这个日本的传统小城,发展了几百年,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自然就会有许多”传统”,而传统延续就变成文化以及居民默契。古川就是一个这样的城镇。木造构件的房子簇群造成了小区,而小区集合变成了都市,当都市单元都很有默契的聚集在一起,都市景观自然就会很协和。在现代的都市里已经很少看到默契这件事了,许多人与人之间的规范都已型式化变成了法律或者是成文的规定。但其实在古代人口较少时,人与人之间是有不成文的规范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化默契。在现代大都市这种传统可能无法存在,但是在小城镇却意外的流传下来。

古川还有一个外号就是“木匠的故乡”,也就是由于郊外的丰富的林木资源为这里木匠们的成长提供了外部条件。每一个木匠都有一个自己的特色──云饰,云饰就等于是木匠的签名,不同的木匠就有不同的云饰,因此在古川町的房子就可以依照不同云饰来辨别其造人,形成一种有趣的特色。

在空间的规划方面,都市中有许多空间是属于大众的,如厕所、人行道、天桥、地下道等。在一般的社会中这些公共空间可以表现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和这个都市的生活水平。所有的房子都要按照当地约定俗成的特色来盖,一开始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评审标准就是居民们的眼睛,不管是民宅、公共建设,甚至是小设施也要以这种社会共识去做,比如说小凉亭或是地下道,后来有一些外来的建筑师因为不懂当地的规矩,盖了一些违反共识的建筑,于是古川町就透过立法,以奖励的方式来让建筑师们盖符合老规矩的建筑。

当地的居民在很多地方都紧密的聚集在一起,因为了祭典使得大家都团聚在一起欢乐,为了河流使得大家也关心自身的环境,为了鲤鱼人们知道自己身处的环境是良好的。发展出人们对周围环境的关心,同心协力组织动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特色与骄傲,关怀古川之心逐步转化为清澈的流水与美丽的环境,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也正是社区打造的目标。

和现在大多现代城市里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相比,这里人与人和谐的生活交往状态让我羡慕不已,在古川这个小镇保留了下来,这是一种温暖的关系,也是大都市所没有的,在现代社会变显得珍贵。而且晚上还有居民敲着棒子声轮流巡夜,深夜一声声响代表了古川居民对社区最朴实的关心。使这里的人们能够和谐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一现代感极强一古色气息浓厚,但是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规划和生活的理念,而且能够做到因地制宜的规划,对我们国家好多地方来说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们国家现在也正在沿着一种使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路线建设以人为本的都市。学习一些不错的城市规划理念然后因地制宜来建设我们自己的美好都市生活。

参考文献: 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郑也夫 《城市社会学》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徐循初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新加坡
“重新探索新加坡”消费券期限延长
新加坡
新加坡
新加坡
新加坡财长或成接班人
缅甸希望20年内赶上新加坡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