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创新活力
2011-12-31孙红艳
孙红艳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创新,而语文教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含有大量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创新的活力呢? 本文将给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字:语文; 教学
Abstract:Innovation is a distiguishing feature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time, however, Chinese teaching is a course including most innovation ability. As a basic subject, Chinese course eneeds to feature the ability with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one of them will feature a lot of thinking ability and innovating ability. How to make Chinese teaching feature more activit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analysis and research definitely for references.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创新,而语文教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含有大量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创新的活力呢?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过程,而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学是主要方面。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实现由传授知汉的教学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的教学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l、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努力把教育教学目的转变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断帮助学生确立符合自身水平的近景性的具体学习目标和学习需要,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检查目标的达成程度,完成目标即给予强化和表扬,没有完成目标的,教师鼓励和帮他们再次完成。
2、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诱引学生思维并积极参与。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自奋其力,自致其如,这样会使学生感受到问题答案是自己探索出来的,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人翁责任感。
3、开展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先从常规学法指导抓起,如预习法的指导、课堂听课法的指导、课后复习法的指导、作业法的指导。通过指导,使学生掌握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办法,同时在自学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展,能够产生不同的方法和见解,这样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正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收入自如,开合有方,疏密有致,训练有序。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二、教学方法力求灵活多变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传统教育,教师往往注重传授、灌输知识经验,忽视学生的地位和权利,忽视能力、个性特长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创新实践活动,要让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场所。实践经验证明,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激疑引思。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疑问题开始的,如学生不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便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所以,教师要通过质疑来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1、课题激疑。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题目多想几个为什么?如《飞夺泸定桥》这个题目中,“飞夺”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飞夺”? 又如《马踏飞燕》一文中,我由题设疑,课文为什么不以人们熟知的“铜奔马”为题,却以“马踏飞燕”作题目,这样通过对题目设疑,使学生的思维直接指向了课文的重点内容,为突破重点、难点,作好铺垫,发展了思维。
2、词句激疑。语文课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在《马踏飞燕》中,我让学生找到了中心词“艺术珍品”,然后围绕中心词,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 通过全文的阅读,学生积极思维、认真分析,课堂气氖非常活跃,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马踏飞燕”的珍贵。
3、主题激疑。宋代大教育家朱熙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教学中应在看似无疑处,设法激起学生的疑问,从而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如《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中的“关不住”是什么意思呢? 有的学生说:“关不住”就是“挡不住”;有的说,花儿开得太多了,园子里已经放不下了,所以就跑到墙外了;还有的说,“关不住”不仅仅是指园内花多,还指新生事物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这样的解释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诗的意境,富有创造性。
(二)质疑讨论。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她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生的质疑不仅是积极思维的表现,而且是好奇、想象、挑战等创造性人格特征的显露,教师应特别加以关注和呵护,并给予巧妙地引导或解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中,我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后提出问题,学生就提出了很多问题:l、从课文内容看,诸葛亮是骗箭,课题为什么用“借”箭? 2、周俞明知十天造不出十万支箭,为什么还要他造? 3、诸葛亮怎么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 4、诸葛亮为什么知道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在热烈的讨论中,人物的特点便展现在眼前,学生在质疑讨论中既解决了疑问,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情境诱发。所谓情境诱发就是创设柴种情境,造成一种悬念,一种氛围,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参与兴趣,从而促使他们思考、想象和联想。例如《丰碑》一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将军见到军需处长雕塑般的身躯所产生的外部神情变化,这三次神情变化是将军三次心理活动的外化。教学时,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想象将军三次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同学们把将军的三次心理活动过程描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这一切都得益于形象情境的创设和言语情境的创设。
(四)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能直接激发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最后三节时,让学生想象,l、当列车未开动时,站台上会是怎样的情景?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2、当列车开动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3、当列车开远了,假如你是一名志愿军战士,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学生设身处地,展开想象,写出了很多优美的文章,这样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使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真可谓一举多得。
小学语文创造性教学的类型很多,关键要选准适合发展学生思维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每节课都能有所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贵在激励学生参与创造,把语文学习与创造性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学得生动,学得活泼,才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