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

2011-12-31高凯军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科学课实验教学科学

高凯军

摘要: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科学课的实验教学水平对每一位教职工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这点开始做出分析和研究,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字: 科学课;实验; 教学

Abstract:Scientific knowledge course is the one pays attention to the experiment, which is the important tool of gaining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it can cultive students scientific interest and attitude, and also improve studentsscientific ablity.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course experiment standard is very vital for every teacher.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analysis and research it at this point for references.

Key Words: scientific course; experiment; teaching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科学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通过认真观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此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法中的几点尝试。

一、充分的准备,为课堂实验打基础

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信息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多方准备,搜集相关信息,为教学打下基础。如教学《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课前我让学生去收集关于潜艇的各种知识。同学们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浏览等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的潜艇图片,了解了潜艇的发展史,还发现了潜艇能潜水的秘密,为新课的研究打下基础。

2、实验前,学生参与材料准备,激发学生兴趣

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为了使学生爱实验、会实验,就要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尽可能地自己准备材料。

我的做法是:对教材中和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进行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月季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

对于有些学校实验仪器没有的,可组织学生搜集并自制:例如:用红霉素或青霉素药瓶可以装收集到的植物种子;葡萄糖瓶制作量杯、盐水管作导管、一次性针管作滴管、透明塑料桶或富虹油桶制作水槽,对于以上收集的实验仪器一定要教师组织收集制作。

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实验教学,以学生为本

在实验教学中,教学活动应富有探索性,不但能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启发学生探索问题,而且要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究之中,让学生在“做”中探求新知,亲历过程并成为“发现者”,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得以培养。

1、多进行分组实验

课堂实验中,一般是教师演示,学生被置于旁观者的位置上,难以自觉主动地参与。实验教学要求把大量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自主的分组实验,即组建实验小组,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将演示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新知,获取必要的感性体验,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养成。如《电路出故障了》中研究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的实验,我将几名学生分为一组,用他们自己的材料,自己实验,自己总结。又如我在教学《磁铁》一课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磁铁和各种材料如铜片、铁片、木片、塑料、玻璃等,放到材料超市,并告诉学生们尽可能的多去设计试验方法,来探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开始设计实验,选取材料,开始实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一阶段实验,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由于材料丰富,学生感性体验充分,得出结论变得非常简单。

2、以探究性实验为主

传统的实验教学,验证性的较多。这种实验常常是教师把实验目的、步骤、方法及注意点等详细而周密地交代清楚,甚至连结果也预先告诉学生,学需依样做。《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强调创造能力培养的今天,应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如《点亮小灯泡》一课中,不是先告诉学生用哪些方法可以让小灯泡亮了,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虽然有的同学想的办法不够全面,但这些知识是他们自己发现的,他们不光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发现知识的方法。又如,在教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种子的一生》一单元时,我让学生在家里自己种一些植物的种子,让他们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由种子到一株幼苗,再到一棵成苗,直到开花结果,并收获种子,每一点的变化都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最后,将所有学生的实验成果都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评比。这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实验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的热爱劳动的习惯,懂得了植物生长的一生。再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仔细观察和认真实验的习惯。

3、提倡开放式实验

一般实验的表现首先是“实验目的”的强制性,作为教师或教材提出的实验具体目标不因学生实际而改变;其次是实验步骤和顺序的固定性及实验方法的单一性。这样做,客观上抑制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扼杀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实验教学倡导开放式实验,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不给学生或少给学生限制、提示或暗示。教师要做的只是把问题交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和类别的器材,让学生自己选用并完成实验;给出一个大概的实验要求,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或所能利用的器材,自己设计多种实验方法(步骤),并从中选出一种最好的。

4、重视积累实验过程的体验

通过科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实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和关于实验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不能过于看重知识的掌握,或仅以此为满足。实验的重点是“做”和“学”的活动过程,因而特别强调“做”和“学”的体验。让学生经历并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积累成功或失败的体验,这本身就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重大收获。

三、实验后,讨论延伸

1、讨论交流,各取所长

仔细的观察,积极的实验,冷静的思考,使学生在亲历实验过程中获得许多新的认识。将这些知识与他人分享,是学生增进知识的大好机会。讨论中的冲突的解决,也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的好方法。在研讨交流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但又不唯书唯上,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善于取人所长的良好品质。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讨,从中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起激励和参谋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知识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验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课堂实验教学在实验的时间、器材、场地及顾及全体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方面总是存在一些问题。作为课外延伸的小实验、小制作、小课题活动,可以与课堂实验教学相配合。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做小实验、搞小制作所需时间及利用的器材不受限制。他们回家后自找材料,因时因地取材,利用废品,人人能做到,而且对这些材料倍感亲切;仪器的设计与制作,实验步骤和方法的确定,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全由学生独立自主,这非常有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可实验。

科学课实验教学可以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受益者,有较强的好奇心,而且能保持较长的时间;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研究任务前,会提出问题,会制定一个周到的计划,会付诸研究活动;他们在面对一个科学甚至社会问题的时候,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审视。这些起步教育对于学生、老师,乃至我们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猜你喜欢

科学课实验教学科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难忘的科学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科学拔牙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