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2011-12-31陈娟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要素多媒体音乐

陈娟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欣赏力和表现力。下面就我的一些思考和做法与大家做一交流。

提高认识,重视音乐欣赏教学。

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要充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教学思想。音乐课并不只是学会一首歌曲,而是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美的享受,并能让学生有创造美的能力。这些是光靠学习歌曲远远不够的,所以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遵循规律,有序进行。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欣赏音乐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感情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应过程,引导学生逐渐有低层次的直觉欣赏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其次,曲目安排上由大到小,由易到难,这样做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抓住关键,有的放矢。

音乐艺术是通过力度、速度、音色、节奏等要素的共同作用来表现艺术形象和思想内涵的。所以,要抓住这些要素,有目的地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首先要利用这些要素的变化来感受音乐中情景的变化。当我们第一次感受音乐时,首先听到的是音乐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然后才想到音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比如《二泉映月》和《赛马》虽然都是由拉弦乐器演奏的,但是由于力度、速度不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这样的情况出现就是由音乐要素的变化形成的。

第二要利用音乐要素的变化来感受音乐情绪、情感的变化。从心理学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两种心理形式。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应约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意,但却是生动的心灵语言。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现力量远远胜过其它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撞击、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

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强度,使学生的情绪、情感通音乐情绪、情感和谐地沟通与交流,成为我们的目标。音乐情绪与情感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震撼心灵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在体验情感的同时要更深层次地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小小的音乐要素变化了,音乐的情绪、情感就会发生变化。

四、利用多媒体让听觉和视觉动起来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生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益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这样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媒体就有了施展拳脚之地。在我们的音乐教学当中,尤其是我们小学音乐欣赏课,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中的声音、动画、图形、图像等来实现视听结合。以达到在音乐艺术欣赏中把抽象变为形象这一目的。这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才、个性化的音乐环境,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

1、配合所欣赏的音乐内容、主题、思想,做一些动画活与主题相同的图片,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农村学生的见识少才),更加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加深了记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

如在《民族器乐的拉弦乐器》这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把这一课中的教学内容经过整理设计成一个很漂亮的“民族拉弦乐器王国”这里包括学生对各种乐器的外形结构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各种胡琴的音色的辨别等环节。在胡琴音色辨别的时候,学生只要点击任何一种胡琴的图片便可以听到对应的这种胡琴的声音。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在无意识中投入到欣赏音乐的环境中,并轻松地完成了对乐曲内容的欣赏。在这一节课中,可以说是多媒体帮助了我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不能盲目滥用,要考虑教材内容的需要来进行合理的使用。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比如说,使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我们在制作课件时,为了避免学生欣赏音乐单调的局面,如果客观地去追求多样化而故意创造一些闪闪烁烁、花花绿绿的快频率动画图像出来,那可就行不通了,大家都知道《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华彦君所作的一首背景凄凉的曲目,那么在图像画面设置方面,应该是暗淡的、幽静的一些背景才能更有助于衬托乐曲的感情色彩。所以要求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要充分理解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各个章节的内容:多接触和了解一些课外的音乐作品,填补自己在音乐素养上的一些缺陷。

同时要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让多媒体更好、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教学服务。

音乐新课程的实施,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一环,有很多方面需要广大音乐教师共同探索、实践,相信我们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要素多媒体音乐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