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地铁车站外部空间与城市公共环境结合设计的思考

2011-12-31耿原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车站广场空间

摘要:地铁外部空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形式的发展而产生, 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是城市公共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对人的行为有明显的影响, 并逐渐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关于地铁车站外部空间与城市公共环境结合设计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

关键词:出入口 风亭地铁外部空间人流城市公共环境

随着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城市的客运的交通结构也从单一的形式发展为多元化的交通结构。从通常的公交车、出租车逐渐发展到城市轨道交通。其中,地铁成为了重要的新兴的公共交通方式。地铁作为便捷、舒适、安全和高效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因此地铁在城市中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逐渐地影响着城市的空间。

1地铁外部空间

1.1地铁车站出入口

车站的出入口是连接车站与外部环境的建筑物,其数量根据吸引与疏散客流的要求设置,一般不少于2个。地铁车站的出入口按形式可分为独立布置敞口式出入口、独立布置有盖出入口和与其他建筑相结合等三种形式(图1中a、b、c)。出入口宜与过街天桥、过街通道、地下街和临近建筑物结合,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乘客的出行。

公交集散空间是“在使用率很高公交枢纽前方便行人出入的广场性质的空间”,而地铁车站出入口构成的外部空间是公交集散空间的一种。它与城市的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地铁车站的出入口除了满足其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应与城市空间和谐、有机结合。

(a)独立布置敞口式出入口 (b) 独立布置有盖出入口

1.2地铁车站风亭

风亭是地铁车站内部与外界环境交换空气的构筑物,是地铁车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相对成熟的城市空间,风亭如何与周边环境统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城市公共环境

(c)与其他建筑相结合的出入口

图1 地铁车站出入口形式

2.1城市公共环境

广泛,是城市公共环境的特点。城市公共环境与人类生活的所有公共空间息息相关,包括城市的建筑物、道路、广场、桥梁、园林、雕塑等。因此,城市公共环境是由人去使用、去亲密接触、去触摸和零距离观望的一种空间。

2.2城市建筑空间

城市公共环境的主角是城市建筑及城市建筑空间。城市公共环境首先以城市建筑空间为基础,城市建筑建筑源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更是城市建的居住环境、人类的历史文化为基础。城市公共环境设计来源于城市,其行为对象是城市中的人。地铁车站正是服务于人的集中体现物。

3地铁外部空间与城市公共环境

3.1人与地铁外部空间

所有的空间都依赖于其使用者才具有存在的价值, 人们的众多活动的存在才使空间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由于中国地铁车站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站点也较为分散, 而不像国外如公交车站那样普通, 因而地铁外部环境受到特别的重视, 同时也成为城市开放公共空间缺乏的现实情况下,公众所倾向选择的聚集场所。

人流的行为对地铁外部空间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人流的行为模式主要有两种:通过和停留。这两种形式下的各种行为相互制约、促进, 并对所处的空间造成反作用, 从而或多或少的改造着空间环境。

在实际的建设中, 地铁外部空间通常拥有较大尺度,在车站出入口的一定范围形成广场。因此在这部分空间里宜动静分区,为通过或停留此地的人群提供各自的空间。由于通过者和停留者之间存在互相转换的情况, 故两类空间也不应只是简单地划分开来。通过广场的人流倾向于出现在空间中心或梯道平台上, 而停留的人群则倾向于被吸引在空间边缘。对于多数地带来说, 行人的通道保持在中部, 闲坐者聚集于边缘部位。

地铁外部空间的建设以及环境设计尤其需要对使用之可能产生的行为作出预测;而成熟的空间环境更应该体现出城市文化氛围和表达人文关怀。

3.2城市建筑空间与地铁外部空间

每一座城市经过历史的冲刷与沉淀都已经形成了很明显的功能区域分割和传统的地方精神。地铁外部空间也应顺着这股潮流发展下去,以便融入到整个环境中去。广场是城市发展的产物,融合了整个城市的人文内涵,体现了居民的文化层次和审美价值。地铁外部空间大多形成广场,它的设计要点同一般的城市广场相似。

从视觉角度而言,广场的公共建筑设计在广场景观中起以立面和轴线的相互关联来使之成为周始。地铁车站的出入口的设计形象正可以成为其所形成的广场的主角,或者说是地标性建筑。(图2中a、b)

(a) (b)

图2具有当地特色的地铁车站出入口

4结语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时空和地域特征,是不同生活方式在建筑中的反映。建筑也是不同地域、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各种要素的综合体。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建筑应与区域环境有机协调,形成富于地域特征的空间形态,提高环境意象的可识别性,使人们在心理上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地铁外部空间设计也应遵循这一方法, 因而它作为景观设计和城市空间设计的新兴方面, 吸引了人们众多的关注。在新的公共空间建设中, 空间的设计更应当着重于与现实情况的结合, 并对可能产生的新行为方式有所预测和引导,注重文化和历史因素所能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丰.浅谈中国传统建筑语汇的现代转换.《建筑与文化》全国第八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八卷

[2]刘婷婷 李磊.地铁出入口景观评价方法研究.北京园林,2011(2)

[3]崔唯.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李梁. 城市地下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探索.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GB50517-2003地铁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保留作者简介:耿原子(1984-),助理工程师,2008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学学士。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车站广场空间
车站一角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广场
新华广场记忆
时空守护者之车站遇险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地铁车站
广场办公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