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筏板基础抛石混凝土施工技术
2011-12-31方理汉
方理汉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在筏板使用大体积抛石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具有厚度大、用量多、工程复杂、较高的技术要求等特点。对此,在大体积筏板基础抛石混凝土施工技术上更应该注重混凝土的强度、刚度及耐久性等各类要求,完成施工任务。
关键词:大体积筏板基础工程抛石混凝土
通常的大体积筏板基础抛石混凝土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都比较高,因为在施工中必须对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导致温度裂缝采取防范措施,保证大体积筏板基础抛石混凝土工程的顺利进行。某商用住宅一体楼工程采用筏板式基础,工程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底板混凝土量总计2750m3,厚度与底盘面积分别是1.1m,2500m2 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1、施工准备
首先,根据试验室配合比,按比例拌制混凝土,由于泵送混凝土要求流动性较大,水灰比亦相对较大,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可能引起收缩变形,且控制好水泥的用量,就能较好的控制温度裂缝的源头,既要满足流动性要求又要控制水泥用量是一对矛盾,所以要求试验室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对混凝土浇捣方式的运用,注重浇捣的顺序、分层厚度、混凝土的养护等也是控制温度缝的重要手段。在施工过程中要求要选用信誉好的商品混凝土供应商,相对于混凝土来说,不得使用硅酸盐水泥。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水泥水化亦产生较大的热量,在内部结构中不能良好散热,会升高混凝土的温度。因此,在施工准备时,要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和级配好的碎石作为粗骨料。
另外,在施工技术的实施上,在底板得混凝土中应掺入0.25%的木质素磺酸钙延缓水化热的热量释放,最大限度的使水化热的峰值往后延迟。在搅拌混凝土时,减少水的使用量,节约水泥,降低水化热的出现。加入适量的膨胀剂,以防混凝土冷缩,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混凝土的组织结构,提高其密实性,防止渗透。
其次,在施工准备时,注意对钢筋、模板、管线等预检、隐检和验收。完成浇筑混凝土用脚手架和马道的支架设备,并检验是否合格。清理浇筑面,注意无积水、无垃圾、无杂物,清除钢筋上的油污。
2、施工过程
对于大体积筏板基础抛石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主要分为这几个步骤:摊铺前层混凝土、人工抛石、振捣、摊铺后层混凝土、人工抛石、再振捣、浇筑到顶。
由于工程是用水平分段来完成浇筑任务,因此混凝土的浇筑沿基础长度从东向西依次进行。每段浇筑时,使用泵机从南北面分别向浇筑面供应材料,浇筑前把水泥砂石泥浆润湿后输送到泵机管、完成混凝土的摊铺、振捣工作,注意浇筑过程中保持与非抛石混凝土施工的一致,配合好钢筋工和木工的工作。
根据现场测试的结果,抛石为粒径30.5~62.5mm、级配等级良好的碎石。混凝土的薄层应均匀布料,厚层在270mm.。抛石工应随着混凝土浇筑工同时进行人工抛石,每层抛石数量为28.5kg/m2。抛石的抛洒应该均匀,最佳的抛石不允许重叠。在抛石工作完成后,让工人用振捣棒振捣,让抛石下沉,保证混凝土的振捣的密实性。
在振捣过程要防范漏振而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要全面仔细的检查,如果发现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浇捣后可以用长刮尺将高出的部分刮平,在初凝前一定使用滚筒压几遍然后在进行二次抹面,提高表层密度,消除混凝土易出现的收缩裂缝。拆模后,保证混凝土的表层平整度和垂直度都符合标准要求,外观质量达到规范要求。
对混凝土温度的监测,测温从混凝土浇筑12个小时后进行,在南北安排若干排测温点,间隔形成井状,并进行编号。另外,温度传感器位置应距筏板底150mm,在预埋测温线时,用钢筋支承,温度传感器和支承物之间做隔热处理。混凝土在反复多次后才趋向稳定,温度经过反复跳跃之后,缓慢下降最后散失。在监测期间,如果混凝土垂直测点与相邻的温差不超过25℃就不用采取措施。
3、施工阶段对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
在每段筏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都应该 进行保湿喷水以养护混凝土。不过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十个小时之后,如在夏季施工,早晚可各喷淋一次,防止裂缝产生。如果想要防止底板混凝土的快速升温会造成收缩裂缝及表面干燥的情况,可以在混凝土饿表面盖上草袋和塑料膜,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混凝土早期脱水造成裂缝的问题,可以有效的保温、保湿最佳的养护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进行表面搓平次数要不低于3次,并根据测温的情况,及时调整加盖草袋和塑料膜的厚度。在混凝土需要补充水分的时候,在下层塑料薄膜和底板接触的表面浇洒水尽快覆盖。
在养护和拆模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在大体积筏板基础抛石混凝土施工时,应该注意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施工环境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即使我们使用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也不应该超过25℃-30℃。 尤其是在混凝土拆模时,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都不应该超过20℃,否则会产生裂缝等问题。我们在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时应该注意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灌入冷却水来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另外,对于养护我们还可以采用投毛石法有效地控制由于混凝土内外部得温差而引起的混凝土施工中工程产生开裂的状况。 在进行混凝土养护中,应该保持连续性。养护期内必须保证混凝土表面一直都处于湿润状态。
另外,混凝土的拆模的时间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施工后的质量和模板使用周转率。因此,我们在拆模时间上,应该根据设计需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状况做出适应的改动。对于非承重模板,混凝土施工强度应达到2.5Mpa以上,所以其表面和棱角不能因为拆模而损坏,所以可以拆模。但是对于工程中承重模板达到工程规范中规定的混凝土设计标号的百分率后才能确定拆模。
4、施工效果
施工结束后,经过标准对比试验得出:抛石混凝土强度与基准配合比混凝土的强度偏差在-3.91~-1.98%之间,达到设计的强度等级,施工采用的抛石比为10%,抛石的强度与基准配合比混凝土的强度偏差值均达到设计强度符合设计的要求,未出现任何温度裂缝。在施工阶段因地制宜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筏板基础抛石混凝土的施工中运用了各种防范水化热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施工效果,确保了施工的有效进行。
5、结语
从此次施工的过程来看,由于在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阶段注意了各项防范措施,得到了很好的施工效果,基本没有任何温度裂缝产生。因此,在大体积筏板基础抛石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最好使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因为矿物成分和掺入的混合材质数量的不同,水泥的水化热差异很大,本工程采用的就是低水化热的水泥。除此之外,尽量减少水泥的使用量。使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因为粉煤灰的水化热低于水泥,并且需要水的数量小,可减小混凝土自生体积的收缩,防止工程裂缝的产生。掺加减水剂减少了单位混凝土的用水量,延迟水化热的热峰,提高流动性,有利于泵送。根据施工的设计图合理的分层分块进行浇注,降低施工时的温度应力,减小裂缝产生。在本工程中还对混凝土实施了养护工作。通过测温和保温的措施,加盖塑料薄膜或者草袋来保温。最后,合理的安排混凝土的施工时间,避免了高温季节的施工,尽量把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安排在一天中的低温期间,防止混凝土的温度升高,产生裂缝。因此从这些措施的运用中,很好的防范了裂缝的产生,较好的完成了施工的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本次工程,从施工准备到施工阶段及过程的维护上,对大体积筏板的基础抛石混凝土技术进行了剖析。从各种防范措施中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此次商用住宅一体楼的筏板基础抛石混凝土工程,既是采取了在施工的准备阶段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降低水泥的使用量、掺入减水剂和粉煤灰,并且还布置了测温点来测量温度,经过现场的测试和论证,采用的抛石混凝土施工技术,有效的防止了基础混凝土由于水泥的水化热而产生的温差导致工程中出现裂缝的问题。不仅达到了工程的预期目标还有效的降低了成本预算加快了施工的速度,实现了一举双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建明.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8(06).
[2]梁艺铭.尹穗.邵泉.广州新电视塔基础筏板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9(04).
[3]林沛华.许少杰.葛毓东.某工程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