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华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2011-12-31项方和
项方和
摘 要:文章通过研究已建立的金华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质量保障体系,指出在建筑节能的工程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瓶颈,并提出有效解决途径。
关键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预评估;能效等级
在全世界范围能源紧缺的今天,建筑节能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节能都被作为一项重要国策,是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建筑节能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利益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我国能源问题日益短缺、建筑能耗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研究建筑节能对策意义十分重大。
目前,全市的建筑节能工作在全面推进的同时,不断深化发展,所有新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全部落实50%的设计标准。如金华市的当代华府、永康市的拆迁安置住宅工程外围护结构分别采用膨胀聚苯板、挤塑聚苯板薄抹灰技术,施工标准高、质量好,受到省建筑节能检查组的一致好评。通过试点工程的示范引导作用,不断促进和带动全市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展开。
由浙江天龙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天龙•南国名城经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立项为2004年度建筑节能示范试点小区,采用八大节能技术体系,如:100%楼盘设计和采用了外墙内保温或外墙外保温砂浆,及中空或双层玻璃门窗;珍惜天然资源,采集屋面的雨水,经收集、处理、储存,用于小区中心景观水体用水;采用有效的隔音措施,除安装中空玻璃加强窗户的隔音外,楼地面也采用隔音效果良好的材料来降低上下层的撞击声干扰等。
仙源欧境生态住宅园区住宅楼项目,在建设中积极采用建筑节能材料,各项指标均达到目前所规定的数值,实际超过50%的节能目标。目前,该项目列为浙江省建筑节能示范工程项目,示范面积为67408㎡,是金华市2007年度列为省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13个项目之一,也是婺城区唯一的建筑节能示范工程。
目前,在建筑节能的工程实践中,在设计与施工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建筑节能设计深度不够,节点构造不到位。建筑的设计过程、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普遍推广和应用节能技术是实现建筑节能目标的关键。目前部分设计单位对建筑节能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还不够熟悉、设计深度不够、冷热桥部位设计还不够到位、把设计应解决的问题推到生产厂家或施工企业。一个建筑项目的节能设计与非节能建筑的设计,费用相差无几,并且节能建筑的设计比一般的设计耗时多。这对于一些把利润放在首位的开发商来说,他们不愿意过多顾及建筑的节能问题。这也导致一些懂得节能设计或者想在节能设计上有所作为的设计院和设计师不在节能设计上化功夫。对于建筑节能,不仅应在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上下功夫,重点还在于节能设计以及落实上。为此,要建造真正的节能建筑,必须从建筑师做起,设计是建筑节能的关键。
2.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不熟练。目前,我省施工企业施工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成熟的技术工人。建筑施工企业多数是专业知识相当贫乏的民工队伍,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对施工工艺和技术关键不熟练,盲目施工,原材料、产品质量控制不严,缺乏进场验收机制。有的进口节能材料,就是因为不按规定严格施工,不按规程进行操作,最后仍然达不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3.建筑节能监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在施工环节上,监理工作力度不够,监理过程偏重系统的建筑质量,对施工过程和进场产品质量和监控似有放任自流倾向。而现在尽管提倡节能建筑,但在施工监理中却没有对节能建筑是否节能的监理,以至于在对节能建筑各个环节的验收中,“建筑节能”监理却是一个大缺口。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开发商的得过且过心理,使高能耗建筑蒙混过关,从而使节能建筑的推广工作变缓。
4.建筑市场上的材料与技术不能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目前建筑材料市场上,普遍对建筑节能建材的使用不尽如人意。目前较理想的节能建材运用较少,原因在于使用节能建材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以隔热性较强的中空玻璃和LOW-E玻璃建筑门窗为例,在五年之内仅节约的电费,就能收回成本,但市场上那么多商家所使用的玻璃,却并非是此类节能玻璃,原因就在于此类玻璃成本较高。建筑节能环保建材没能充分发挥作用,主要原因在于推广力度不够,产品生产与应用脱节、市场应用技术严重滞后、一些产品没有列入工程建设标准,不能顺利进入建筑应用领域,使新型材料的使用范围和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另外,缺乏完善的建筑能耗指标和建筑能耗评估体系,而消费者对节能建材普遍缺乏认识和了解,从而也影响了开发商使用节能建材的积极性。
建筑节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是要通过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对建筑节能改造存在问题的分析,为了金华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顺利开展,建议从政策及技术等方面加强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菁,马彦琳,梁晓群.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建筑经济,2007,12.
[2] 徐永强,陆建勇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分析.陕西建筑,2007,6.
[3] 刘志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初探.陕西建筑,2007,12.
[4] 张文库.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多种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建筑节能,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