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市生态住区规划设计途径探究

2011-12-31王苑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西安市原理概念

王苑

摘要 本文阐述了西安市生态住区的相关问题。包括生态住区的概念、基本原理,从西安市典型气候特征研究出发,阐述了适合西安地区生态住区规划和设计途径。

关键词 西安市 生态住区 概念 原理 途径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速度迅猛,势必带来人与自然的问题。国家倡导低碳型社会推动影响城市生态建设跨向更高水平,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将西安城市生态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1 生态住区概念、基本原理解析

1.1生态住区概念

国际上比较认同的生态住区的定义为:“一种城市或是乡村住区,它的居民努力经营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从地球的索取不超过回报并且试图将起到支撑作用的社会环境与低度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生态社区是建立在社会、生态、精神这三个层面上的结合体。”

著名生态学家罗伯特•吉尔曼(Robert Gilman)也认为:“生态社区是一种人类尺度的、功能多样的住区。在这样的住区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相和谐,并且支持人类的健康发展和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黄光宇教授则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个互惠互生的整体。

综上所述,生态社区是以生态和谐为理念,以生态学理念为指导,在一定的空间尺度内建立一个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和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类聚居地。

1.2生态住区建设的基本原理

1.2.1系统原理

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人工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城市住区是生活功能最集中的区域,其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是建设生态住区的基本保证。

1.2.2适应性原理

住区的发展是在一定区域背景下展开的,住区与其赖以生存的区域,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两者一荣俱荣。基于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特征、生物条件、经济条件下的住区建设具有适宜性,是保证住区生态性的重要标准。

1.2.3模拟自然原理

根据杨沛儒教授在《生态城市主义:尺度•流动与设计》中理论,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受人工影响后的环境不可能是原生态自然环境,在设计中融入生态设计是解决环境问题和提高人居品质的有效途径。

1.2.4物质要素结合自然

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告诉我们建设要结合自然,注重自然的地位,将建筑物、构筑物与环境结合设计,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这点被国内外学者所认同而发扬,并被运用到设计的各个层面。

2 西安市气候环境解析

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雨水量少,蒸发量大,四季分明。年最高气温在40摄氏度左右,年最低温度在-8摄氏度左右.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临秦岭,东靠骊山,整个大西安地形呈簸箕状,瞎九区四县,十三朝古都,具有悠久历史,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基于以上分析,西安市雨水资源极为宝贵,夏季常年风向是东南风,冬季多呈西北风,风力大,冬季可听到呼啸的风声,年日照时间长,注意防晒遮阳设计,由于地处黄土高原,空气污染严重,生态系统不稳定,物种少,具有脆弱性。

3 西安市生态住区规划设计途径探究

由以上研究,依据现行《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令第100号)、《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陕西省森林管理条例》、《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陕西绿色建筑评价细则》及《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西安地区主要有以下规划设计途径:

3.1生态住区选址

住区选址从景观学角度,运用生态适宜度评价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法,从自然要素的角度,选择适合城市建设的区域。

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城市规划视野下的生态住区提倡一下理念:注重与其他功能用地关系的区位选址,例如,在城市中考虑住区与工业区的位置关系,考虑到工业区产生的污染对住区的影响,一般住区位于工业区常年风向的上风向,或是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并设置隔离带。

3.2生态住区规划

生态住区规划应对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历史演变特征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研与分析。

从土地利用适宜度角度看,注意建设用地的坡度,在西安地区,大部分地区处于冲击平原,坡度变化不大,建设条件好,但是也存在地势变化较大区域,比如黄土台塬、黄土陡坎,在这种地形下,因势利导,利用地形造势,可取得丰富的景观,也体现出对大地的尊重。

从景观效果的角度看,西安地区大部分地形较平坦,且住区容积率有增大的趋势,在住区中往往需要采用地形高差变化大的景观,设计多条景观轴线,引导人流、视线、动物活动等。

从居住舒适度角度看,西安地区建筑布局要呈东南低、西北高,运用植物、地形引导夏季风,阻挡冬季风,在住区东南方设计水系,利于住区在炎热的夏天获得清爽凉快的空气。

3.3生态住区设计

3.3.1水系统设计

在西安地区,降雨量低于蒸发量,住区水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将水景设置在住区东南侧,为住区提供凉爽空气,通过水景形态设计和坡面设计,与生物结合,设计生物生境,利用雨洪管理系统,回收利用住区雨水和中水,都是在西安地区重要的水系统生态设计途径。

3.3.2植物系统配置

在西安地区,生态系统脆弱,为了提高生态效益,从动物、微生物角度考虑,适合将绿地系统设计成网状格局,而不是我们以往设计的散装或是等级式,联系不紧密的格局。西安植物种类不多,大部分是栽培性植物,在充分考虑乡土植物的情况下,可适当引入一些植物。在植物配置方式上,满足景观美学的基础上,考虑绿化郁闭度,提高生态效益。不仅要考虑二维绿化,还要考虑三维绿量,满足陕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生态住区评价标准体系等。

3.3.3硬质景观配置

在西安住区中,景观配置要讲究低成本、设计、材料、回收可持续,设计尺度要考虑人和动物的需求,整体风格朴素,和环境荣威一体,还要考虑到小品的艺术需求。

3.3.4照明系统配置

要创造温馨美好的居住氛围,合理的照明系统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照明系统包括车行照明、人行照明、场地照明、安全照明(用于交通出入口或疏散口)、以及装饰照明。照明系统应该尽量采用节能型系统和灯具,照度要根据不同的照明要求确定,要避免产生眩光。

3.4结论

生态住区位于生态建设的中观层面,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的研究任务是设计手法和生态措施,满足评价体系的指标要求。从不同的学科出发,结合众多理论体系,对生态住建设有非常多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满足人和环境需求,创造人地和谐的西安住区。

参考文献:

[1]刘晖,董芦笛,刘洪莉.生态环境营造与景观设计[J].城市建筑,2007.11-13.

[2]刘洪莉.生境营造与景观设计[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67_87.

[3]李静洋;基于城市景观环境生境营造的场地雨洪系统建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64-65.

[4]高蕾.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65-72.

[5] (美)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年:1-65.

[6]沈清基.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及规划建设的基本原理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0(5).

猜你喜欢

西安市原理概念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123的几种说法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两个原理的区别及其应用
祖暅原理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