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改革

2011-12-31余海斌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故障计算机

余海斌

摘要:本文从中专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的重要性、实用性角度出发,针对该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和中专学

生学习内驱力弱的现状,对如何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加强实践性教学模式,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教

材更新和实训设备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专业技能考核、职业资格认证方式等进行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课程特点学生素质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

常会碰到这样几个十分突出的矛盾。一是课程地位的特

殊性强,但学习的内驱力弱。根据就业市场的信息表明: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无论从事软件开

发还是从事软件维护,该技术都占较重要的份量,尤其

是就业前景较好的计算机维修师、网络管理、软件维护

人员等,业内该课程所占的技术份量都在70%以上,

甚至达到100%。但相当部分学生对这种重要性、特殊

性的认识并不充分,并不把其作为主课看待,学习的主

动性积极性不够。二是课程技术的外显性强,学习的韧

性不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主要内容有计算机

硬件设备的外观、性能指标、组装、测试、维护、常见

故障及诊断等。对此,学生容易产生轻视思想,容易满

足于" 眼见为实",钻研不深,一知半解。三是课程内

容的综合性强,学习的运用能力弱。《计算机组装与维

护》是一门理论性、基础性、应用性相统一的课程,要

学好,需要多方面的理论与技能素质的支撑。但由于种

种原因,学生从基本理论素养到动手能力都不相适应,

知识运用能力弱。

因此,立足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树立“学教并

重”“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新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为突破口,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进行教学改革,具

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从信息论角度看,人的信道特性触觉信道带宽为1,

听觉为100,视觉为10000,所以要交换信息,就要充

分利用视觉信息。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直观、形

象、生动的演示功能,给学生带来多感官、多种类型的

刺激,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有与传统

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种适应21 世纪素质

教育要求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组装与维

护》课程改革中,制作交互性强、操作性强、生动活泼

的多媒体课件,结合展示台、VCD、录像机等设备进行

知识和技术的讲解和示范,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

加大了传递信息容量;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动画以直观

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处于一种积极

主动的精神状态;利用人机交互,可以即时获得信息反

馈,灵活控制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理

解,提高讲课的效率和教学效果;弥补传统教学中语言、

文字描述、实验器材的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

实现教与学的多元化。其核心是通过媒体的作用,实现

教学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动和互动;通过学习环

境的创设和利用,实现教学相长。

二、引入先进的教学策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

纳能力较弱的现状,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

运用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法,尝试进行建构性的教学

设计,效果十分理想。这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

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让学习者到现实世

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 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

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 例如教师) 关于这种经

验的介绍和讲解。如在“软件系统安装前的准备及硬件系统检查”这一章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开机启动中常遇到的故障:如

插头插座、配件接触、致命性的硬件故障、非致命性的

硬件故障。

(2)确定问题——引导学生遵循“由表及里、由

简到繁、先软后硬”的原则,通过“看一看”(计算机

显示的错误信息判断致命性的故障)、“听一听”(计

算机发出的声音判断非致命性故障)的方法来确定故障

的存在。

(3)自主学习——由学生通过掌握的故障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和信息资料,运用技术设备判断故障存在

的原因,与同学或教师确诊并着手解决问题。

(4)协作学习——将“安装准备及系统检查”过

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汇总,展开讨论、交流,充

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

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教师针对学生解决故障的方法

给予检测、评价和记录,然后归纳出最简单直接易行的

方法,总结本次实验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教材建设,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计算机业界有一摩尔定律“芯片所集成的晶体管

数目与功效每18 个月翻一番”,说明了硬件发展之快。

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的更新周期往往需要三至五年甚至

更长时间,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比严重滞后。因此,必

须及时增补最新的硬件知识和装机技术,来提高学生职

业技术能力和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选择教材上首先应

选择适合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突

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教材。其次,对于《计算机组装

与维护》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应尽

量选择最新出版,内容最前沿,最实用、最贴近现实生

活的教材。另外,课程责任教师或任课老师必须经常通

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新教材,

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确保教材内容的知

识性、新颖性和开发性。

四、加强实践教学,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

软件的安装和处理各种微机故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

环节教学去实现。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

验室,制定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

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

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

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我们把计算机

组装与维护作为学生进厂、进企业开" 工助学" 的主要

内容,让学生代岗实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十分明显。

五、改革考核方式,增强教学目标的职业性

在考核时,应侧重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

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做既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学生适应不同的

需求、增加工作经验。考核内容必须结合最新的计算机

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涉及该职业岗位技

术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基础能力,可进行专

项技术或综合技术要求考核,为学生观念的更新、继续

学习的方向、职业定位和选择提供保障。如组织学生参

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ITT)和职业工种鉴

定等,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或“多

证”毕业,以此引导教、学双方按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

需要,突出操作技能和实用技术的训练,全面实现人才

培训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

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1):

[2]罗集学赵斯宁中职生学习方法情况调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0)

[3]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

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4]何克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

环境[J]教育传播与技术 1996,(3)

[5]张建伟、陈琦 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4)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故障计算机
GE LOGIQ P5 彩超故障维修2例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数控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
大数据的中低压配网故障智能诊断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汽车出了故障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