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强沥青路面的维修管理思考

2011-12-31李洪驰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维修管理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李洪驰

摘要:随着道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沥青路面作为一种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路面维修是必不可少的,为保证维修工程的质量,加强维修管理是关键。本文在分析当前沥青路面的维修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就如何加强沥青路面维修管理思考。

关键词:维修管理;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思考

在道路建设中,沥青路面以其施工快捷、行车舒适性、安全性比其他路面好、维修方便、维修时间短等优势得以广泛应用。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出现病害在所难免,因此,维修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实际维修工程中,往往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维修效果,所以,加强沥青路面的维修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沥青路面维修的基本做法

沥青路面维修工作的基本的做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大部分工程采用细粒式铣刨后,铺4cm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对于主要道路采用改性沥青和加纤维稳定的普通沥青,一般道路采用普通沥青。

2)个别地段对沥青面层铣刨完毕并整平后,摊铺5cm厚中粒式混合料和4cm细粒式沥青混合料。

3)拓宽路段采用基层重新浇筑后,摊铺8cm粗粒式和4cm细粒式沥青混合料。

4)沉陷、沟槽开裂等路段将沥青面层挖除12cm,加铺土工格栅后,摊铺8cm粗粒式和4cm细粒式沥青混合料。

5)公交站台路基进行加固处理,采用块石基础加钢筋混凝土,摊铺8cm粗粒式和4cm细粒式沥青混合料。

2 当前沥青路面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2.1 维修前缺乏对原有道路质量情况必要的调查和分析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出现的病害程度也各不相同。但2007年前后组织实施的一次路面维修实践中,采用统一的处理方案,对沥青面层铣刨完毕整平后,铺4cm细粒式沥青混合料,致使有些路段的病害得不到彻底根治。斗门区的做法是维修前对初步拟定要维修的路面进行全面的检测,主要内容是路面的弯沉、压实度和平整度等情况,把检测的情况作为维修的依据,然后列入年度计划,并将检测数据作为设计的依据。2010年也对少量道路维修前进行了弯沉测试,但还是缺少对维修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和可行性分析。

2.2 局部地段出现沉陷、裂缝、车辙、拥包、波浪等现象

沉陷、裂缝、车辙、拥包、波浪是当前沥青道路维修的主要病害,造成这些病害原因无外乎路基基层强度不足、基层开裂、车辆荷载集中反复作用、沥青混合料性能不佳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叉路口、公交站台、小转弯半径处沥青混凝土出现车辙、拥包现象。交叉口出现车辙、拥包造成的原因除路基不稳定外,还有车道变小后,渠化交通,公交等重车反复密集起制动;多年反复维修未彻底铣刨的沥青层含油量丰富,动稳定性能差。在调查中发现,同期实施维修的直行路段未出现严重车辙,基层、下面层、上面层均重新摊铺的交叉路口和公交车站也没有出现严重车辙,均支持上述分析。斗门区的做法是将这些路段路基进行全面加固。

2)路基和基层软弱地段的沉陷和裂缝。由于路基和基层软弱,沥青面层不足以抵抗车辆荷载的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路面开裂现象。

3)拓宽路段新老路接缝处开裂。由于新老路基层压实程度和沉降量不相同,且采用的基层是刚性和半刚性两种不同类型的基层,纵向必然会出现接缝,且会影响至沥青面层。

2.3 路基和基层强度不足

原有道路技术等级比较低,路基和基层强度要求不高;车辆荷载的快速增加对路基的影响进一步加大,路基和基层强度达不到行车荷载的要求;绍兴地处软土地基,施工时往往未对路基进行软基处理,加载后路基需很长时间才能稳定。

2.4 沥青混合料品种规格不适应

市区沥青混合料普遍采用AC型,二层式或三层式,下面层为AC25或AC30,中面层为AC20,上面层为AC13,粘接料采用普通沥青。前几年沥青混合料主要问题表现为:矿料级配不佳,摊铺后的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足,抗滑性能不佳,粒料偏细。目前市区沥青混合料级配有较大改进,比较好地符合了AC型的技术要求,粘接料也开始采用改性沥青,普通沥青外掺纤维稳定剂。从沥青混合料的选型看,主要使用OGFC)和SMA,OGFC和SMA性能优于AC型,这是沥青混合料本身的性状决定的。其主要优点是表面粗糙,高温稳定性好,不易产生车辙、拥包和推移等现象。

2.5 回填质量不好加剧了沟槽顶面沥青路面出现沉陷、开裂等现象

城市管线入地后,对原有道路进行了大规模的开挖,加之回填质量普遍不好,给市区道路工程外观和车辆的行驶带来了不少影响。由于各专业管线单位对回填质量重要性认识不足,回填质量缺少必要的监控,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深沟槽累计沉降量达到数十厘米,在沥青维修后,短短数个月内出现路面严重沉陷开裂等现象,路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达到稳定。

3 加强沥青路面维修管理思考

3.1 建议在市区沥青路维修前进行系统的检测,制订维修的技术导则

为切实提高沥青路面维修的质量,对病害应做到对症下药。建议在维修前对道路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测,为路面维修提供数据支持,以便确定最佳的维修方案。同时,应建立适合地方实际的沥青路面维修技术导则。包括制订检测导则,道路达到何种情况必须检测哪些项目;制订处理准则,检测结果出现什么情况应采取哪些措施;公交车站、交叉路口基层的处理方法;不同等级沥青路面的沥青混合料的选配规则;刚性基层与半刚性层衔接指南等。建立这些导则有利于沥青路面维修走向标准化、规范化。

3.2 建议对不同等级的道路采用多层次沥青路面组合型式

根据因地制宜和经济适用的原则,建议建立多层次沥青路面组合型式,不同等级的道路采用不同的沥青路面组合型式。

1)建议市区主干道和交叉路口采用SMA混合料。针对车辆荷载车流量大,道路维养压力大的特点,提高主干道和交叉路口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是明智的选择。但采用SMA混合料会大幅度提高工程造价,其造价约是同厚度普通AC混合料的2倍。

2)次干道路采用改性沥青AC混合料或掺加纤维稳定剂的普通AC混合料。造价比普通AC混合料增加10%~15%,但性能也有一定的提高,对次干道是较为经济合理的选择。

3)支路采用普通AC混合料。由于支路车流量不大,普通AC混合料较经济,也能满足通行要求。

3.3 建议强化路基和基层结构的处理

沥青维修工程须重视路基和基层结构的处理,积极倡导强基弱面的理念。通过路基和基层结构的处理,保证路面的损坏不是由路基和基层引起的。具体实施时,应根据路基基层处理导则,结合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对路基和基层进行处理。

1)对软弱路基和基层的路段,要力求根治病症。对大面积软弱路基和基层的路段(含沟槽)建议挖除基层,加固路基,摊铺水稳层。对于局部路段的软弱路基和基层,可以视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情况,采用水稳层加固,或大粒径沥青碎石,或早强混凝土,或快凝混凝土等方法处理。

2)对公交车站、交叉路口、小半径转弯处等特殊路段作特殊处理。对这些路段的路基和基层进行加固处理,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或对土基进行注浆、搅拌桩等处理后摊铺水稳层。

3)对道路拓宽的路基和基层,采取新旧一致的原则。老路拓宽时,若经检测老路路基和基层仍满足要求不需处理时,那么新拓部分道路宜采用相同结构,建议用水泥稳定层作为沥青路面的基层,不建议采用水泥混凝土作为道路基层,避免日后路面因反射裂缝开裂。

3.4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制度,加强沥青路面维修行业管理

1)切实提高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意识。加强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管理,提高履行质量责任的自觉性。建设单位应做细做实前期工作,增强概算的针对性,从招投标等环节选择信誉好、能力强、设备全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应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监理单位应进一步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从全方位保证沥青维修工程的质量。

2)重组工程沥青混合料的信息造价。近几年来,由于沥青混合料采用了改性沥青和纤维稳定剂,对矿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针对这些新材料、新变化,对沥青混合料的信息造价进行必要的重组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应对现行的沥青混合料类型信息价进行细化,对不同沥青类型、规格、矿料种类、外加剂类别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重组细分,增加SMA的造价信息,增强信息价的动态管理,使沥青混合料信息价能更好地反映实际市场价。

3.5 切实加强管线开挖后的回填质量控制

应制定一套管線开挖回填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回填质量控制机制。在履行道路开挖审批手续的同时,要重点把握回填质量,明确回填材质和工艺,对回填质量不符要求的,应严肃处理,记入开挖不良记录,并与下次开挖审批挂钩。

3.6 加强监管,引导提高维修工程的施工质量

质量监管部门通过进一步明确质量检查标准,加强对实体质量检查的力度,对违反强制性标准和工程质量的不良行为进行严格地查处。对不能很好履行质量责任的施工企业和个人,形成一整套的制度,杜绝和制约不履行质量义务的行为,将其与资质资格审批结合起来,与市场准入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不良行为管理。通过积极引导,培育几家技术能力强、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生产规模较大的沥青混合料生产单位,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在招投标中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拌和设备、摊铺碾压设备的施工企业,减少施工的中间环节。应保证施工企业有合理的利润,达到良性态势。

3.7 加强沥青路面的日常管养工作

一方面要加强对路面的巡查,及时发现病害,及时进行处治,防止病害的扩展和加剧。另一方面要将管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建立档案,为下次道路维修积累基础资料。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等因素,病害逐渐增多,沥青路面的维修工作是件至关重要的工程,且维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路面寿命及路面的使用效果。为保证维修工程的质量,做好路面维修管理是关键,必须通过控制维修过程施工质量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制度,加强沥青路面维修行业管理等方面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赵强 卜琳,沥青路面维修决策新模型研究[J]山西建筑,2007.01

[2] 杨敏 郑晓卫,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维修施工管理浅谈[J]山西建筑,2009.17

猜你喜欢

维修管理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研究
透水沥青路面淤塞问题分析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具体应用的研究
纺织机械设备维修管理问题分析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船舶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