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工程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
2011-12-31刘目
刘目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就竖向设计、小区道路设计、室外管线布置及绿化布置等谈了些工程项目中总平面布置的心得及设计要点。
关键词:总平面布置;竖向;小区道路;室外管线;绿化
每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都包括建(构)筑物、道路以及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施工前都要进行设计,把这些内容科学、合理地组织安排在确定的用地范围内,这就要先进行建筑的总平面图设计,可见,建筑总平面图设计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程序中,是首先考虑的内容。因此,工程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一定是的用地范围内,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建设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及该用地范围内的地块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现象、四周环境等情况,对拟确定的工程建设规模、建设内部、建(构)筑物及其各项配套设施,包括道路交通、综合管线、环境景观等进行平面综合布置,这平面综合布置图称总平面图,俗称总平。在设计和审批总平面图时,要与建筑方案相结合,同时考虑,合理地、妥善地处理好建筑物与建筑物间,建筑物与管线、道路以及绿化等方面间的平面和竖向关系。下文结合实践及工程实例谈谈建筑群体总图布置的要点。
1、建筑群体布置与场地地形的关系
建筑群体布置与场地的地形有密切关系,由于地形的关系,因此建筑群体的组成之间的空间和相对关系也不同。在地形平坦地区,总平面布置比较灵活,主要根据厂区内各生产车间的功能要求,解决好工艺与房屋布置、人流、物流通行,避免过多交叉。解决好场地与道路、城市管道与厂区管道衔接问题。当两栋建筑物室外地坪差等于或大1m时,可将遮挡阳光的建筑工程提高或降低到相差高度计算间距:山坡和丘陵地区边坡设计时通过对护砌、支挡边坡的处理来衬托总平面布置艺术,同时改善人们的视觉观感。处理好建筑与周围现状道路、规划道路及已有建筑的竖向关系是竖向设计的关键所在。如某住宅小区(见图1),该小区工程场地内高差变化达12m,在小区设计时,我们根据现状道路标高大致分为三个台地,各台地间通过台地花园、踏步、坡道、挡墙等处理手法,丰富了空间,并有效地利用了地形。在东侧台地处结合中心花园布置半地下停车库。
2、民用建筑群中各建筑物间的间距
民用建筑群中备建筑物问的问距主要考虑日照、卫生及防火要求,其中往宅建筑间距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定采光、通风、消防、管线埋设和避免视线干扰等要求。建筑间距系数是根据城市规模、所姓地理纬度硬萁气候特征、建筑朝向与正南夹角等因素来确定。公共建筑中诸如办公楼、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中小学教室、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室、医疗病房等都要考虑日照遮挡。住宅小区各住宅楼之间的日照遮挡在设计中一般比较重视,这也是住户非常关心的事情,但公共建筑中经常出现一个地下室大底盘上几栋建筑单体,它们之间的日照遮挡往往有时被设计者有所忽略。
3.建筑群体中的道路、停车场及汽车库出入口
道路、停车场及汽车库出入口对建筑群体布置影响较大。道路是总图的“动脉”,对于道路的宽度、型式、纵坡、横坡,设置间距, 以及路基路面结构等方面,在规范明确规定,设计者自可进行选定。但是在设计中有三个“疏忽点”, 对此应引起注意。即:(1) 转弯半径( R) ;( 2 )安全视距( S ); (3 )停车场地 。
3.1转弯半径( R)
所谓道路的转弯半径R,就是道路在转弯或交叉口处的平曲线半径。其大小按照行车型号、行车速度和有无挂车等决定。在特别困难的条件下,可采用最小转弯半径。但是,经常发现设置的转弯半径不足,不能保证行车的速度和行车安
全。例如,当区内设计车速为15 k m/h,小客车应为R=6 m,往往只有4m左右,造成行车困难。请见表1。
3.2安全视距( S )
道路的交叉口,为了保证司机行车的视线能看见对方来车,需要有一定距离,这种视距称为:“安全视距( s )”。如果司机需要进行变速或刹车,有时间能够来得及,不至于双方相撞。此距离必须保证 S20 m,而且在此视线范围内,其视线高度必须在1.2m以上,不得设置建筑物或绿化等障碍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行车安全。
某厂的道路,在主车间的西侧,纵横垂直交错,因为不能保证有2 0 m的安全视距,所以必须把主车间西南角切去一个直角。见图2。
某一高层建筑,21层,地下室3层,其中层地下室设车库,当小客车从车库进出时,上下坡加直角拐弯,发现其安全视距不足20 m,因此,在施工时把道路作了重新修改。
5.3停车场地
中国的汽车销量独领风骚, 2 00 9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随着扩大内需,家庭含汽车量日益增多,由此带来停车场地问题。特别是小城镇或县级市对此容易被忽略。往往占道路停车,或占绿地停车,不仅妨碍交通,还引起防爆的不安全事故。道路网布置应及时解决汽车的停放。为了达到人、车分流,把车都停放在地下也是不可取的,因此,每一个建筑物除了本身固定车位外,还应留有一定的访客临时车位,只有这样,大家才感到出行方便。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和人行通道的设置,在设计中有时也被忽略,这也应该予以注意。
4、处理好绿化与建筑群体布置、管线综合、边坡处理等的关系
绿化布置具有改善气候和增进人体健康的功能, 能吸收二氧化碳、 硫、 氮化合物等有害气体,且能制造大量氧气,改善人居环境;还能除尘、隔音和消声的效果。带来美化环境,增进园林景观。所以绿化布置在总图中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处理好绿化与建筑群体布置、管线综合、边坡处理等的关系,也是总平面布置方面的一门艺术,处理的好,就能达到相互完善、和谐统一的目的。绿化与低容积率、地上停车数量存在着一定的逆向关系。为了满足口益增长的停车需求,往往在群体建筑单体结合中心绿地布置地下停车库,覆土厚度又直接影响到投资造价,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管线流向及竖向交叉情况合理确定覆土厚度,满足绿化要求。此外,我们还要认真考虑场地内原有的数木,特别是古树的位置,综合考虑其保护的范围,对场地内原有的树木不一定需要迁移,合理地布局,可能还会给环境设计做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5、协调好各类市政配套设施和外部管线的布置
协调好各类市政配套设施及外部管线的布置也是总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敷设管线,按规定要有定的间距,可是往往由于通道狭小又无法按常规布置,因此出现了管沟甚至是综合管沟的做法,这样会增加投资造价,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小区中的中水站、锅炉房、煤气调压站、变电所等市政配套设施的设置对总平面布置也有影响。这些设施位置大部分应接近负荷中心及市政接口,并且各有自己的负荷半径,同时与建筑单体之间应满足消防间距要求。管线设计中对场地土类型及地下水位的情况也应该予以充分地考虑。如图1住宅小区所处的场地土类型有两种,为II级及I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对于这种特殊的土质,水管线必须采取非常规做法,在无法满足防护距离的地方就需设计检漏地沟等。地下水位高的地段,管沟做法应结合水位情况考虑防水等级。因此,我们在设计民用建筑的群体建筑时,建筑物与建筑物的间距,除考虑与挡土墙、围墙、道路的间距外,还要考虑一定的管线间距。
总之,总平面布置看似一个简单的工作,其实这里与竖向、绿化、交通、管线、消防、环保,以及市政配套等等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只要有一个问题考虑的不周到,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我们不可能要求建筑师在方案阶段就设计出十全十美的建筑方案,但是总平面布置的一些基本要素必须在方案阶段给予充分的考虑,而后逐渐地深化设计和完善设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事物是发展的,我国经济处在崛起,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对于所阐述的观点与要求是很肤浅的,仅能作为建筑总平面图设计的参考。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